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复习提纲

发布 2022-03-27 03:53:28 阅读 9128

一、空气。

1、 空气成分测定实验:

现象:①暗红色的红磷点燃后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发出黄色火焰,瓶壁感到发烫。

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原因:红磷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使集气瓶中压强减小。

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1/5,剩余气体不支持燃烧,约占空气总体积的4/5。

2、 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空气中按体积分数计算,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占78%,其次是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

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3、 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动植物的呼吸、金属器皿的锈蚀、食物的腐烂、有机肥的腐熟等都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缓慢氧化。

熟石灰变硬、氢氧化钠变质都与二氧化碳有关。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作粮食瓜果保护气,灯泡填充气,还可用来制氮肥。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可用于制造霓虹灯、作焊接金属保护气、氦气可填充氦气球。

4、 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气体污染物的主要**有:化石燃料的燃烧、工厂及汽车排放的尾气。

防治措施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处理尾气。

二、氧气。1、 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略重,不易溶于水,液态氧和固态氧均为淡蓝色。收集氧气的方法是排水法或向上排气法。

2、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燃物燃烧必须要与氧气接触。

1 氧气的检验: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燃烧的是氧气。

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在空气中发红。c+o2点燃 co2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s+o2点燃 so2

磷在氧气中燃烧,呈黄色火焰,生成大量的白烟(烟是固体)。4p + 5o2点燃 2p2o5

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2mg + o2点燃 2mgo

铝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4al+3o2 ==2al2o3(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可防止铝进一步氧化)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在做此实验时,应预先在瓶底放水或细砂,原因是防止熔融的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3fe + 2o2点燃 fe3o4

紫红色的铜片在空气中加热,表面变成黑色(可用灼热的铜网吸收氧气)。2cu+o22cuo

3、氧气的用途是: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4、工业制氧气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属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取氧气:

1)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2)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2h2o2 mno2 2h2o+o2↑

三、二氧化碳。

1、 二氧化碳的循环:

动植物呼吸放出co2:c6h12o6+6o26co2+6h2o

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6co2+6h2o光、叶绿素 c6h12o6+6o2 所以co2可用温室肥料。

2、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可制作汽水。收集co2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固体co2又叫干冰,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作致冷剂。

3、co2本身无毒,但不能供给呼吸,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通风换气。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窑前,应做灯火试验。

4、通常情况下,co2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又因其密度比空气大,故能灭火。

5、co2的化学性质:

1 能与可溶性碱反应。

co2 + ca(oh)2 ==caco3 ↓+h2o co2的存在可用澄清石灰水来证明。

co2 + 2naoh ==na2co3+ h2o 露置在空气中的naoh 因吸收co2而变质,co2可用naoh溶液来吸收。

与水反应,co2 + h2o ==h2co3 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h2co3 ==co2↑ +h2o

5、 co2具有氧化性。

通入灼热的木炭中生成co: co2+c高温2co

镁条能在co2中燃烧: 2mg+co2点燃 2mgo+c (镁条着火不能用co2扑灭)

7、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采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

检验co2的方法:通入澄清石灰水,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验满的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四、氢气、一氧化碳、甲烷。

1、可燃性: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气体的纯度,因为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后可能会发生**。

氢气作为绿色能源的优点: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原料不受限制;燃烧的产物不会污染环境。

o有剧毒,会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运输氧气而使人体缺氧。

2、还原性:

3、 氢气的实验室制法:采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 zn + h2so4 ==znso4 + h2↑

收集方法是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五、其它燃料与燃烧。

1、 化石燃料:

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三种化石燃料。 “西气东输”工程输送的是天然气。

煤主要含碳元素,还含有少量的h、n、s、o等元素,煤燃烧会排出so2、no2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煤不完全燃烧会产生co,还会排放大量的粉尘,污染空气,且产生热量少,降低了煤的利用率。

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煤可以分解成焦炭、煤焦油和焦炉煤气等(属化学变化),煤在高温下能生成煤气。石油经分馏后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产品(属物理变化)。煤、石油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是有机合成材料的原料。

煤气是co、h2和少量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是煤的产品。石油液化气是碳氢化合物,如丙烷(c3h8)、丁烷(c4h10)等,是石油的产品。

化石燃料在燃烧时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热污染、大气污染等。

2、 燃烧:

物质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可燃物达到着火点。

燃烧的现象与可燃物跟氧气的接触面积和氧气的浓度。

当氧气充足时,可燃物完全燃烧,燃烧迅速,放热量大,产物是二氧化碳。

当氧气不充足时,可燃物不完全燃烧,燃烧得慢,放热量少,产物有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有毒气体和小的炭黑颗粒等物质。

在有限的空间;可燃物急速燃烧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

影响产生**的因素:氧气的浓度或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气体的**极限。

在油库、面粉加工厂、化工厂、煤矿的矿井内,都备有防爆器材和设有安全标志,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和粉尘,一旦接触明火,就有发生**的危险。

3、灭火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可燃物撤离燃烧区、把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其着火点以下。

灭火器类型有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和二氧化碳灭火器。

六、金属:1、 纯铁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的固体,质软、有良好的延展性、是电和热的导体。铜具有紫红色金属光泽,导电性仅次于银,可用于电线。

铝的密度小,导电导热性好,2、与氧气的反应。

铝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可防止铝进一步氧化,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因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反应而生锈,铁锈呈红棕色,主要成分是fe2o3,铁锈疏松多孔易吸水,不除去会促使铁进一步生锈。

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是:保持铁制品表面的干燥与洁净;在铁制品表面涂保护膜;形成合金等。如刷油漆、涂油、烧涂搪瓷、镀锌、镀锡、镀铬等。

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用于制照明弹。2mg+o22mgo铝粉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4al+3o2 2al2o3

铁在高温下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3fe+2o2fe3o4

紫红色的铜片在空气中加热,表面变成黑色。可用灼热的铜网吸收氧气。2cu+o22cuo

3、金属与酸反应: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置换出氢气。如铝、镁、锌、铁等金属可与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而铜、银等在一般的情况下不与稀酸反应。

铁与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fe+2hcl==fecl2+h2

镁与盐酸反应,有大量气泡产生,试管壁发热。mg+2hcl==mgcl2+h2

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 zn+h2so4==znso4+h2

4、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

位于前面的金属才能从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铁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少。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复习提纲

一 空气。1 空气成分测定实验 现象 暗红色的红磷点燃后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发出黄色火焰,瓶壁感到发烫。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 5。原因 红磷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使集气瓶中压强减小。结论 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1 5,剩余气体不支持燃烧,约占空气总体积的4 5。2 空气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复习提纲

一 空气。1 空气成分测定实验 现象 暗红色的红磷点燃后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发出黄色火焰,瓶壁感到发烫。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 5。原因 红磷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使集气瓶中压强减小。结论 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1 5,剩余气体不支持燃烧,约占空气总体积的4 5。2 空气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复习提纲

一 空气。1 空气成分测定实验 现象 暗红色的红磷点燃后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发出黄色火焰,瓶壁感到发烫。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 5。原因 红磷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使集气瓶中压强减小。结论 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1 5,剩余气体不支持燃烧,约占空气总体积的4 5。2 空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