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知识点

发布 2022-03-27 08:18:28 阅读 7489

(一)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物质的种类非常多,已知的就有3000多万种。要从物质组成的多样性和变化的多样性两个方面了解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1.化学物质多样性的实质是:元素能以不同的种类和形式组成物质。

2.在一定条件下,物质不仅能发生“固”、“液”、“气”的三态变化,还能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

3.元素以不同的种类和形式组成物质,是物质分类的依据。

二)微粒构成物质。

宏观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物质宏观变化的现象,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变化的结果。

1.原子的构成。

友情提示】1)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所以原子的主要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

3)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内都有中子。

4)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认识原子结构示意图)。

2.分子和原子:离子与原子的概念、性质及本质区别。

1)分子的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的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友情提示】区别两个“最小”。

分子在物理变化中不可分,分子间的距离可变化;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分子中的原子可重新组合,构成新的分子。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但原子可重新组合。

2)认清“不变”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不可分).实则是原子核不变,而核外电子(尤其是最外层电子)一定要发生变化,否则就不能生成新物质。

3)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它们的原子核相同(即质子数相同、中子数相同),相对原子质量相同;核外电子数(主要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原子呈电中性,而离子显电性,阳离子带正电荷,如钠离子na+;阴离子带负电荷,如氯离子cl-。

3.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它们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三)认识化学元素。

1.元素定义。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已经发现的元素有一百余种。地壳里和生命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地壳里含量较多的元素还有:

硅、铝、铁、钙、钠、钾、镁等;生命细胞中含量较多的元素还有:碳、氢、氮、钙、磷等。

2.两个“决定”

1)在原子结构中,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2)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3.元素的简单分类。

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

4.元素的分类、最外层电子数和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5.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见教科书上册p73表4-3)

友情提示】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四)物质组成的表示。

1.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

纯净物的组成是固定不变的,一种物质只有一个化学式。

2.化学式的含义,以水(h2o)为例。

3.一些常见元素和原子团(根)的化合价(见教科书上册p80表4-6)

友情提示】1)通常h显+1价、o显-2价是在推算化学式中其他元素化合价时的已知条件。

2)具有变价的元素,重点记忆fe显+2价或+3价,c显+2价或+4价。

4.化学式与化合价的关系。

友情提示】化合价法则之两个“零”

在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②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五)溶液。1.溶质和溶剂。

常见溶质的状态有:固态(如食盐等)、液态(如酒精等)和气态(如二氧化碳等);

常见的溶剂有: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用的溶剂,如碘酒溶液中的溶剂是酒精。

2.在溶液中,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3.溶解过程中的变化。

1)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要吸收热量。

2)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要放出热量。

3)吸收热量>放出热量,溶液温度降低;吸收热量<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

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温度、溶剂的性质和质量等都影响溶质的溶解,所以必须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2)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特征是: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是相对于一定条件下存在的,改变条件,它们可以相互转化。

记住两个转化:

友情提示】明确一个标准:判断某种溶质的溶液是否饱和的唯一标准,就是看相同条件下能否继续溶解该种溶质。

4)相同温度下,同一种溶质,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5.固体的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是固体在一定温度下,100 g溶剂中溶解的最大质量(g),所得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且:饱和溶液的质量(g)=100 g+溶解度(g)

2)当水为溶剂时,固体的溶解度只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且大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常见物质中,只有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6.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有关信息。

某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

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是不同的;

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可能不同;

曲线的交点表示某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是相同的;

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

2)两个因素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气体的溶解度随外界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3)固体溶解度曲线的三种类型。

陡升型: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

缓升型: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如氯化钠;

下降型: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熟石灰。

4)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查阅某一温度下指定物质的溶解度;

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选择适宜的方法,解决常见的物质结晶和混合物分离等实际问题。

5)溶解度两个概念的对比。

7.溶质的质量分数。

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意义。

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如: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表示氯化钠的质量与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之比为10∶100(1∶10),即每100 g氯化钠溶液中含有10 g氯化钠。

2)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00%

8.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溶解度的区别和联系。

第二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

一、重要知识梳理。

友情提示】对身边的化学物质的认识包括该物质的结构、性质、制法、用途、检验、除杂、保存等。这些知识点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核心,是关键。

系统复习一种物质一般可采用以下顺序进行:结构→性质→用途、存在、制法、检验,其内在联系可用如图表示。

空气和水。一)空气。

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空气是混合物。

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氧气:(1)供给呼吸:医疗急救、潜水、宇宙航行。

2)支持燃烧:燃料燃烧、金属切割、气焊、炼钢、化工生产等。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防腐气;液氮创造低温环境,用于麻醉剂和超导材料;还是制取硝酸和化肥的原料。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可用作保护气;还可用作电光源,创造低温环境等。

3.大气污染的危害:严重损害人体的健康,影响作物的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与空气污染有关。

保护大气:加强监测,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等。

二)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三)一氧化碳、甲烷。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及的科学。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一 物质的变化。1 概念 物理变化例 石蜡熔化 水结成冰。化学变化例 煤燃烧 铁生锈 食物腐蚀。2 判断变化依据 是否有其它 新 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二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考点一化学就在我们身边。1.人类的衣 食 住 行都离不开化学 色泽鲜艳的衣料需要经过化学处理和印染 粮食 蔬菜的丰富需要化肥 农药和除草剂的合理使用 水泥 钢材 玻璃 塑料等化工产品都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汽油 柴油是现代交通工具的燃料。2.化学的作用 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酸的知识点

下面这篇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酸的知识点是小编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化学而整理的,希望同学们认真阅读!酸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1 与酸碱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无色酚酞不变色。2 酸 除硝酸 金属盐 氢气 置换反应 zn h2so4 znso4 h2fe 2hcl fe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