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三种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发布 2022-05-12 14:29:28 阅读 3628

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

一、概述:小儿肺炎是由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吸入或过敏反应等)所致的肺部炎症。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湿啰音为其共同的临床表现。

小儿肺炎中以支气管肺炎最为常见。本病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小儿肺炎属于中医学的“肺痹”、“肺胀”、“肺炎喘嗽”等证的范畴。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 1.4—94))肺炎喘嗽的诊断依据。

1.1起病较急,有发热,咳嗽,气促,鼻煽,痰鸣等症。或有轻度发绀。

1.2病情严重时,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灰白,发绀加重,或高热持续不退。

1.3禀赋不足患儿,常病程迁延。新生儿患本病时,可出现不乳,口吐白沫,精神萎靡等不典型临床症状。

1.4肺部听诊:肺部有中、细湿罗音,常伴干性罗音,或管状呼吸音。

1.5血象:大多数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中性粒细胞增多。若因病毒感染引起者,白细胞计数可减少、稍增或正常。

1.6 x线透视或摄片检查:肺部显示纹理增多、紊乱,透亮度降低,或见小片状、斑点状模糊阴影,也可呈不均匀大片阴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试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23年1 0月) 。

2.1有外感病史或传染病史。

2.2起病较急,轻者发热咳喘,喉间痰多,重者高热不退、呼吸急促、鼻翼煽动,严重者出现烦躁不安等症状,发展为变证可出现面色苍白、青灰或唇甲青紫,四肢不温或厥冷,短期内肝脏增大。或持续壮热不已,神昏谵语,四肢抽搐。初生儿、素体气阳不足的小婴儿上述部分症状可不典型。

2.3肺部听诊可闻及中细湿哕音。

2.4实验室检查:

1) 胸部x线检查:肺纹理增多、紊乱,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或见不均匀的大片状阴影。

2)周围血象检查:细菌性肺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病毒性肺炎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可增多。

3)病原学检查:细菌培养、呼吸道病毒检测、肺炎支原体检测等,可获得相应的病原学诊断,病原特异性抗原或抗体检测常有早期诊断价值。

二)证候诊断。

1、风热闭肺证:咳嗽,喘急,鼻煽,或伴发热重,恶风,鼻塞流涕,咽红,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指纹紫红于风关。

2、痰热闭肺证:咳嗽痰多,喉间痰鸣,呼吸急促,发热,胸闷纳呆,泛吐痰涎,舌红苔黄厚,脉滑数或指纹紫于风关。

3、毒热闭肺证:高热不退,咳嗽剧烈,气急喘憋,便秘溲赤,面赤唇红,烦躁口渴,舌红而干,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指纹青紫。

4、正虚邪恋证(肺脾气虚证与阴虚肺热证)

在肺炎病程恢复期症状减轻,体温趋于正常,但表现有多汗、胃肠功能紊乱、体质虚弱或肺部哕音经久不消者。

1)阴虚肺热证可有低热不退,咳嗽少痰,盗汗,面色潮红,唇红,舌红少津,舌苔花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或指纹紫。

(2) 肺脾气虚证可有咳少痰多,神疲倦怠,面色少华,自汗食少,大便稀溏,唇舌淡红,脉细弱无力或指纹淡红。

三、**方案。

一)中医辨证论治。

1、中药汤剂。

1)风热闭肺证。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开闭。

方药: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炙麻黄、生石膏、杏仁、甘草、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

2)痰热闭肺证。

治法:清热涤痰,泄肺开闭。

方药: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炙麻黄、石膏、杏仁、甘草、葶苈子、鱼腥草、瓜蒌壳、桑白皮。

3)毒热闭肺证。

治法:清热解毒,泄肺开闭。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加减,炙麻黄、杏仁、枳壳、黄连、黄芩、栀子、石膏、甘草、知母。

4)正虚邪恋证(肺脾气虚证)

治法:健脾益气,宣肺化痰。

方药:人参五味子汤加减:人参、白术、云苓、五味子、麦冬、炙甘草。

5)正虚邪恋证(阴虚肺热证)

