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孟子 b墨子 c孔子 d荀子。
2.提出“白板说”的是 (
a 华生 b 洛克 c 卢梭 d格塞尔。
3.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 (
a 高水平的智力 b 实践能力 c 健康体魄 d 创新精神。
4.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 (
a 实践能力的培养 b 思维能力的培养 c 想象能力的培养 d 创新能力的培养。
5.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 (
a 必然要求 b 必然结果 c 心理前提 d 必要保证。
6.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
a 条件 b 任务 c 途径 d 结果。
7.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 (
a基本要求 b基本原则 c基本手段 d基本途径。
8.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是 (
a安排课程表 b分析教学任务 c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d组织教学活动。
9、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 )
a教学程序 b教学步骤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阶段。
10、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多采用 (
a分组教学 b个别教学 c道尔顿制 d班级上课制。
11.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学要 (
a温故而知新 b不陵节而施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学而时习之。
12、实施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课外校外活动 c劳动 d共青团活动。
13、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的方法是 (
a榜样法 b说服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
二、简答题。
1.关于学校文化的界说有哪些不同的观点?
2.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3.对教师概念是如何界定的,应从哪几个方面来理解教师概念?
4.简述课程实施的运行结构。
5.怎样理解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规律?
三、论述题。
1.试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2.试述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3.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
参***。一、选择题。
1、d 2、b 3、d 4、d 7、d 8、d 9、c 10、b 11、b 12、a 13、c
二、简答题。
1.关于学校文化的界说有哪些不同的观点?
1) 学校文化不仅包括学校全体成员共同遵循的一些观念和行为,而且也包括部分成员共同遵循的观念和行为;
2) 学校文化既可能会给预定教育目的达成带来积极意义,也有可能阻碍教育目的的达成;
3)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
2.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对象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制定培养目标需要考虑各自学校学生的特点。
3.对教师概念是如何界定的,应从哪几个方面来理解教师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概念界定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在理解教师这一概念时,必须把教师作为一个集合体,从其职业的特性、扮演的社会角色、承担的社会职责及与活动对象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考查。
4.简述课程实施的运行结构。
课程实施作为一个动态的序列化的实践过程,具有一定的运行结构。 (安排课程表,明确各门课程的开设顺序和课时分配; (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 (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个性特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 (选择并确定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任务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对具体的教学单元和课的类型和结构进行规划; (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 (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为下一轮的课程实施提供反馈性信息。
5.怎样理解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规律?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教学活动中。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学生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是他们进一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条件。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和质量,依赖于学生原有智力水平的高低。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让的内在机制。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应注意以下条件。
第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
第二,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
第三,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三、论述题。
1.试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能否正确履行教师角色,根本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
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教师应该对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能广泛而准确的掌握,对基本的技能熟练运用,对学科的基本结构能深入的理解。
第二,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包括学科间的相关点、相关性质、逻辑关系等。
第三,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包括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趋势和动向,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了解学科发展的因素,该学科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及在社会生活、生产实践中的表现形态。
第四,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包括领悟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域界、层次及思维的工具和方法等。
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教师职业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还要有教育专业素养。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师要具有热爱学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愿意终生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信念;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教育观,对教育功能有全面的认识,全面理解素质教育;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全面理解学生的发展,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第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教师的教育能力是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比如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重要工具,是传播知识和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
没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师,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第三,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重视进行科研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融进自己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师的研究还包括教育研究,通过教育研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更大发展。
2.试述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1)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
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
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
意,即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
行,即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所作出的行为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表现,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2)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是相互作用的,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确定从哪开始。
3.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
1)原则的含义: 启发性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启发的首要问题。 第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要注意提问、激疑,启发他们的思维,不仅启发学生理解知识,还要理解学习的过程,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第三,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发扬教学民主。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3)举例,略。
2023年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详解
2017年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是教育选考研下一个二级科目。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这个专业的研究方向是什么?就业情况好吗?下面勤思教育学考研网的老师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教育学原理。专业介绍。教育学原理是研究教育现象及教育规律的核心学科,是指导教育活动和教育改革实践的理论源泉,教育学原理研究的每一个突破对...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复习
一 教育学概述。一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二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揭示教育规律 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 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 三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创立标志是 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1623年英国哲学家...
《教育学原理》 复习
判断题。教学实践是一种尊重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自由意志,把学生看做是独立思考和行为的主体,在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的过程中,发展个体的智慧潜能 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答案 对。教育功能是教育在与人及周围环境相互联系与影响中所发挥的作用。它往往指教育活动和系统已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