关键词:1新馆;2 传统;3 现代;4 创新;5 延续。
摘要: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得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很好的延续了北面拙政园的建筑风格且不失时代的印记。
博物馆在造景设计上摆脱了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思路。而新的设计思路是为每个花园寻求新的导向和主题,把传统园林风景的精髓不断挖掘提炼并形成未来中国园林建筑发展的方向。古老而神秘的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风格进行的提炼和融合,使得人们开始逐渐体味到中华五千年那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并能深深感受到这独特的气息。
惯常的历史厚重感被一种更青春、更美好、更现代的面貌所取代。
经过半个学期《建筑设计原理》课程的学习,随着理论知识的更新,使我对建筑又有了一定的新认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赋予了建筑不同的形式和功能。但当下,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趋向全球化的时代,在主流文化的侵蚀下,文化渐渐走向所谓的“大同”。文化的地域性正在缺失,也许现实的中国城市建设就是最好的佐证——千篇一律。
面对这个问题,重塑中国风味道的建筑被许多建筑师所提及和在实际的设计活动中所应用。所以对于解读建筑师的建筑作品这一论题,我选着了更具代表性和现实意义的贝聿铭的苏州博物馆。著名的建筑大师贝聿铭曾经说过,“中国建筑师的当务之急,就是探索一种建筑形式,它既是我们有限的物力之所能及的,同时又是尊重自己文化的”。
这句话很好的强调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对于当代中国建筑发展的影响——建筑得体现自己文化的东西,而这种东西又是似曾相识的,但却是全新可以接受的。传统的并不是简单地附上盖瓦、起翘、坡屋面之类传统建筑符号,需要的是符合时代精神的民族性文化。我认为一个继承传统文化的现代建筑最起码要满足四点:
1)满足现代化生活的需要。2)满足继承传统建筑文化的需要。3)满足现代科学技术的需要。
4)满足当代人审美心理的需要。而贝大师的苏州博物馆则印证了这一切,他体现的是对传统建筑特色的理性开掘和把握,对民族建筑人文内涵和建构特色深刻而又全面的思考。解读贝先生的新馆,就是贝先生在建筑材料、建筑形式、功能布局、结构细部、室内设计等方面的独特创意。
一、整体区位与平面布局。
作为贝聿铭大师的封刀之作,新落成的博物馆凝聚了他诸多心血,更承载了姑苏2023年的文化精髓。其选址位于历史保护街区范围,紧靠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忠王府。具体在忠王府以西,东北街以北,齐门路以东和拙政园以南地块,占地约10750平方米。
平面布局在总体轮廓上呈现出斜三角的几何形态,东西两边格局采用中轴对称而两厢的布局又各有特色,规整中又富有变化。建筑群分成三大块:**部分为入口、大堂和主庭院。
从进大堂的那一瞬间起,就让人感觉是进入了一个充盈着生机和韵味的清新境界。玻璃屋顶和石屋顶互相映衬,自然光进入室内的厅堂和走廊,而金属遮阳片和怀旧的栅栏状木作构架结合于玻璃屋顶下,将经过过滤的阳光照射在参观者的心坎上,令人心旷神怡。在北部的主庭院,游客透过大堂玻璃可一睹江南水景特色;庭园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的补园,新旧园景融为一体,西部为博物馆展厅,东部则是行政办公区、教育区和辅助设施。
新馆建筑沿袭了苏州民居的统一色彩,造景设计浓缩园林精华,风格既与古城整体风貌相呼应、又推陈出新,形成传统与现代互妙相生的崭新关系。
二,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2.1大门:新馆大门的门头以传统的落水形式衍生出的双层的玻璃和钢结构形式(玻璃重檐两面坡式金属梁架结构),既凸显其气势,又体现了对传统结构、式样和材料的继承与创新。