治法:清热宣肺,养阴益胃。

方药:沙参麦冬汤合养阴清肺汤加减:北沙参、玉竹、麦冬、天花粉、扁豆、桑叶、玄参、贝母、生甘草。

2.中药煮散剂(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针对肺炎喘嗽的常证,以宣肺开闭清热化痰为基本原则,选用儿科院内制剂中药煮散剂,再结合患儿临床表现、舌象、脉象,根据不同证型随证加减。

煮散剂服用方法:每日2~3次,水煎滤渣服。

3.中成药。

辨证选择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金振口服液、猴枣散等。

二)中药注射液

热毒宁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等,根据说明书按儿童年龄及体重计算用量。

三)外治法。

1、药物敷胸**,适用于肺炎喘嗽(肺炎轻症)各证型。

2、药物穴位敷贴**,适用于肺炎喘嗽(肺炎轻症)咳嗽或气喘症明显者。

3、肺炎贴经皮**,适用于咳嗽气促,或痰多难咯,或肺部听诊有明显的湿性罗音者。

4、雾化吸入**,适用于咳嗽气促,或痰多难咯者。

5、药物敷脐**,适用于肺脾气虚证者。

6、中药灌肠法,口服中药困难者可选择中药灌肠法,根据不同证型、配取相应的中药液体(辨证汤剂)。

7、拔罐**;用于肺炎后期痰多,肺部罗音难消者。

8、天灸**(即冬病夏治穴位贴敷**):适用于慢性肺炎与反复肺炎的患者。

四)护理。1、室内通风,保持安静,尽力避免患儿烦躁、哭闹;

2、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

3、必要时吸氧,一般采用40%~50%氧气湿化后经鼻管或面罩给氧;

4、给予容易消化且富有营养的食物;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出入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记录;

6、控制钠、水摄入,输液时避免速度过快、液体量过多,以防止增加心脏负担。

四、难点分析及解题思路。

小儿肺炎是小儿临床常见病,一般小儿肺炎经过及时恰当的**,适宜的调护,大多数可以痊愈。但是,如果患儿体质较差。原已患有佝偻病、贫血、肺结核等慢性消耗性疾病,而又患肺炎,则易于在患病过程中,发生心力衰竭等变证而危及患儿生命;或使病情迁延难愈。

难点之一:小儿肺炎变证的防治。

在小儿肺炎发病过程中,由于失治、误治,或由于调护失宜,则使轻病转重,重病转危,甚则危及患儿的生命。

小儿体禀“少阳”。具有少阳之气初升,其气方胜,阳气偏亢,生机旺盛;而又少阳之气初升,尚未强盛,体质嫩弱的双重性生理特点。表现在病理上,一方面具有体质嫩弱,卫外不固,易为外邪所侵.易寒易热,易虚易实,变化莫测;另一方面则具有易于**,修复能力极强的特点。

因此,防止小儿肺炎变证的发生,应了解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利用有利一面,避免不利的一面,尽量减少小儿肺炎变证的发生。

一)针对同时患有佝偻病、贫血、营养不良等疾病的患儿心阳虚衰等变证的发生率较高的特点。在积极**小儿肺炎的同时,还应发挥中医药标本兼顾、扶正祛邪的优势,积极**佝偻病、贫血等疾病。

二)毛细支气管炎、喘憋性肺炎等发生心阳虚衰变证可能性较大,应提高警惕,应注意及时采取给氧、吸痰等措施,控制喘憋的程度,以减少心阳虚衰变证的发生。

三)小儿肺炎的静脉输液应注意控制输液的速度和液体的量,防止加重心脏的负担而引发心阳虚衰等变证。

四)高热的患儿,注意采用物理降温等措施,防止因体温过高而发生抽搐、动风等变证的发生。

五)加强护理,做到勤翻身,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六)注意饮食调理,保证营养和水分的供给。

