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营运资金管理。
一、 营运资金的计算。
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二、现金管理的有关公式。
存货模式 1.机会成本。
2.交易成本。
3.最佳持有量及其相关公式。
随机模型(米勒—奥尔模型)
式中:b——**转换为现金或现金转换为**的成本;
δ——delta,企业每日现金流变动的标准差;
i——以日为基础计算的现金机会成本。
注】r的影响因素:同向:l,b,δ;反向:i
最高控制线的确定h=3r-2l
h-r=2(r-l)
现金收支日常管理。
现金周转期。
现金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
其中:存货周转期=平均存货/每天的销货成本。
应收账款周转期=平均应收账款/每天的销货收入。
应付账款周转期=平均应付账款/每天的购货成本。
三。应收账款的相关公式。
1.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
1)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日销售额×平均收现期。
2)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
3)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即机会成本)=应收账款占用资金×资本成本。
日销售额×平均收现期×变动成本率×资本成本。
应收账款周转期=平均应收账款/每天的销货收入。
2.应收账款的坏账成本。
应收账款的坏账成本=赊销额×预计坏账损失率。
3.信用条件。
信用条件决策】
增加的税前损益>0,可行。
计算步骤:1.计算增加的收益。
增加的收益=增加的销售收入-增加的变动成本。
增加的边际贡献。
增加的销售量×单位边际贡献。
增加的销售额×(1-变动成本率)
2.计算实施新信用政策后成本费用的增加:
第一:计算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增加。
(1)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增加。
①应收账款应计利息=日销售额×平均收现期×变动成本率资本成本。
②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增加。
=新信用政策占有资金的应计利息-原信用政策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
(2)存货占用资金应计利息增加。
存货占用资金应计利息增加=存货增加量×单位变动成本×资本成本。
(3)应付账款增加导致的应计利息减少(增加成本的抵减项)
应付账款增加导致的应计利息减少=应付账款平均余额增加×资本成本。
第二:计算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的增加。
收账费用一般会直接给出,只需计算增加额即可;
坏账损失一般可以根据坏账损失率计算,然后计算增加额。
第三:计算现金折扣的增加(若涉及现金折扣政策的改变)
现金折扣成本=赊销额×折扣率×享受折扣的客户比率。
现金折扣成本增加=新的销售水平×享受现金折扣的顾客比例×新的现金折扣率-旧的销售水平×享受现金折扣的顾客比例×旧的现金折扣率。
3.计算改变信用政策增加的税前损益。
增加的税前损益=增加的收益-增加的成本费用。
【决策原则】
如果改变信用期增加的税前损益大于0,则可以改变。
【提示】信用政策决策中,依据的是税前损益增加,因此,这种方法不考虑所得税。
4.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平均逾期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平均信用期天数。
四。存货管理的相关公式。
1.成本相关的公式。
变动订货成本=年订货次数×每次订货成本=(d/q)×k
变动储存成本=年平均库存×单位储存成本=(q/2)×kc
2.经济订货批量的计算公式及其变形。
①经济订货量(q*)基本公式。
②每期存货的相关总成本。
3.基本模型的扩展。
再订货点=平均交货时间×平均每日需要量。
4.存货陆续**和使用。
设每批订货数为q,每日送货量为p,则该批货全部送达所需日数即送货期为:
送货期=q/p
假设每日耗用量为d,则送货期内的全部耗用量为:
送货期耗用量=q/p×d
由于零件边送边用,所以每批送完时,则送货期内平均库存量为:
当变动储存成本和变动订货成本相等时,相关总成本最小,此时的订货量即为经济订货量。
【公式掌握技巧】
5.保险储备。
(1)考虑保险储备的再订货点。
r=预计交货期内的需求+保险储备。
=交货时间×平均日需求量+保险储备。
(2)保险储备确定的方法。
最佳的保险储备应该是使缺货损失和保险储备的储存成本之和达到最低。
保险储备的储存成本=保险储备×单位储存成本。
缺货成本=一次订货期望缺货量×年订货次数×单位缺货损失。
相关总成本=保险储备的储存成本+缺货损失。
比较不同保险储备方案下的相关总成本,选择最低者为最优保险储备。
五。商业信用。
放弃现金折扣的信用成本。
第八章成本管理。
一、量本利分析与应用。
一)量本利分析的基本原理。
1.量本利分析的基本关系式。
息税前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
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销售量×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2.边际贡献。
边际贡献率+变动成本率=1
息税前利润=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边际贡献总额-固定成本。
(二)单一产品量本利分析。
保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
