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

发布 2022-04-22 22:56:28 阅读 9701

1.培育学生的故乡情怀,提高学生人文性。

五指山市红星学校90%以上的学生来自本土农村及本农场的孩子。但随着社会时代变迁,各种新鲜的元素注入孩子们的生活,他们对家乡的一草一木不太留意,对自己的生活环境不关注,对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社会不了解。

基于学生的现状和未来发展需求,学校开发本系列课程,旨在通过校本课程学习,引导学生了解五指山市生态地域环境、特色文化、风土人情;加深了解五指山丰富的自然资源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珍惜家乡自然资源的意识。同时以乡土情的培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归属感,激发学生对五指山故乡的深情,呵护孩子们快乐的童真。

2.提升学校的课程领导力,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之需要。

学校从农场局转归于市教育局**,在新形势背景下,学校为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而提供的课程非常缺乏,学校课程的架构体系不完善,教师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素养缺乏。

基于学校和教师的课程现状和发展需求,学校决定以“童星”为主题的系列课程开发为抓手,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引领学校教师走进课程开发,提升教师的课程理解力、创新力;弥补学校校本课程的缺失,丰富了学校课程体系,有效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和特色打造。3.履行学校的社会职能,促进校园本土文化健康演进之需要。

学校作为社会的一个单元,肩负着传承文明传播环保意识的职责。基于五指山生态建设地域发展现状和本土文化的演进需求,以“星园”为主题的课程进入学校,让学生了解五指山生态资源、体验古老的黎族手工、珍惜大自然给予我们的馈赠。通过提升学生对家乡自然资源的认识,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增强生态保护意识,促进校园本土文化的健康演进。

故此,红星学校以“童星”为内容载体,开展了以“生命之星”“童心之星”的校本课程探索实践(“生命之星”课程开展了‘星星种植园实践’‘特色手艺’‘不速之客’;“童心之星”的课程开设了‘亲自子相伴’‘标本画册’‘我手画我心’‘稻草编织’‘共同成长’等)。立体建构了一套以《童星璀璨》特色课程为核心的多元、开放且具浓郁乡土特色的校本课程结构体系,推进了基础型课程的校本化、拓展型课程的丰富化、创新型课程的个性化实施。

二、童星特色课程资源。

1.种植园搭建,为“童星特色课程”提供固定的实践基地。

为了迎检省级规范化的评估,20**年12月我校在校道旁搭建了进一百多平方米的菜棚基地。根据班级、年龄进行划分班级种植地、科学实验种植地和教师种植地共23垄地,为了方便浇水,保证水分充足,我们在基地铺设了水管,安装了3个自动喷水龙头。校园内随处可见花石、石阶便于进行观察大自然写生、写作,基地旁边还有一个休闲运动所,便于学生种植后的小憩之地。

为了让学生熟悉五指山自然生态资源、五指山十大名菜,我们充分利用基地各个角落做为各类菜种的简介,丰富孩子们的菜种知识,激发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综合楼有独间手工室还有黎苗族的糯米酒、鱼茶、三色饭、黎锦、头饰的自制展示间。主题教学楼的一楼展示廊、各间教室都有学生作品的“童星”文化展示,让每一处景观充满田园气息,让学生时怀家乡情缘的氛围。

2.课程改造,为“童星特色课程”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

综合实践课“虽然从设置上看,它是国家课程中的必修课,可是在课程开发、课程管理等更多的层面上看,它强调因地制宜,开发本土化的课程资源,发挥本校传统优势,成为一种个性化校本课程。”基于此,我们将国家课程校本化,将每周1节的综合实践课变成童星校本课程,(以低年级。

一二三、中年级。

四五六、高年级七**为为单位,分为单双周),为星园综合实践特色课程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