难点之二:小儿肺炎迁延的预防。

绝大多数小儿肺炎经过合理的**和适宜的调护,可以较快的**。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患儿病情迁延,有的甚至经年累月不愈。影响小儿健康。要解决这个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驱邪要彻底,除恶务尽,不留有遗患。

二)注重恢复期的**,肺阴虚者养阴清肺;肺脾气虚者培土生金;痰浊未清者清化余痰;邪热羁留者继续清解余热。应使患儿体质恢复到健康状态。

三)**小儿肺炎选方用药,在极期要当机立断,用药宜精,药量要足,以求速效,免生它变。恢复期药性宜平,既要防止过热、过燥伤阴耗液;又要防止苦寒伤阳损气,脾胃受损,痰涎内生而使病情迁延。

四)在患病过程中,应注意节戒饮食,不食冷饮、鱼肉、辛辣厚味,饮水要适量。

五、疗效评价。

一)评价指标。

1、主要症状:发热、咳嗽、痰鸣、喘促四大主症的改善情况。

2、体征:肺部罗音改善情况;

3、理化指标:x线全胸片阴影吸收情况。

二)疗效判断。

临床痊愈: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咯痰、喘促主症消失,其它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肺部体征消失或x线全胸片阴影明显吸收。

显效: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咯痰、喘促主症及其它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肺部体征明显好转。

有效:发热、咳嗽、咯痰、喘促主症减轻及肺部体征好转。

无效:发热、咳嗽、咯痰、喘促主症及肺部体征无明显查化或加重,其他临床症状也多无改善或加重。

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

一、概述: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以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临床上以反**作呼气性呼吸困难伴有哮鸣音为特点。

发病以秋冬气候改变时为多见,属于中医学的“哮证”范畴。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症(哮喘)诊断疗效标准》(1 994年)。

1)发作前有喷嚏、咳嗽等先兆症状,或突然发作。发作时喉间痰鸣,呼吸困难,伴呼气延长;咯痰不爽,甚则不能平卧,烦躁不安等。

2)常因气候转变、受凉,或接触某些过敏物质等因素诱发。

3)可有婴儿期湿疹史,或家族过敏史。

4)两肺布满哮鸣音,呼气延长,或闻及湿性哕音,心率增快。

5)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可疑变应原**试验常呈阳性。大部分患儿特异性ige明显升高。伴肺部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23年)。

1)反**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有效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l项:[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①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salbutamo1)]后1 5mi n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 1)增加≥1 2%或②抗哮喘**有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或吸人)糖皮质激素治1-2周后,fev l增加≥1 2%;[3]最大呼气流量(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

儿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感冒

5.兼证。5.1 夹痰证 感冒兼见咳嗽较剧 痰多 喉间痰鸣 舌苔厚腻 脉浮滑或滑数。5 2 夹滞证 感冒兼见脘腹胀满 不思饮食 口气秽臭 恶心呕吐 吐物酸腐 大便酸臭 或腹痛泄泻 或大便秘结 舌苔垢腻 脉滑。5.3 夹惊证 感冒兼见惊惕 惊叫 烦躁不宁 甚至骤然两目凝视 肢体抽搐 口唇发绀 舌质红 ...

儿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感冒

感冒 上呼吸道感染 一 诊断。一 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 中医儿科杂志 2009年1月刊 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学分会 制定小儿感冒临床诊断指南 1 1以发热 恶风寒 鼻塞 流涕 喷嚏 咳嗽等。感冒如有兼证者。可见咳嗽加剧 喉间痰鸣 脘腹胀满 不思饮食 嗳腐吞酸 大便不调 烦躁不宁 惊惕抽风等...

2023年儿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肺炎喘嗽 肺炎 中医诊疗方案。中医病名 肺炎喘嗽 tcd编码 bez020 西医病名 肺炎 icd 10编码 j18.901 肺炎喘嗽是以肺气闭塞为基本病机,以发热 咳嗽 气促 鼻煽为主要表现的肺系病证。肺炎喘嗽相当于西医学的肺炎,即由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症。一 诊断。一 疾病诊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