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计算科学 软件工程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 2022-06-04 08:42:28 阅读 8498

信息与计算科学(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四年制本科)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数学修养、扎实的计算机基础和软件开发技能,掌握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的软件开发与设计能力和较宽的知识面,能在科技、教育、信息产业、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是由信息与软件科学、计算科学、运筹与控制科学等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个新的理科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软件开发能力,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和软件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受到良好的软件设计、开发与应用的训练,能在科技、工程、管理、教育等领域从事软件开发与设计,能解决信息处理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及项目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良好的数学修养,扎实的数学基础,有较强的理论分析能力;

2.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3.掌握主流的软件开发工具,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4.较宽广的知识面,并且具有较强的软件开发能力;

5.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一定的研究能力。

三、主干学科:

计算数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四、主要课程: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软件工程、算法分析与设计、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管理信息系统、信息论与编码技术、神经网络设计。

五、学制与时间分配:

本专业学制为四年,具体安排如下:

理论与实验教学114周。

实践教学27周(另有4周安排在假期)

入学及毕业教育2周。

考试14周。

假期37周。

六、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七、毕业基本要求:

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见教学计划表。

信息与计算科学(软件工程)专业教学计划。

表1 必修课设置与学时分配。

表2 专业选修课设置与学时安排。

注:公共选修课按“全校性本科专业公共选修课设置与学时安排表”执行。

表3 实践环节设置。

审核人:杨逢建李炜。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3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健全人格 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提升人生价值的多方面素养,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胜任在科研部门 企事业单位 学校 经济管理部门等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具有初步研究...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 智 体 美 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掌握信息 计算科学 数学建模 数据分析 算法设计与软件开发的基本理论 方法与技能,接受科学研究初步训练,能从事数据处理与分析 应用程序设计与开发方面的应用型人才。二 培养规格。一 知识结构。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是以信息技术 计算技术和运筹控制技术的数学基础为研究对象的理科类专业,培养德 智 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或计算数学的基本理论 方法与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解决信息技术或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毕业生能在科技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