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总复习化学实验 二 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发布 2022-02-24 15:11:28 阅读 5462

九年级化学总复习:化学实验(二)人教实验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总复习:化学实验(二)

二。 重点、难点:

1. 学会用实验方法鉴别氧气、氢气、二氧化碳;

2. 学会用实验方法鉴别氢氧化钙、氢氧化钠;

3. 学会用实验方法检验碳酸盐;

4. 学会用实验方法检验铵盐。

5. 了解一般的实验设计方法及科学**的方法。

三。 具体内容:

1. 常见气体的检验。

2. 常见物质(离子)的检验方法。

3. 气体的净化与干燥。

1)气体净化的几种方法。

吸收法:用吸收剂将杂质气体吸收除去。如,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可先用浓naoh溶液吸收co2,再用浓硫酸等干燥剂除去水蒸气。

常见气体吸收剂见下表:

转化法:通过化学反应,将杂质气体转化为所要得到的气体。如,除去co2中的少量co,可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cuo,co + cuo cu + co2。

2)气体的干燥。

气体的干燥是通过干燥剂来实现的,选择干燥要根据气体的性质,一般原则是:酸性干燥剂不能用来干燥碱性气体,碱性干燥剂不能用来干燥酸性气体,干燥装置由干燥剂状态决定。

常见的干燥剂。

常用干燥装置如下:

注意:选择吸收装置时,要注意进、出气体导管的连接方法,若用“洗气瓶”,要注意“长进短出”,若用干燥管要注意“大进小出”。先除去气体中含有的其他杂质,干燥除去水蒸气的操作放在最后。

4. 实验方案的设计。

实验设计考查的发展方向是以化学实验为基础,联系科学研究、生产、生活、环境保护的实际去发现并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去**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得出科学的发现和结论,它包括物质的制备、物质的鉴别、物质的分离、物质的组成分析、气体的净化与转化等的实验方案的设计。设计实验方案的试题大多思考性、综合性较强,解答时必须联系自己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进行适当的类比、迁移、重组后从已知条件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步骤。

5. 实验方案的评价。

实验方案的评价包括实验原理及方案的评价、实验装置的评价、实验操作的评价、实验现象的描述与结论分析的评价等。实验评价问题的评价要点有:(1)实验结论是否符合实验现象;(2)同一实验现象是否只有唯一实验结论是否严密;(3)实验操作是否简便、安全(用加热或高温的操作不如不用的操作简便、安全);(4)物质制备过程是否环保,产物是否污染空气(不产生污染物比产生的方案好;产生污染液体比产生污染气体的方案好);(5)物质制备的设计方案中原料是否廉价、易得;原料利用率是否高;过程是否优化、能否实际发生等。

6. 科学**原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这里的科学**指的是同学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科学**的一般步骤:① 发现问题 ② 猜想与假设 ③ 制定计划 ④ 收集证据 ⑤解释与结论 ⑥ 交流与讨论。

典型例题】例1] 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的**活动,并回答相关问题:

发现问题:小丽发现盛水的铁锅在与水面接触的部位最易生锈;小茜发现自己的铜制眼镜框表面出现了绿色的铜锈;小玲发现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物质,好像生了“锈”一般。

提出问题:这三种物质“生锈”的原因是什么?

收集证据:(1)回忆已有知识:铁生锈的条件是。

2)查阅有关资料:“铜锈”主要成分是cu2(oh)2co3(俗称铜绿);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一系列的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

3)实验**:将四小块铜片分别按下图所示放置一个月,观察现象如下:

由实验可知:铜生锈是铜与水等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铜变成铜绿的化学方程式为。

得出结论:经过交流讨论,三位同学认为这些物质“生锈”除了可能与水有关外,还可能都与填物质名称)有关。

反思与应用:利用所得结论填空:

1)写出一种防止铁或铜等金属制品生锈的具体方法。

2)请你提出一条延长食品保质期的建议。

答案:收集证据:(1)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 (3)氧气(或o2)、二氧化碳(或co2)。

得出结论:氧气。

反思与应用:(1)保持金属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或表面镀上保护膜等)(2)将食品进行真空包装等。

解析:本题以一个研究课题为背景,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证据、实验**等步骤,让我们身临其境地去体验科学**的过程,并要求结合实验原理,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并对结果进行反思和应用。通过对实验装置的分析,铜生锈是铜与水、氧气、二氧化碳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铁生锈的有关知识和题中信息,综合判断知,铁、铜、苹果的“生锈”都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有关。

知道锈蚀的原因后,不难找出应用的方法。

例2] 在学校的元旦联欢会上,某同学表演了“水能生火”的魔术。他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小蔡很感兴趣,于是,他和同学们进行**。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

猜想:①可能有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物质生成;②反应过程中可能有热量放出。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实验一:**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1)打开右图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

2)实验中,还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请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实验二:继续**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是什么?

1)小张猜想另一种物质是na2co3,小蔡认为不可能。小蔡的依据是。

为了证实小张的看法,请你设计一个证明co32-不存在的实验。

2)小蔡取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呈性。

表达:由实验**的结果,写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实验一:(1)氧气。

(2)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使吸滤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因此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看到有气泡产生。实验二:(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中没有碳元素,所以生成物中不可能有na2co3。

取少量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生成物中没有na2co3。(2)碱 ; 2na2o2 +2h2o ==4naoh+o2↑

解析:由于产生的气体是由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所得,且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对照课本中h2o2和mno2混合制氧气实验,可知气体是o2。由于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吸滤瓶中的空气膨胀,使烧杯中有气泡。

请完成以下**过程:

例3] 问题:如何鉴定孔雀石[cu2(oh)2 co3]加热分解的产物?

假设:假设孔雀石加热分解的产物是h2o、co2和cuo。

设计实验:实验①:按下图进行实验,证明分解产物中有h2o和co2。

该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接接 ;按此顺序连接的理由是。

实验②: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孔雀石完全分解后,试管中剩余的黑色固体是cuo(用图示或文字说明均可。

现象和结论:实验①中:u形管中的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证明产物中有 ;证明产物中有co2的现象是 。

实验②中(你设计的):因为有现象,所以黑色固体中有铜元素;因为有现象,所以黑色固体中有氧元素;由此可得到结论:产物中有cuo。

九年级化学总复习 化学实验 二 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化学总复习 化学实验 二 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总复习 化学实验 二 二。重点 难点 1.学会用实验方法鉴别氧气 氢气 二氧化碳 2.学会用实验方法鉴别氢氧化钙 氢氧化钠 3.学会用实验方法检验碳酸盐 4.学会用实验方法检验铵盐。5.了解一般的实验设计方法及科学 的方法。三。...

九年级化学实验总复习

班级姓名学号。一 选择题。1 烧杯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之一,下述实验中要使用烧杯的是 用固体溶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稀释酒精。abcd 2 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在量筒内溶解氯化钠固体b 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c 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d 制取气体前,先检查装置的...

九年级化学实验专题复习人教实验版

一 一周知识概述。在本周我们全面复习 化学实验,内容包括 常用仪器名称和用途 实验基本操作 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物质的鉴别等。二 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一 常用仪器名称和用途。二 实验基本操作。1 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试剂放在细口瓶中 气体放在贮气瓶中或随用随制。2 药品的取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