2.2以几何形态来营造多变的造型:新馆建筑将三角型作为突出的造型元素和结构特征,这里充满了锐角三角形的几何元素,这显然是延用了贝氏作品几何性强烈突出的一贯风格。
其中又以大堂、西廊中虎丘云岩寺塔佛教文物和瑞光寺塔佛教文物展区的建筑外观体现得最为鲜明,但是这些几何体的组合与布局又能看得出是匠心独运、充满玄机的。当你在主入口庭园和主庭园内的不同视点观察那些高耸的立体几何形屋顶时,它们会呈现出步移景异的富有戏剧性的视觉效果,带给你心旷神怡的精神体验。整个建筑群从鸟瞰方向来观察,除去中间三座屋顶变形后的建筑,与光洁的表面外,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一坐现代建筑群,然而走进内部空间,人们马上又会发现,这里充满了光影的交织,充满了简洁适用。
2.3屋顶形式和用材:苏州博物馆中对于形式的推敲有着独到的见解:
……类比于传统,从属于现代……因为苏州博物馆位置在拙政园与忠王府之间,这一点使得其形式上受到一定的限制,既要有所新意,又不能破坏两大重要历史建筑的气氛。所以贝老先生选择了用传统形式的类比来贯穿整个建筑设计。屋顶设计源于传统的坡顶景观——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部,而屋顶已演变成一种新的几何效果。
新轻型钢架和混凝土墙体以及随处可见的晶莹剔透的玻璃天棚,体现着贝氏建筑的艺术特色。玻璃天棚与石屋顶相互映衬,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或展区,为参观者提供导向,并感到心旷神怡。屋面结构非常复杂,从石材层往下数,有金属板、木板、保温板、钢体结构、面板、吊顶。
更特别的是,博物馆屋面泄水不再依靠传统的瓦楞铺流排出,而是通过屋面将雨水渗透至金属板,借助金属板的泄水系统处理滞留积水。
为了在“苏州味”和创新之间找到平衡,贝大师在“苏而新,中而新”方面花了很大的功夫,譬如不用瓦片就是这个道理。粉墙黛瓦,几乎成为人们认识苏州古典园林的基本常识。然而,在苏州博物馆新馆不难发现,粉墙似乎还是那堵粉墙,而黛瓦却成了一块块菱形的“黛石”。
据介绍,这是一种“中国黑”花岗石片,黑中带灰的“中国黑”,淋了雨是黑的,太阳一照变成深灰色。贝聿铭的助手林兵解释:“我们现在看到的石质屋顶,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独立屋顶,而是墙体的延伸,而贝老在设计中屋顶色彩采用了传统的中国黑。
和石材相比,瓦片易碎,又不易保养。博物馆所采用的青色花岗石材既便于护养,又与苏州的粉墙黛瓦格外协调,达到色彩和纹理的统一。且石片屋顶的设计,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建筑的采光问题和恒温恒湿的特殊要求,进而在功能和形式上都取得了极大的创新和突破。
2.4在室内布景方面:园林里常见的假山景致。
潺潺的流水从三层高的空间缓缓流下,将喧哗的人声减弱在我国造园史上,叠石垒山是苏州园林的传统,但贝聿铭认为,苏博新馆要体现时代特色,理应有创新的营造手法。于是他从米芾的山水画中得到启发,“以墙为纸,以石为绘”,借拙政园墙壁为纸,把高。
五、六米,厚。
三、四米的巨石劈切成片石,高低错落地叠放堆砌于墙前。 从新馆大门进入,在朦胧的江南烟雨中,远远望去,如同一幅绘在墙上的米芾水墨山水画。
对于为何以花岗岩切片堆石取代太湖石,贝建中笑说:“父亲曾经和我说,他儿时玩耍的狮子林中,那些石头大都是多孔洞的火山岩石,石匠们以它们的可塑性来选择,再小心地将岩石敲开。然后,石匠在湖畔或和河边仔细地寻找空地,将石头置于其中,任凭流水冲击,使其经过几代的天然侵蚀,石匠本人或是他的子孙日后再收回石头,经过堆叠,终成假山。
这种延续性具体地反映了中国文化———父亲播种,儿孙收获。显然,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播种收获。”
人造瀑布墙是博物馆室内的一个亮点,暗喻。而这一切的实现,正是贝大师对石材的超乎寻常的使用,简洁明快但又出乎一般人的意料。外部淡灰色平滑石材和内部凹凸不平棕色石材形成质感和冷暖的强烈对比。
棕色石材溅起的水花更减弱了石材的人工痕迹。
室内竹、紫藤的移植弱化了现代建筑材料的冷漠感。馆内竹影散落,疏密有间,给人一种贴近自然地情调。微风过处,传来沙沙的声音更是妙趣横生。
