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修订

发布 2022-06-04 08:43:28 阅读 4407

作者:日期: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掌握信息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在科技、教育、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打好数学基础,受到较扎实的计算机训练,初步具备在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及设计开发有关软件的能力。

通过四年的学习,学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一些专用软件),具有基本的。

算法分析、设计能力和较强的编程能力;

3.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应用领域中的某些实际问题;

4.对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理论、技术及应用的新发展有所了解;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软件开发。

能力;6.具备较强的外语能力,能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英文书刊。

三、课程设置。

课程按性质分为必修课、选修课两类。其中必修课包括通识教育必修课、学科共同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包括通识教育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课程总体结构比例即必修课与选修课学时的比例约为7:

3。课程总体结构比例即必修课与选修课的课内学时比例约为3:1,具体的比例结构是:

通识教育必修课占课内总学分的30%,学科共同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占课内总学分的41%,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占课内总学分的29%。

课程按内容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包括通识教育必修课和通识教育选修课)、学科共同基础课、专业课(包括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与实践教学环节四大类。其中,通识教育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35%;学科共同基础课学分占总学分的24%;专业课学分占总学分的28%;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16%。

一) 通识教育课程设置。

通识教育课程分必修课与选修课。

1.通识教育必修课程设置。

本专业的通识教育课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外语、大学语文、体育、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等。具体的课程名称、学分数和学时数详见信息与计算专业教学进程计划。

2.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设置。

通识教育选修课的目的在于向学生展示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及在这些领域内探索的形式,引导学生获得多种不同分析方法,了解这些方法是如何运用,以及他们的价值所在,强调的是能力、方法和性情的培养。通识选修课的内容重在启发思想、传授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分为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人文艺术类和跨学科领域四大类,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每个领域至少分别选修2个学分,总共最低修满15学分。学生选修与本专业重复或相近的课程,不计入通识教育学分。

二)学科共同基础课程设置。

本专业学科共同基础课是该专业学生均应修读的课程,是按学科门类设置的专业基础课,以体现宽口径、厚基础的要求,既涵盖了数学专业的主要基础理论课程,又包括了计算机专业的一些基本课程,通过学科共同基础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既掌握了扎实的数学基础,也能熟练地运用各种计算机语言编程。

本专业学科共同基础课的课程名称、学分数和学时数详见信息与计算专业教学进程计划。

三)专业课程设置。

本专业专业课分必修课与选修课。

1.专业必修课设置。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一个“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创特色”并注重一定工程实践训练的理科专业。该专业专业必修课是指该专业必须修读的课程,通过专业必修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与计算机基础,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解决信息处理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必修课的课程名称、学分数和学时数详见信息与计算专业教学进程计划。其中数据挖掘与分析、数据库系统原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和算法分析与设计的课程实验学分为0.5学分。

2.选修课设置。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选修课是该专业深化类课程和专业方向类课程,设置了三个专业选修模块,每一模块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其中模块一注重数值计算方法和计算科学以及编码理论等内容;模块二强调数学建模和经济应用;模块三注重软件工程和计算机应用等知识。本专业学生在学好本专业必需的学科共同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块,从三个模块中有侧重地选择课程,计28.5学分,其中1.

5学分为随课程设置的实验。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又能为他们将来的就业拓宽了新的渠道。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三个模块的专业选修课课程名称、学分数和学时数详见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进程计划。其中数值计算方法和数字信号处理的学分分别包括课程实验0.5学分。

四)实践教学环节。

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应按培养方案要求完成实验、学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军训、读书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社会实践、学年**、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等环节,计16学分;另外,还包括随课程设置的课程实验,计6学分,设置两门实验课程分别为:计量经济实验、数学软件总计5学分;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总计27学分,占总学分16%。

本专业设置的实践教学具体安排如下:

1. 军训:新生入学后,集中1-2周进行。军训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军事知识,学会军事操练的基本方法,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纪律性和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计1学分。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3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健全人格 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提升人生价值的多方面素养,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胜任在科研部门 企事业单位 学校 经济管理部门等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具有初步研究...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 智 体 美 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掌握信息 计算科学 数学建模 数据分析 算法设计与软件开发的基本理论 方法与技能,接受科学研究初步训练,能从事数据处理与分析 应用程序设计与开发方面的应用型人才。二 培养规格。一 知识结构。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是以信息技术 计算技术和运筹控制技术的数学基础为研究对象的理科类专业,培养德 智 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或计算数学的基本理论 方法与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解决信息技术或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毕业生能在科技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