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专科肾脏科常见病和重点病种、优势病种中医诊疗规范。
慢性肾炎。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多见于**,其临床表现主要是长期持续性尿检异常,有蛋白尿、血尿,可有高血压,程度轻重不一,浮肿,有的患者可呈缓慢进行性肾功能损害,最终发生终末期肾衰。
可见于腰痛、水肿等病。
1 诊断依据。
1.1 起病缓慢,或有急性肾炎史,病情迁延反复。
1.2 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水肿和高血压等表现,病久常有肾功能减退。
1.3 病程中可因上呼吸道感染等原因诱发急性发作,呈类似急性肾炎表现。
1.4 肾穿刺病理学检查可证实各种类型慢性肾炎。
2 辨证施治。
2.1 肺肾气虚,水湿内停证:面浮肢肿,少气乏力,腰膝酸软易感冒。
舌淡边有齿痕,舌苔滑润,脉细弱。治宜益气固表,化湿利水,方如玉屏风散合防己黄芪汤加减。防风10g 黄芪60g 白术10g 防己10g 甘草6g。
2.2 气血两虚,瘀血内阻证:面色少华或面色晦暗,少气乏力。
咽干燥,大便干结。舌紫暗,舌苔薄而干,脉细数或细涩。治宜益气养血,活血化瘀,方如参芪地黄汤合泽兰汤加减。
党参15g 黄芪50g 生地10g 丹皮丹参泽泻泽兰益母草怀牛膝各10g。
2.3 肝肾阴虚,湿热留恋证:眩晕,耳鸣,目干涩或视物模糊,口干咽燥,腰脊酸楚,小便黄赤,大便干结。
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细带数。治宜滋补肝肾,清利湿热,方如知柏地黄丸合三妙丸加减。知母黄柏生地丹皮泽泻山药山萸肉各10g 苡仁30g 怀牛膝15g。
2.4脾肾阳虚,水湿泛滥证:畏寒肢冷,浮肿明显,纳呆,便溏,腰酸腿软。
舌淡胖,脉沉细。治宜益肾健脾,温阳利水,方如济生肾气丸加减。制附子肉桂各6g 生地丹皮泽泻山药山萸肉茯苓各10g。
又如肾炎灵合剂(高邮市中医医院协定处方):红参10g 冬虫夏草3g 黄芪10g 白术12g 生熟地各12g 怀山药15g 山萸肉12g 枸杞12g 菟丝子10g 仙灵脾10g 丹参10g等。
3 其他**。
3.2.1 中成药:脾肾阳虚,水湿泛滥证可选用温阳利水类中成药。
3.2.2 针灸:取肾俞、志室、京门、太溪、三阴交等穴。
4 注意事项。
4.1 并发症处理。
4.1.1 感染:可根据辨证,施以中药;并宜选用适当的抗生素**。
4.1.2 肾性高血压:中西医结合降压**。
4.2 避免劳倦,适当控制盐分的摄入。
5 疗效评定。
5.1 临床控制:尿常规检查蛋白转阴性,红细胞数正常,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正常;或尿沉渣红细胞计数正常;肾功能正常。
5.2 显效:尿常规检查蛋白减少2个“+”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减少≥40%;红细胞减少≥3个/hp或2个“+”或尿沉渣红细胞计数检查减少≥40%;肾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与正常值相差不超过15%)。
5.3 有效:尿常规检查蛋白减少1个“+”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减少<40%;红细胞减少<3个/hp或1个“+”或尿沉渣红细胞计数检查减少<40%;肾功能正常或有改善。
5.4 无效:临床表现与上述实验室检查均无改善或加重者。
慢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由于原发于肾脏的各种疾病,如慢性肾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病等,或全身性疾病累及肾脏,如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骨髓瘤等引起的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后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以肾功能逐渐减退,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以及某些内分泌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可见于关格等病证。
1 诊断依据。
1.1 有各种慢性肾脏病,并出现肾功能衰竭症状(如神疲乏力、头晕腰酸、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肌肉痉挛、**瘙痒、夜尿增多等)。