此处的紫藤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并非是一种单纯的绿化,而是引发观者思考的活题材。
2.5对光的利用方面:光的魔术师“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氏的名言。
为了巧妙的利用光线,在设计窗户时,贝聿铭借鉴了中国传统建筑中老虎天窗的做法,但对此进行了改良,窗户开在了屋顶的中间部位,这样屋顶和屋不是一个斜坡下来,而是形成一个折角。自然光线透过木贴面的金属遮光条交织的光影,进入到博物馆的活动区域。光线经过色调柔和的遮光条的调节和过滤所产生的层次变化,以及不同空间光线的明暗对比,仿佛能让周围的线条流动起来,令人入诗入画,妙不可言。
这位“光线魔术师”对形式和光线的敏感,使他设计的建筑作品自成一格,在创新与审美两方面尤其突出。
三,总结和感想。
纵观贝老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可以得出如下的风格特征:1)采用现代的建筑材料,诠释了古典江南山水园林的意境之美。2)大量采用借景、框景、庭院理水等设计手法。
弱化了室内室外的建筑关系,将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了一体,即注重地域环境的脉络,有效地处理了建筑与环境的关联性。3)简化造型建筑语汇,用简洁的建筑结构和装饰构件,诠释江南山水园林,可谓以小见大,符合了时代发展的简约要求。4)在设计上注重光线的投入与变化,利用好大自然赋予的最美妙资源丰富室内空间。
5)户外的植栽,借由光影变化,洒落在洁白的墙上,增加了建筑得灵性和韵味。6)建筑物有如中国山水画般的“寂”“静”。使参观者置身其中瞬间脱离尘世的喧嚣,产生顿悟的宁静境界。
7)以简洁的线条,强调材质细部的精致,宛若日式禅风。8)在空间上充满着“寂静”和“冥想”。
苏州博物馆新馆并没有那种惯常的模仿,照搬中国传统文化及元素,有的却是是古朴典雅之风及文化内涵,一种天然的亲和力,一种人文的回归,符合人文架构,富有中国原汁原味的文化底蕴,而这种底蕴是被赋予创造性和时代性的。恰到好处的印证了“苏而新,中而新”。
贝老的苏州博物馆新馆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当代中国建筑需要塑造出的是一个真正属于中国文化,真正具有中国情境的空间,能够让更多人领悟到中式的空间精神。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和延续,需要的是延续历史时间的脉络,而这种脉络既不是超前的,也不是落后的,而是此时此刻,满足现代要求的。
作为一个安徽人,一个学习建筑学的安徽学生,在面对当下徽文化建筑的继承和发展的热潮时,我们应该思考点什么,做点什么,苏州博物馆新馆也许给了我们最好的现实答案。
参考文献; 高福民,《贝聿铭与苏州博物馆》,古吴轩出版社。
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
苏州博物馆宣传册苏州博物馆门票。
—苏州博物馆新馆。
2023年安徽高考数学试题 文科
议 写作 阅读 观察与积累。课程简介 写好议 先要从积累开始,尤其是事例的积累。所以先要明确积累什么样的事例会对写作议 有帮助,再明确怎么构建自己的作文素材库。本课通过古今中外丰富的事例对此进行了详尽的解说。要点归纳 一 明确积累什么事例。宁波 犀利哥 街净哥 a 典型性。b 文化性。c 新颖性。二...
2023年高考安徽省数学试题 文科 分析
2013年高考安徽省数学 文科 试卷分析。2013年6月7日下午,考完高考数学的考生们纷纷表示,今年的数学题很有难度,比模拟考的难度要高的多。对此,记者采访了安庆二中陈琦 王荣斌 沈锐三位数学老师。他们认为,2013年安徽高考数学文科试题三大题型及分值保持不变,难度较去年有所提高。试题的特点是 既注...
2023年安徽高考数学试题 理科
模拟试题 1.已知集合,若,则,则运算可能是 a 加法b 减法c 除法d 乘法 2.已知集合,则满足条件的映射的个数是 a 2b 4c 5d 7 3.某天清晨,小鹏同学生病了,体温上升,吃过药后感觉好多了,中午时他的体温基本正常,但是下午他的体温又开始上升,直到半夜才感觉身上不那么发烫了。下面大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