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教案

发布 2022-02-24 11:29:28 阅读 1960

一)实验部分。

一、常用的仪器。

1、试管2、烧杯3、锥形瓶4、集气瓶 5、漏斗6、胶头滴管用于移取和滴加液体。

7、量筒: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液体的仪器。

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决不能对量筒加热也不能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

注意:在量液体时,要根据所量的体积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将量筒放在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与量筒内的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8、托盘天平:是一种称量仪器,一般精确到克。

注意:称量物放在盘,砝码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放在盘,被称物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要在两边先放上等质量的纸,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中称量。

9、长颈漏斗:用于向反应容器内注入液体,若用来制取气体,则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以下,形成“液封”,(防止。

10、分液漏斗:用来制取气体向反应容器中滴加液体,可控制液体的用量。

11、酒精灯:①使用前先检查灯心,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也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酒精灯(以免失火)

酒精灯的最高,应在外焰部分加热,先后集中加热。

要防止灯心与热的玻璃器皿接触(以防玻璃器皿受损)

实验结束时,应用灭(以免灯内酒精挥发而使灯心留有过多的水分,不仅浪费酒精而且不易点燃),决不能用嘴吹灭(否则可能引起灯内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万一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即用或扑盖。

二、基本操作。

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的气味,不得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 ,固体只要。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5、固体药品的取用:(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夹取。

2)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

6、液体药品的取用。

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吸有药液的滴管应在仪器的正上方,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

2)取用较多量时可直接从试剂瓶中倾倒(注意:把瓶塞在桌上, 向着手心(防止斜持试管,使瓶口紧挨着试管口。

3)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

a、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

b、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保持水平。俯视读数 ,仰视读数 。

6、物质的加热: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a:给液体加热主要使用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一般与桌面成角,先后集中试管底部加热,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加热时切不可。

b:给固体加热可使用干燥的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试管口应略 (防止产生的先预热后集中药品加热。

注意: 被加热的仪器外壁不能有水,加热前擦干,以免容器炸裂;加热时玻璃仪器的底部不能触及酒精灯的灯心,以免容器破裂。烧得很热的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也不能立即放在桌面上,应放在石棉网上。

三、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

四、仪器的连接。

五、常用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a:使用酒精灯时,不慎而引起酒精燃烧,应立即用。

b:酸液不慎洒在桌上或**上应用溶液冲洗。

c:碱溶液不慎洒在桌上应用醋酸冲洗,不慎洒在**上应用溶液冲洗。

d:若浓硫酸不慎洒在**上千万不能先用大量水冲洗。

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将导管浸入水中,后用手掌紧物捂器壁(现象:管口有气泡冒出,当手离开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

七、过滤:是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一种方法(即一种溶,一种不溶,一定用过滤方法)如粗盐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分离。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指。

二纸”指。三靠”指。

八、活动**。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p7—p9

结论:⑴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溶于水。

⑵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 。

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生成了 ,其中含有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该气体能使变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式是。

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2、对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

结论:1.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的含量高。

2.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3.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小结: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和而吸入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3、分子运动p50

某兴趣小组利用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原理,设计如下实验以**微粒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i: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滴~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由实验i得出的结论有。

2)实验ⅱ(如上图中甲所示):烧杯a中的现象是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ⅲ(如上图中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理由是。

九、设计实验(要求:写出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

1、 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蜡烛(沼气或天然气、纸张、酒精)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2、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3、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极易溶于水?

4、设计实验证明汽水(雪碧、可乐等碳酸饮料)中含二氧化碳?

4、设计实验证明鸡蛋壳(贝壳、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十、几种无色气体的鉴别方法:

co2的鉴别:

1.鉴定无色无味的气体是否是co2的方法:将该气体通入中,观察现象。

2.检验某可燃性气体燃烧产物中是否有co2生成的方法:可用内壁附有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3.检验某些液态或固态物质燃烧是否生成co2的方法是:可向燃烧后的集气瓶中倒入少量的观察现象。

co的鉴别:点燃被检验的气体,若火焰为色,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没有出现,再迅速倒转烧杯,加入少量变证明被检气体是co。也可将其通入灼热的cuo:

h2的鉴别:点燃被检验的气体,若火焰为色,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出现,再迅速倒转烧杯,加入少量变证明被检气体是h2。

ch4的检验:点燃被检验的气体,若火焰为色,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出现,再迅速倒转烧杯,加入少量变证明被检气体是ch4。

o2的检验:

n2的检验:

二)三大气体的性质、制取、收集和用途。

氧气)1、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的化学性质:(1)化学性质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

2)氧气与一些物质的反应: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及反应的原理:

1)高锰酸钾

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如燃烧,食物腐败,冶炼金属,金属生锈,酿酒,发酵,合成新药品或材料,两物质间相互反应都属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从是否具有稳定性 或活泼性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有无毒性,能与哪些物质反应进行描述 物理性质 从物质颜色,气味,...

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

1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区分 性质 与 变化 性质 语句中含有关键字。如 是 能 够 可 以 不 会 不 易 难等。例 性质如 汽油可燃烧 汽油易挥发 变化如 汽油燃烧 汽油挥发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对蜡烛及其燃烧的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化学药品的取...

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

lend 借贷 lent lent lie 躺 lay lain say 说 said said bleed 流血 bled bled 6.含有元音字母o i的词,将o i变成a。如 sing sang,give g e,sit sat,drink drank stick 坚持 伸出 粘住 stu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