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新课标与教材研究》美术新课程实施调查报告

发布 2022-03-24 05:36:28 阅读 6451

美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状况分析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自国家教育部提倡新课标之日起,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全面实验阶段,我区也进入了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的运作,执行新的课程标准,使用新的教材。二、存在的问题。

(一)新课程中对美术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与美术教师的学科专业本位思想之间的矛盾。

在新课程中,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新的美术教育观念。

在美术教育目的上,由偏重美术知识技能的传授,转向关注学生整体人格的发展,强调在生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在教学方式上,由孤立的美术知识技能教学,转向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与沟通,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性和反思性学习;在教学内容上,由注重传授单。

一、高深、繁难的知识技能,转向为学生提供基础性的、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美术视野,使学习更有趣,更容易;在教学环境上,由单纯的课堂教学,转向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文化资源,延伸美术课堂。

2、新的技能。

为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对美术教师新的技能要求应运而生,比如,美术教师要具有课程开发的能力、增强对课程整合的能力、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美术新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较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有的余地加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决定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美术教师的学科专业本位思想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美术学科专业知识技能的本位,另一方面是指美术教育教学的学科本位。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师主要是通过师范教育分科培养的,美术教师当然也不例外。在美术教师的培养培训中主要还是以美术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为主,加上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为专业化的内涵,这种范式主张美术教师首先是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熟练者,认为美术教师专业力量完全受美术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制约。

对于美术教师来说,也往往只关注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教材只是知识与技能的容器,从而机械地对待和使用教材,认为教学活动只是将教材内容单向和单一地传授给学生,而相对忽略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尤其忽略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二)新课程的学生学习观与现阶段学生状况之间的矛盾。

新课程新的学生学习观主要体现在要求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性学习和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是在有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学习;要求学生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②

小学一年级接受的将是完整的新课程教育,然而现阶段的三四五年级则是在经历了几年旧课程教育的前提下,才开始新课程的教育,在这里存在着新课程和旧课程的过渡和衔接转化的问题。旧课程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观念、学习理念的影响可能是比较深远的。比如学生缺乏自主性学习、**性学习和综合性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对学习的课程缺乏足够的兴趣;缺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等等。

1、新课程要求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性学习和综合性学习与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现状之间的矛盾。

在美术新课程的教学中,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比如:针对《格尔尼卡》这一课,教师设计了一些问题,要求学生以**性的学习方式来欣赏这张毕加索的代表作,并用自己的理解来回答这些问题。但学生就是不“配合”,尽管教师拼命的启发引导,但学生似乎还是茫茫然无从着手,小组讨论也不着边际,或者只是翻教材,把教材上现成的语句复述一遍,而不会用综合的学习方法去联系历史、政治等学科知识来解决问题。

到最后,眼看时间来不及了,还是不得不由教师来解释…。长期以来,传统教学习惯于教师中心、学科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组织教学,教学方法上主要以知识技能的“注入式”教学为主,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书本知识技能的容器,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价值和发展的需求。在新课程中,强调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性学习和综合性学习,也是为了人的主体性发展,只有当人所从事的活动转化为自主活动,才能使个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充分的表现。

针对学生主体意识现状,如何呼唤主体觉醒,让学生处在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地位,提倡自主性、**性学习和综合性学习将是美术新课程的一个急待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2、美术新课程要求学生在有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学习与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状况之间的矛盾。

在学校的众多学科中,学生对每个学科态度并不一样。这取决于外在的诱因和内在的兴趣差异。在现代社会中,家长们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导向都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即使现在很多家长看似挺注重培养孩子的艺术兴趣,但是没有持久性,当文化课成绩跟不上的时候,又有多少家长愿意孩子继续在美术或者**特长方面的领域继续奔跑。

家长们期望孩子所学都将应对将来的生活和生存——升学、谋职等,这样,对于与升学有关的学科,学生不管是否有兴趣,都必须用意志努力地去学习。这就是学习活动的外在诱因。在对待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上,是不可能通过外力强迫他们产生兴趣的。

