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制剂工艺。风险评估方案。
1 目的。通过对制剂室制剂配制工艺风险因素的风险评估,找出影响制剂成品质量的关键性工艺参数和其它关键因素,分析和评价实际配制中各种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采取有效地措施控制减少或降低风险的发生,并通过风险评估确定制剂配制的工艺规程文件的制定、工艺验证和其它验证的内容和程度,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2 范围。本风险评估适用于制剂室制剂配制的工艺过程的风险评估。
3 人员与职责。
生产部门负责起草风险评估方案和具体过程的风险评估;质量部门负责审核、批准风险评估方案,并根据评估结果出具风险评估报告。
4 内容。4.1 工艺参数在产品失效模式中影响程度分析。
配制中工艺参数在产品失效模式中影响程度不同,根据风险赋分表及等级评定标准对各要素进行风险分析,找出风险最高和较高的工艺参数要素进行全面、系统地风险分析、评估,制定有效的纠正预防措施以降低或避免风险的发生,保证药品质量。
4.2 风险评估等级划分。
4.3 风险严重度、概率、可预知性定义及赋分标准。
1)严重度(s):测定风险的潜在后果,主要针对可能危害产品质量、病患健康及数据完整性的影响。
2)发生概率(p):测定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根据积累的经验、工艺、操作复杂性知识或小组提供的其他目标数据,可获得可能性的数据。
3)可预知性(d):在潜在风险造成危害前,检测发现的可能性。
4.4 综合风险的等级评定。
4.4.1 rpn(风险优先系数)计算,将各不同因素严重度、发生概率、可预知性相乘,即可获得风险系数。(rpn=s*p*d)
4.4.2 rpn(风险优先系数)的数值处理(rpn的基于平均值的95%的置信区间为15~24)
1) 当rpn=15~24,风险中等,为非关键性风险,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可以通过sop等形式降低风险;
2) 当rpn>24时;或当经过风险评估rpn=15~24时,并且s≥3,风险较高,为关键性风险,则必须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3) 当rpn<15时,风险较低,可接受的风险,无需采取措施。
4) 当经过风险评估r>24时,必须采取措施将风险降低至<24。
4.4.3 风险水平与rpn的关系。
4.5 风险评估程序。
制剂配制工艺风险因素风险评估鱼骨图,见附图1。
制剂各剂型配制工艺流程图,见附图。
制剂配制工艺风险基本流程图,见附图8。
制剂配制工艺风险的基本风险因素,见附表1。
制剂配制工艺风险因素关联度分析,见附表2。
4.6 剩余风险分析。
在经过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过程判断出的产品所有的风险均应采取合理可行的措施降至可接受区,当风险被判断为不可接受时,应采取capa有效降低风险,直至受益大于风险,则风险处于可接受区。在可接受区,风险是很低的,但还应主动采取降低风险的控制措施。
5 结果评价及建议。
经过对制剂配制工艺风险因素的风险评估,以及相关资料、相关验证结果的评审,认为:
1) 风险管理计划已被适当地实施;
2) 综合剩余风险是可接受的;
3) 制剂配制工艺风险因素各流程中存在的可能风险因素在相关验证中进行了确认或验证;
4) 已启动动态风险管理程序,需每2年进行风险的再评估;
5) 全部剩余风险处于风险可接受准则的可接受范围内,且收益超过风险。
6 参考文件。
质量风险管理规程》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版。
7 附录。附图1 制剂配制工艺风险因素风险评估鱼骨图;
附图2 软膏剂配制工艺流程图;
附图3 乳膏剂配制工艺流程图;
附图4 口服溶液剂配制工艺流程图;
附图5 五官制剂配制工艺流程图;
附图6 搽剂配制工艺流程图;
附图7 合剂配制工艺流程图;
附图8 制剂配制工艺风险基本流程图;
附表1 制剂配制工艺风险的基本风险因素;
附表2 制剂配制工艺风险因素关联度分析表。
附图1制剂配制工艺风险因素风险评估鱼骨图。
附图2 软膏剂配制工艺流程图。
风险评估方案
置业 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方案。为切实加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维稳工作,确保社会稳定,根据上级部门的安排部署,结合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一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稳定压倒一切 稳定优先的原则,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化解机制,通过机制创新,准确 提示 规避和化解稳定风险,主动将存在或潜在...
风险评估方案
立天生态家纺。唐山专卖店开业 方案。中国 肖江。2012年8月。目录contents 一 前言3 二 基本信息4 三 地理 人口 风俗分析4 5 四 竞争对手分析6 五 公司优 劣分析6 9 六 方案及细则9 10 七 现场摆设及人员安排11 12 八 各项工作落实情况12 13 九 主要销售产品1...
酶制剂工艺学作业
第一章绪论。酶 酶工程 酶活力 酶单位 比活力 固定化酶的酶结合率 固定化酶酶活力 率 相对酶活力。酶有哪些特性,怎样确定它的专一性?辅酶物质和活化剂有哪些主要区别?蛋白类酶的分类原则有哪些?用动力学法测定酶活力时应注意哪些反应条件?为什么说用化学法生产酶不现实?第二章 发酵产酶。用微生物发酵产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