3.课堂改造,为“童星校本课程”提供扎实的基础。

在保证国家课程开设齐足的情况下,进一步开拓学生视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把校本课程融入到部分学科当中,如为了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根据不同的季节,我们的语文课堂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在星星种植园观察不同时令的菜种,写一写五指山野菜---白花菜、革命菜、树仔菜的生长过程。小学数学课解决实际问题中三角形、正方形等面积的计算,可以带领学生在基地亲手实践操作测量,亲身体验,提高数学趣味性。

美术课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与大自然零距离的接触,通过观察基地中菜叶、可爱的小动物来一个有意义的写生。

三、童星综合实践特色课程的目标、框架与实施。

一)目标。1.一二三年级利用1节思品课,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进行种植的初体验,了解五指山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在“玩”中激发学生对种植兴趣,唤醒孩子们对大自然探索求知的欲望,对乡土天然的热爱。

2.四五六年级利用每周的1节综合实践课,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星园种植课,每学期亲历至少三种蔬菜种植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学”中,积累种植的经验,锻炼劳动的能力,学会观察。

在实践中学会思考、质疑、主动**,充分让学生在体验、参与、协作中获得综合性的多元的人文教育经历。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对五指山十大名菜、丰富自然资源都有所了解,激发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

3.七**年级让学生在“动”中,体验不同时节的种植,知道五指山野菜的对人体的益处;体验不同环境下的种植,如无土栽培的豆芽;亲身体验黎苗族的糯米酒、鱼茶、三色饭自制过程及感受黎锦、头饰的精美图案;同时利用场农现有的椰子壳、槟榔叶、橡胶叶、橡胶果、南圣河畔小石子、菠萝蜜、稻草、稻穗等通过编织、拼图、刻画的手工。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手工的制作让学生了解五指山风土人情,唤起学生对祖辈勤劳、聪慧的赞美和学习,同时激发学生无限的潜能与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全面发展,最终达到“让教育回归生活,让孩子热爱生活”的目标。

二)童星特色课程框架与实施。

童星综合实践特色课程以“处处能实践,生活即教育”为课程理念,强调“丰富经历、真实实践、自主**、激荡思维”的学习方式,通过“一体两翼”落实课程,即以“星星种植园实践课”为主体;以“特色活动”、“学科融合”为两翼构建童星综合实践特色课程群。

1.主体课程。

星星种植园实践课”作为主体课程,在纵向上,按照低中高三个年段,分为“我玩”、“我学”、“我动”三个不同层级,努力形成天然的、有逻辑的课程肌理。在横向上,按“星星种植园实践”、“特色手艺”、“不速之客”三个板块建构单元,努力进行学科融合,去校本课程碎片化。

星星种植园实践课”在纵向上强调按先后顺序,由易至难、从激发到实践、从观察到**,保持课程的整体连贯;在横向上,我们强调打破学科的界限,让孩子们运用完整的知识探索自然的奥秘。

“星星种植园实践”板块。

山区的孩子勤劳、耐苦,放学后他们便是田间里父母的好帮手。随着新型农村的建设,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可是多数孩子们却不懂得如何珍惜生活,不知道菜碗里的菜是怎样种出来的,成长期有多少时间。所以要求中高年级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全程地具体操作劳动,中高年级每学期至少亲历三种植物种植的全过程——开荒、晒地、播种、浇水、施肥、除草、灭虫、收获,做好每一项的记录,订成一个本子作为每一种植物的生长档案袋及相关**。

我们通过“共种五指山野菜(白花菜树仔菜革命菜)”和自由种植其他瓜菜、植物”结合的办法,让孩子们最初目的通过这样的种植园实践,孩子们零距离地与土地交流、与自然对话,看着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感受到生命的存在与力量,感受“劳动创造美”的快乐,从而唤起他们对自然、对大地亲近的本能,让爱护自然,保护环境成为一种自我的需要、一种自觉,对五指山自然资源进一步了解,同时更懂得珍惜幸福的生活是来自不易的。