1.2 有贫血和酸中毒,可有钙、磷、钾、钠代谢紊乱。
1.3 尿比重低或等张,尿检有轻、中度异常。
1.4 常有高血压、眼底改变、左心扩大和易发心力衰竭等。
1.5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低于80ml/min,实验室检查肌酐和尿素氮大于正常范围。
2 辨证施治。
2.1 本虚。
2.1.1 脾肾气虚证:
下肢浮肿,面色少华,脘闷纳呆,腰酸乏力或有便溏。舌淡,舌苔薄,脉细。治宜健脾补肾,方如四君子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
制附子肉桂各6g 生地丹皮泽泻山药山萸肉茯苓各10g 党参20g 白术10g 炙甘草4g。
2.1.2 气血两虚证:
面色萎黄,气短乏力,心悸头晕,自汗,神疲懒言,夜尿清长。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弱。治宜益气养血,方如人参养荣汤加减。
黄芪当归桂心炙甘草陈皮白术各10g 白芍药20g 熟地黄15g 五味子4g 茯苓15g 远志4g 党参20g。
2.1.3 肝肾阴虚证:
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牙齿动摇,足跟作痛,手足心热,盗汗遗精,口干咽燥,或虚火牙痛,大便干结。舌质红,舌苔薄,脉细数。治宜补肝益肾,方如左归丸加减。
熟地10g 山药20g 山茱萸10g 枸杞20g 川牛膝10g 菟丝子20g 鹿角胶烊冲20g 龟板胶烊冲20g。又如乙葵丸(高邮市中医医院协定方):肥知母10g 川黄柏8g 生地12g 丹皮15g 泽泻10g 枸杞15g 山药15g 茯苓15g 山萸肉10g 丹参12g 益母草15g 阿胶烊10g 黄芪15g等。
2.1.4 脾肾阳虚证:
倦怠乏力,面色晦滞,畏寒肢冷,食欲不振,腰酸,可有便溏。舌淡体胖,伴有齿痕,舌苔薄白,或薄腻,脉沉细无力。治宜温补脾肾,方如附子理中丸合右归丸加减。
制附子干姜炙甘草各6g 白术10g 党参20g。亦可用培元煎(高邮市中医医院协定方):附子久煎10g 肉桂4g 川椒目8g 巴戟天10g 干姜10g 茯苓15g 大腹皮15g 山药20g 葫芦巴12g 黄芪15g 炒白术12g 苡仁20g 泽泻10g 等。
2.2 标实兼证。
2.2.1 湿浊:身重困倦,纳呆腹胀,恶心呕吐。可辨证选用大黄、黄连、紫苏、法半夏等。
2.2.2 水气:尿少,肢体或全身浮肿。可辨证选用车前子、茯苓、猪苓等。
2.2.3 瘀血:腰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可辨证选用丹参、川芎、桃仁、红花、当归等。
2.2.4 动风:手足搐搦,抽搐,狂躁不安,谵语昏睡,甚则神志昏迷。可辨证选用羚羊角粉、生石决明、钩藤、地龙、天麻等。
3 其他治法。
3.1 中成药:脾肾气虚证可选用补肾健脾类中成药;气血两虚证可选用十全大补膏等补益气血类中成药。
3.2 针灸:改善消化系统症状,可选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增加肾血流量,可选肾俞、心俞、三焦俞等穴;促进排尿,可选关元、中极、肾俞、三焦俞、阴廉等穴。
3.3 结肠透析:益肾液—中药灌肠(高邮市中医医院协定方):炙黄芪30g 生大黄后下20g 牡蛎打先60g 六月雪30g 附子15g。
4 注意事项。
4.1 并发症处理。
4.1.1 高血压:中西医结合降压**。
4.1.2 心力衰竭:纠正心衰**。
4.1.3 代谢性酸中毒:纠正酸中毒**。
4.1.4 贫血:参照“虚劳”诊疗常规处理。
4.1.5 出血:参照“咯血”、“**”、“便血”诊疗常规处理。
4.2 饮食:优质低蛋白、低磷、低钠饮食。
4.3 慎防外感。
5 疗效评定。
5.1 显效:以下3项,第1项必备,第项具备1项,即可判定。
5.1.1 临床症状积分减少≥60%。
5.1.2 内生肌酐清除率增加≥20%。
5.1.3 肌酐降低≥20%。
5.2 有效:以下4项,第1项必备,其他3项具备1项,即可判定。
5.2.1 临床症状积分减少≥30%。
5.2.2 内生肌酐清除率增加≥l0%。
5.2.3 肌酐降低≥10%。
5.2.4 **前后以肌酐的对数或倒数,用直线回归方程分析,其斜率有明显意义者。
5.3 稳定:以下3项,第1项必备,第项具备1项,即可判定。
5.3.1 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积分减少<30%。
5.3.2 内生肌酐清除率无降低,或增加<10%。
5.3.3 肌酐无增加,或降低<10%。
5.4 无效:以下3项,第1项必备,第项具备1项,即可判定。
