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发布 2022-03-27 08:19:28 阅读 1762

关于溶液。

1.酸、碱、盐的溶液能导电,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蔗糖溶液、酒精溶液等不能导电,因为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2.溶质可以有多种,溶剂只能一种。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溶质。同样,溶剂也有固体、气体、液体状态。比如洁净的空气,其溶质、溶剂都是气体。

3.物质溶解于水时,通常伴有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可以用手触摸感知,也可以借助温度计测量。

(1)有些物质溶解时会使溶液的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

(2)有些物质溶解时会使溶液的温度降低,如:硝酸铵;

(3)有些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不大,如食盐、蔗糖。

4.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要大。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只是不能溶解该物质,但是还能溶解其他易溶物。

5.配制一定质量、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分为两种情况。

(1)固体溶质配溶液:

步骤: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④装瓶贴标签)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2)浓溶液稀释:

步骤:①计算②量取③稀释(④装瓶贴标签)

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注意:需要选择与回答时,一定要先辨别是上述两种配制中的哪一种,进行有针对地回答。

(3)分析所配制溶液浓度偏大或者偏小的原因。

固体溶质配溶液时浓度偏小的可能原因:

固体不纯;称量固体时,左物右码放反了(使用了游码);转移固体时有残留;取水时仰视读数等。

(4)将溶液稀释或者浓缩的计算:依据溶质质量不变。

计算式:浓溶液浓度x浓溶液质量=稀溶液浓度x稀溶液质量。

稀释加水(或蒸发水)质量=m(稀溶液)-m(浓溶液)

6.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改变温度结晶时,其溶质质量分数变小(仅溶质减少,溶剂不变);恒温蒸发结晶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得到的仍是该温度的饱和溶液)。所以出现结晶现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发生变化。

注意:结晶后得到的母液,一定是晶体物质的饱和溶液。

(1)从硝酸钾中除去混有的少量氯化钠。

提纯方法是:降温结晶;

操作步骤为:

①用沸水溶解(制成热饱和溶液)

②降温结晶。

③过滤。④洗涤、烘干。

(2)从氯化钠中除去混有的少量硝酸钾。

提纯方法是:蒸发结晶;

操作步骤为:

①溶解。②蒸发结晶。

③趁热过滤。

④洗涤、烘干。

(3)在流程题中,经过化学变化所得到的溶液通常是常温下的不饱和溶液,如果要通过降温结晶获得溶质,通常的操作步骤是:

①蒸发浓缩。

②降温结晶。

③过滤。④洗涤、烘干。

8.溶解度曲线a下面的点m,表示t2℃时的a物质不饱和溶液。要使其达到n点,应采取:

恒温蒸发溶剂或增加该溶质至饱和;如果对n点溶液降温,则n点沿溶解度曲线左移;如果升温,n点水平右移。

9.生石灰放入常温下的饱和石灰水中,生石灰会与水反应并且放热,当恢复至原温后,最终溶液中水的质量减少(与生石灰反应消耗),溶质氢氧化钙减少(因水少而析出),而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仍是室温的饱和溶液)。

10.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11.气体溶质形成的溶液不能通过蒸发浓缩达到一定的浓度,因为气体溶质会挥发。

12.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时,关键是如何计算所得溶液的质量,可以有两种计算方法:

①m(溶液)=m(溶质)+m(溶剂)

注意:溶剂的质量包括了原溶液中的溶剂水和生成的水两方面,不能遗漏。

②m(溶液)=m(总质量)-m(固体)-m(气体)

注意:此计算方法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直接得到了溶液的质量,不必再算生成水的质量了,避免与方法①混淆。

建议:先用方法②计算更简便。

考点1溶液的定义、特征、组成。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2、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3、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等。

考点2溶液的形成。

明确溶质在溶液中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存在。

考点3乳浊液的乳化。

往水和植物油形成的乳浊液中加入洗涤剂,洗涤剂有乳化的功能它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滴。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从而达到洗净的目的。

考点4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

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

另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

有的溶质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溶液的温度升高如:naoh、浓h2so4;

有的溶质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溶液的温度降低如:nh4no3

重视**题知识点。

①常见气体的**。

②常见物质的**。实际上是下列常见离子的**:co32+、so42+、cl-、nh4+、cu2+、fe3+、mg2+、ag+、ba+、ca2+等。

需要熟记**这些离子所需的试剂及看到的现象。

③黑色粉末的**。

④物质是否为催化剂的**。如fe2o3是否可以做氧化氢制氧气的催化剂。

⑤离子作用的**。如明矾起净水作用,是明矾中哪种离子起作用。

⑥溶液酸碱性的**。

⑦溶液相互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的**问题。

每年必考的实验知识。

气体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净化装置、干燥装置的选取及连接问题。

学生应熟悉实验室制h2、co2、o2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取,气体中所含杂质h2o的证明、除杂方法等。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取原理也要熟知。

计算题要巩固典型题型。

如化学反应方程式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结合的计算题,铁矿石炼铁型计算题,解决生活实际的方程式计算题,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计算题,图表型、图像型分析计算题。

关注与生活相关的知识及社会热点。

如水及其污染和防治,化学与环境污染,药品与健康及今年的限塑令、节能等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应该清楚地了解。雪灾、**、奥运会、洪水等是今年的热点,包括**中水的处理方法、消毒剂的选用、南方雪灾中融雪剂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奥运会火炬材料、燃料的性能等。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2、黄绿色气体:氯气。

3、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9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总结 九年级化学是中学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正确而有效的科学引导,对学生学习化学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下面是x为你整理的9年级化学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9年级化学知识点 走进化学世界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 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

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课题一金属材料。考试要求 了解金属的物理特性,能区别金属与非金属 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 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知道合金的特性及应用,知道生铁和钢等金属的重要合金。一 金属材料 考点一 纯金属 90多种 合金 几千种 1 常温下一般为固态 汞为液态 有金属光泽。2 大多...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

篇一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 现象 铝丝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液体由蓝色变为无色。cu 2agno3 cu no3 2 2ag 现象 铜丝表面有银白色物质出现,液体由无色变为蓝色。注意 cuso4 溶液 蓝色 feso4 fecl2 溶液 浅绿色。fe 在参加置换反应时,生成 2 价的亚铁盐。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