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知识点精要。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例如: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 空气的成分。
四、 氧气的化学性质。
五、 实验室制取氧气。
1.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2kmno4k2mno4+mno2+o2↑
2. 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2h2o22h2o+o2↑(催化剂可换成硫酸铜溶液)
3. 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2kclo32kcl+3o2↑
六、 分子和原子。
1、分子的三大性质:质量体积都很很小;不断运动;有间隔;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3、原子的构成。
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七、元素类别。
八、水的净化。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也可以吸附溶于水的色素和异味。但需要注意的是,活性炭不能吸附钙、镁化合物,也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九、 过滤(见右图)
1. 操作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用少量水润湿滤纸并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没有气泡(保证过滤效率)。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否则被过滤的液体会直接从滤纸与漏斗之间的间隙流到漏斗下的接受器中,使滤液浑浊)。
“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引流,使液体沿玻璃棒流进过滤器)、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使滤液沿烧杯壁流下,防止滴下的液滴四处迸溅)。
2. 如果两次过滤之后滤液仍然浑浊,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或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一十、 软水和硬水。
1. 硬水和软水的区分方法:用肥皂水,振荡。有较多泡沫产生的水是软水;泡沫很少,产生浮渣的水是硬水。
2. 硬水的软化方法:煮沸和蒸馏。蒸馏时在烧瓶底部要加几粒沸石(或碎瓷片)以防加热时出现暴沸。
十。一、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1、 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
2、 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3、 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十二、 金刚石、石墨和c60
1、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常用作电极,也可作润滑剂。c60是一种足球状的分子。
2、 木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物理性质)。活性炭的吸附性更强。
3、 金刚石、石墨、c60性质不同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十。三、碳的化学性质。
1)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2)碳具有可燃性:c+o2co2(充分燃烧) 2c+o22co(不充分燃烧)
3)碳具有还原性:c+2cuo2cu+co2↑ 2fe2o3+3c4fe+3co2↑
十。四、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验满: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要伸入瓶内),如果火焰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了。
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收集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十。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和水反应:co2+h2o=h2co3
碳酸不稳定:h2co3=h2o+co2↑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3)二氧化碳能与灼热的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co2+c2co
4)二氧化碳的用途:灭火、干冰、作气体肥料。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造成温室效应。
十六、 燃烧和灭火。
1、 燃烧的条件:① 可燃物;②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 温度达到着火点。
2、 灭火的原理:
清除可燃物 ② 隔绝氧气(空气) ③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十七、 金属的化学性质。
1、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镁、铝: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2mg+o22mgo 4al+3o2=2al2o3
铝的抗腐蚀性能好的原因: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2)铁、铜:在常温下、干燥的环境中,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铁、铜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3fe+2o2fe3o4 2cu+o22cuo
3)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2、金属与酸的反应:活泼金属+酸 → 盐+h2↑ 例如 fe+2hcl=fecl2+h2↑
十。八、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不可以用浓硫酸和硝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十。九、金属资源的保护:① 防止金属的腐蚀;② **利用废旧金属;③ 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④ 寻找金属的代用品。
二。十、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转化。
结晶:,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结晶。常见的有冷却结晶和蒸发结晶。
二十一、 溶液的浓度。
二。十二、酸碱指示剂。
1、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含h+的溶液)变红,遇碱溶液(含oh-的溶液)变蓝,在中性溶液中呈紫色。
2 、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在中性溶液中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
并非所有的盐溶液都是中性的。例如水溶液呈碱性的盐:纯碱、小苏打等。)
二。十三、酸的化学性质(5点)
酸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在水中都能电离出h+,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能电离出的酸根离子不同。
1. 酸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2. 酸+活泼金属 → 盐+氢气(置换反应)
1) 这里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
2) 示例:fe+2hcl=fecl2+h2↑ 和 fe+h2so4=feso4+h2↑
现象】铁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fe2+的盐溶液呈浅绿色)。
3. 酸+金属氧化物 → 盐+水(复分解反应)
示例1:fe2o3+6hcl=2fecl3+3h2o 和 fe2o3+3h2so4=fe2(so4)3+3h2o
现象】铁锈逐渐溶解消失;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黄色(fe3+的盐溶液呈黄色)。
示例2:cuo+2hcl=cucl2+h2o 和 cuo+h2so4=cuso4+h2o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溶解消失;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蓝色(cu2+的盐溶液呈蓝色)
4. 酸+碱 → 盐+水(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
5. 酸+盐 → 新酸+新盐(复分解反应)
1) 反应发生的条件:① 新酸是碳酸; ②如果新酸不是碳酸,新盐必须是沉淀。
2) 碳酸盐都能与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
3) 除硫酸钡以外的钡盐都能与硫酸反应:bacl2+h2so4=baso4↓+ 2hcl
4) 硝酸银能与盐酸反应:agno3+hcl=hno3+agcl↓
二。十四、碱的化学性质(4点)碱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oh-。
1. 与指示剂。
2. 碱+非金属氧化物 → 盐+水(复分解反应)
2naoh+co2=na2co3+h2o(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
2naoh+so3=na2so4+h2o
ca(oh)2+co2=caco3↓+ h2o(检验二氧化碳)
3. 碱+酸 → 盐+水(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
4. 碱+盐 → 新碱+新盐(复分解反应)
新碱是沉淀:
蓝色沉淀 – 2naoh+cuso4=na2so4+cu(oh)2↓
红褐色沉淀 – 3naoh+fecl3=3nacl+fe(oh)3↓
白色沉淀 – 2naoh+mgso4=na2so4+mg(oh)2↓
波尔多液(注:波尔多液不是溶液):ca(oh)2+cuso4=caso4+cu(oh)2↓
新盐是沉淀: ba(oh)2+na2so4=baso4↓+ 2naoh ca(oh)2+na2co3=caco3↓+2naoh
二十五、 酸碱度。
1、溶液的酸碱度用ph表示。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如下图所示:
0 酸性增强(由h+控制酸性7碱性增强(由oh-控制碱性) 14
2、酸性溶液的ph < 7,中性溶液的ph = 7,碱性溶液的ph > 7。
二。十六、氮、磷、钾三种化肥的区别方法。
二。十七、人类重要的营养元素。
1. 六大营养素: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1)氧化碳中毒的原因: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结合能力比与氧气结合的能力强200倍。结合了一氧化碳的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人就会缺氧窒息而死亡。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
化学是九年级才开始学习,同学们学习起来或许会有些难度,所以在考前做好复习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是分享给大家的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希望大家喜欢!1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2 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3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 原子...
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
1 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熔化 水的三态变化 灯泡发光等。2 化学变化 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燃烧 钢铁生锈 食物腐败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3 混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如空气 自来水 矿泉水 海水 石灰水 粗盐 石灰石 ...
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
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依次是氧 硅 铝 铁。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3 海水 人体中最多的元素 o 13 化合物的命名 1 两种元素化合 某化某 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fe3o4四氧化三铁,p2o5五氧化二磷,ca oh 2氢氧化钙 2 金属与酸根化合 某酸某 如caco3碳酸钙,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