5.1.1 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5.4.2 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
5.4.3 肌酐增加。
急、慢性尿路感染。
是由下焦感受湿热病邪,膀胱气化不利所致,以小便频急,解时滴沥涩痛为主症的疾病。
1 诊断依据。
1.1 发病骤急,小便频急不畅,滴沥涩痛,尿黄浑浊,或见血尿,少腹拘急,腰部酸痛,伴恶寒发热,心烦口苦,恶心呕吐等。
1.2 病久或反**作者,常伴有低热,腰痛,下腹坠胀,疲劳等症。
1.3 多见于已婚妇女,每因疲劳,情志变化,感受外邪而诱发。
1.4 膀胱俞、肾俞等穴位可有压痛或叩击痛。
1.5 尿常规检查有白细胞、红细胞少许,可见尿蛋白,清洁中段尿培养有致病菌生长,菌落计数≥10万/m2。
1.6 慢性期可作肾盂造影、b超、肾小管功能、肾图扫描等检查。
2 辨证施治。
2.1湿热下注证:小便频急不爽,尿道灼热刺痛,尿黄浑浊,少腹拘急,腰痛,或伴有恶寒发热,口苦,恶心呕吐,大便干结。
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化湿,利水通淋,方如八正散加减:车前子包500g 瞿麦500g 扁蓄500g 滑石(水飞)包500g 山栀子仁500g 甘草500g 大黄500g(面裹煨,去面切,焙) 用法:
上为散,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灯芯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临卧。(现代用法:多用汤剂每味药各10g 煎服)。
滋肾清热消炎合剂(高邮市中医医院协定方):大小蓟各12g 白通草6g 甘草梢4g 银花10g 茯苓10g 连翘10g 生苡仁12g 怀山药12g 竹叶10g等。
2.2 阴虚湿热证:尿频不畅,解时刺痛,腰酸乏力,午后低热,手足烦热,口干口苦。
舌质红,舌苔薄黄或苔少,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热,化湿通淋,方如知柏地黄丸合二妙丸加减:熟地黄24g 山茱萸12g 干山药12g 泽泻9g 茯苓(去皮)9g 丹皮9g 知母10g 黄柏10g 苍术(米泔浸炒)15g。
2.3 脾肾两虚证:尿频,余沥不净,少腹坠胀,遇劳则发,腰酸,神疲乏力,面足轻度浮肿,头昏食少,面色苍白。
舌淡,舌苔薄白,脉沉细或细弱。治宜培补脾肾,利湿通淋,方如无比山药丸加减。山药10g 肉苁蓉9g 熟地黄20g 山茱萸12g 茯神9g 菟丝子6g 五味子6g 赤石脂15g 巴戟天9g 泽泻9g 杜仲9g 牛膝9g。
骨伤科常见病和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沛县中医院骨伤科2016年。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骨伤科。二 一六年一月修订。中医病名 腰痹病tcd编码 bmy091 西医病名 腰椎间盘突出症 icd 10编码 m51.202 1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 多...
中医常见病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分析 总结及评价 精
2010年诊疗方案分析 总结及评估基本情况 2010年我科共收治膝骨性关节病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例,腰椎管狭窄症例,颈椎病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例,股骨颈骨折例,胫腓骨骨折例 所有病例的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 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 中西医结合 率 中成药辨证使用率均为100 病种分析和整改 我科膝骨性关...
骨伤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沛县中医院骨伤科2016年。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骨伤科。二 一六年一月修订。中医病名 腰痹病tcd编码 bmy091 西医病名 腰椎间盘突出症 icd 10编码 m51.202 1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 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