“特色手艺”板块。

教育除了充满浓浓的书香味,更要有暖暖的人文关怀,童星教育人的愿景就是今日我星中之人,明日我是人中之星。在和谐温润的环境中,我们的教师也成为具有开阔视野、美好情怀、理性的素养的专业教育人。

黎苗族一直是个很有特色的民族,勤劳、质朴、耐苦是他们可贵的秉性,自酿糯米酒、自制鱼茶、腌制酸菜一直是祖辈遗留下来的手艺可是随着时间的变迁,这些手艺逐渐失传了。为了把这些传统的艺术品传承下来,我们把园内种出的蔬菜、瓜菜抽一部分做成腌制。每学期利用2次综合实践课由有经验老教师进行传授指导,三四年级学生最少了解腌制的过程,六至九年级掌握腌制基本方法。

让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体验祖辈们对勤劳、聪慧、对生活的热爱,为孩子们留下美好的记忆。

“不速之客”板块。

我校有独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四面环山,树木葱茏,菜园内总会有不速之客来造访。山里娃们更是喜欢稀奇古怪的小东西,喜欢捕抓昆虫更是孩子们的天性,我们构建“昆虫课程”。在这一板块,我们以笔记自然、自然**等方式将科学、美术、思品、语文等学科融合,在“看一看、画一画、捉一捉、养一养、写一写”中让孩子们走进小动物的世界,认真观察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写一篇作文;回家与父母一起**动物世界,在主题班会介绍介绍;中年级孩子们共读《昆虫记》《十万个为什么》写篇读后感比赛征文;低年级孩子找找关于昆虫的儿歌读读……同时引导孩子们研究一下小动物是否对田里的蔬菜有影响等活动中,逐步深入了解其过程,也是孩子们享受自然之美的过程,懂得生态平衡的过程,也是学习与动物友好相处的过程。

每学期至少了解五种,并逐步制作出红星学校的小动物标本画册,让孩子们在快乐的童年中**求知,真正成为苏赫姆林斯基笔下的“睿智的研究者,富有钻研的、求知旺盛的人和诗人”。

五脚猪”一直是我们五指山特有的动物,可是很多孩子们并不知道五脚猪的来历。所以我校充分利用饭堂的剩饭剩菜,在园内自作一个小猪栏,圈养两头小五脚猪,让孩子们一起见证五脚猪的成长过程。以‘猪’为题,通过语文习作的童话故事编写、美术的绘画,打造一个以“八戒下山”的主题专栏。

2.本土特色。

秉着“今日我是星中之人,明日我是人中之星”这一办学理念,围绕着童星种植的不同阶段,我们精心设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星园特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成长,在活动中勇于创造,在活动中敢于展示,以达到“让教育回归生活,让孩子热爱生活”的目标,比如“伙伴种植”“亲子相伴”“彩石拼图”“共同成长”“标本画册”“我手画我心”“稻草编织”等将本土活动课程化。

伙伴种植”是敲响了新学期种植的第一声号角。因为场地有限,所以每次活动是以小伙伴相互合作完成拔草、锄地、种植,一学期中我们综合实践课就是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拉开。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3 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成为学校开展各项教育的重要载体。4 以学生和谐发展为出发点,明确校本课程实施的目标定位,完善课程体系,落实实施的途径和方法。六 校本课程实施保障 1 学校对参加校本课程实施的教师在外出学习 教学研究 校本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物质支持。3 学校对教师进行必要的理论培...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魏颖负责必修课 选修课 综合实践活动管理。督导考评组长 课程检查 展示与评价。庞雪平负责 六一 组织综合性展示与评价活动。张金生负责检查教师上课情况与集学生与家长的反馈意。二 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的师资培训和课题研讨。1 在校本培训中设立校本课程开发专题,进行讲座辅导和自学研讨,深入领会校本课程开发的意...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太平镇席兰小学。精品文档。太平镇席兰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 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给学校的发展 给教师专业的发展 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学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 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