保本销售额=保本销售量×单价=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
三)安全边际分析。
1.安全边际。
2.保本作业率与安全边际率的关系。
保本销售量+安全边际量=正常销售量。
上述公式两端同时除以正常销售额,便得到:
保本作业率+安全边际率=1
【扩展】息税前利润=安全边际量×单位边际贡献。
安全边际额×边际贡献率。
销售息税前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率。
四)多种产品量本利分析。
1.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各产品边际贡献/∑各产品销售收入)×100%
各产品边际贡献率×各产品占总销售比重)
综合保本点销售额=固定成本/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某产品保本额=综合保本额×该产品的销售比重。
某产品保本量=该产品保本额/单价。
2.联合单位法。
某产品保本量=联合保本量×该产品的销售比重。
3.分算法。
(1)固定成本分配率。
固定成本总额/各产品的分配标准合计。
2)某产品应分配的固定成本数额。
分配率×某产品的分配标准。
3)某产品的保本销量。
该产品应分配的固定成本数额/(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五)目标利润分析。
计算公式如下:
目标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
税前利润+利息=税后利润/(1-税率)+利息。
六)利润敏感性分析。
利润=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二、标准成本的制定。
三、成本差异的计算及分析。
【变动成本差异计算】
用量差异=(实际用量-实际产量下的标准用量)×标准**。
**差异=(实际**-标准**)×实际用量。
(混合差异通常归入**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
首先要明确两个指标:
其中: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预算产量×工时标准×标准分配率。
四、作业成本与责任成本。
1.实际作业成本分配率。
当期实际发生的作业成本/当期实际作业产出。
1.预算作业成本分配率。
预计作业成本/预计作业产出。
3.计算作业成本和产品成本。
首先计算耗用的作业成本,计算公式为:
某产品耗用的作业成本=∑(该产品耗用的作业量×实际作业成本分配率)
然后计算当期发生成本,即产品成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各项作业成本共同构成某产品当期发生的总成本,计算公式为:
某产品当期发生成本=当期投入该产品的直接成本+当期耗用的各项作业成本。
其中:直接成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
五、责任成本管理公式
1.成本中心。
预算成本节约额=预算责任成本-实际责任成本。
预算成本节约率=预算成本节约额/预算成本×100%
2.利润中心。
3.投资中心。
1)投资报酬率。
2)剩余收益。
第九章收入与分配管理。
一。趋势**分析法。
1)算术平均法。
2)加权平均法。
3)移动平均法。
4)指数平滑法。
yn+1=αxn+(1-α)yn
式中:yn+1——未来第n+1期的**值;
yn ——第n期**值,即**前期的**值;
xn——第n期的实际销售量,即**前期的实际销售量;
α——平滑指数;
n——期数。
一般地,平滑指数的取值通常在0.3~0.7之间。
二。因果**分析法。
**公式: y=a+bx
其常数项a、b的计算公式为:
三。销售定价公式。
(1)全部成本费用加成定价法。
计算公式:①成本利润率定价。
单位利润=单位成本×成本利润率。
单位产品**×(1-适用税率)=单位成本+单位成本×成本利润率。
单位成本×(1+成本利润率)
单位产品**= 单位成本×(1+成本利润率) /1-适用税率)
②销售利润率定价。
单位利润=单位**×销售利润率。
单位产品**×(1-适用税率) =单位成本+**×销售利润率。
单位产品**= 单位成本 /(1-销售利润率-适用税率)
(2)保本点定价法
中级财务管理公式大全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第二章货币时间价值。一 复利现值和终值。二 年金有关的公式 1.预付年金。终值。具体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 预付年金终值 普通年金终值 1 i 方法二 f a f a,i,n 1 1 现值。两种方法。方法一 p a p a,i,n 1 1 方法二 预付年金...
中级财务管理公式大全
中级财务管理 公式总结大全。第二章预算管理。一 目标利润预算方法。1.量本利分析法 目标利润 预计产品产销数量 单位产品售价一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一固定成本费用。2.比例预算法产品销售收入一变动成本一固定成本费用。1 销售收入利润率法 目标利润 预计销售收入 测算的销售利润率。2 成本利润率法 目标利...
中级财务管理公式大全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 教育,管理,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 教育,管理,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精品文档就在这里。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 教育,管理,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第二章预算管理。目标利润预算方法。1 量本利分析法 目标利润。预计产品产销数量 单位产品售价 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