教师所能做的应该是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互联网、参观、访问、旅游、故事、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力,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3、新课程要求学生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与学生问题意识状况之间的矛盾。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长远来说,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这是一种发展的学习观,对学生能力发展有着现实意义的学习方法。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包括自主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

③因此,要真正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成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首先还必须唤醒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教师和家庭也该适当地让学生受点挫折教育,多给他们有提问题的机会,这也应该成为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值得关注的问题。

三、为达成美术新课程的设计理念和价值所需的软硬环境条件要求与当前的现实状况之间的矛盾。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一定的硬件和软件条件保障,新课程的设计理念和价值恐怕也是很难达成的。

校内的课程资源主要有可供学生自主学习及教师备课所需的图书馆资料资源,如美术理论书籍、美术作品集、美术杂志、美术音像资料等;可供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教学活动所需的美术教学设施和设备,如专用的美术教室及设施、美术活动必备的材料和工具、多**教学设备和可供学生使用的计算机等;可供展示美术作品的场所。校外的课程资源主要有可供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学活动的公共文化设施,如美术馆、公共图书馆、公共博物馆或私人博物馆等;当地的文物资源以及自然环境资源,如建筑、园林、公共雕塑、自然景观等。信息化资源主要指互联网上的资源,教师和学生如能利用校内或校外的互联网,课程资源将得到成倍的飞速增长。

④美术新的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的内容是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来划分学习领域,美术学习的过程强调学生的活动性。新课程的教学较之以往的旧课程教学,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学生的活动量明显放大,课前要准备的材料工具的种类和数量大量增加。随着综合性**活动的展开,学习的时间地点也要求能机动灵活地安排,这就要求学校和学生家长舍得为学生在美术学习上投入更多资金,同意学生在美术学习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然而,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体制下,美术课一直被作为弱势课程,其地位和价值一直得不到重视,学校和家长也不愿为学生学习美术投入更多的资金,美术的课程资源相对贫乏;美术课时常常被挤占,学生多花些时间精力在美术学习上,也常常被教师和家长训斥为不务正业;出于学校的整体管理和安排,学校也无法根据美术活动的要求来调整活动场地和四十五分钟的上课时间;适逢初中入学高峰,短期内过大的班额也不可能降下来。

在美术新课程与旧课程交替的现阶段,矛盾的出现是不可避免,作为新课程的实验者,有责任和义务去梳理这些矛盾,并研究相应的解决对策。

新课程对每一位教师都是一个新的挑战,同时也是一种机遇。前进路上的艰难险阻在所难免,但经历就是财富,哪怕是走过一段弯路,回头看看也会有感悟和收获。因此,我们实验教师要抓住这个机遇,在辛勤付出的同时,注重第一手资料的积累与实践经验的总结反思。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不断加强理论修养,丰富文化底蕴,增强教学技能,“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如何更好贯彻和落实美术课程实验工作,这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基层学校、尤其是一线的美术教师在理论思想和实践中长期不懈地探索和研究,因此,我们要深入思考、努力克服,为加快美术课程改革的进程而共同努力。

《中学美术新课标与教材研究》美术教学设计的要点

美术教学设计的要点。1 教材分析。1 话题 分析。对某个课题所要展开的 涉及的问题进行查阅。二 分析教学对象。1 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需要的分析。2 对学生认知发展的分析。三 教学目标的设定。1 美术课程教学目标的功能性。2 教学目标设定的依据。3 教学目标的分类。四 教学内容设计。1 教学内容 的...

美术新课标解析与教材解读

一 新课程改革中,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培养时代的 爱国的 睿智的 健康的 合作的 创新的 负责的 会生活的四有新人。二 新课标出台的基础是什么?可从三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是从社会角度谈,在社会剧变时期,学制或课程标准变更频繁。科研进步,追求教育的完善。经济发展,为教育改革提供支援。政治稳定,保障规...

中学美术教材教法试卷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二 判断题。一 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美术教学的一般目的包括德育目的 美育目的和 a.创造性目的b.智育目的c.情感目的d.政治目的。2.在引导学生欣赏一幅绘画名作时,第一阶段是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