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三年级学生预习

发布 2022-01-22 05:42:28 阅读 7248

范丽萍。

众所周知,三年级是小学语文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语文课文由原来的文字简单、情节单纯转向课文内容有一定的深度,字词也逐渐成为帮助读通课文的工具,而不是学习的重点了。在这个时期,让孩子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怎样指导学生正确而有效地进行预习,让预习“脚踏实地”呢?

现在结合我平时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发现,谈谈自己的做法。

1、明确目的。开始时给学生布置预习的范围,帮助学生找到重点、难点、以后逐步给学生布置预习提纲。心理学研究证明:

带问题读一遍比不带问题读五遍效果要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就是得边读边思考,从书上找答案,这种学习主动积极,效果当然高了。

2、鼓励质疑问难,学做预习笔记。学生预习时,除了抄写课文的语句,重点,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把弄不懂得问题记下来,为上课时弄懂这些问题做好思想准备。

3、教给预习方法。

一读。读课文三遍到五遍,达到正确、通顺。根据我的经验,学生在阅读通顺、大致了解课文内容的情况下,70%以上的内容可以自己理解。

这样,学习的自主性可以得到培养和发展。但是,如果读不通顺,则对课文的内容印象模糊,课堂学习的效果也不会好。

二标。标出自然段序号和本课生字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有助于学生对文本表达的顺序有初步的感受,对于他们学习文本的表达是有益的;另外从分段、概括段意的角度出发也是需要的。

标出生字词有助于学生认识生字,重点关注词语在课文语境中的意思,有助于训练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查。查阅工具书,特别是字典,弄懂部分词语的意思以及作者的信息。词语在具体的语境中常常有具体地含义,但是都会跟词语的本义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通过查字典理解词义有助于学生感知在具体的语境中词语的不同含义,从而体会汉语词义的丰富性,促进词语的理解运用。对作者的关注应该纳入学习的视野中来,因为作者表达的背景对于文本的意义有着重要的辅助理解的作用。

让三年级的孩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孩子可能一直都做的很好,而有的孩子可能会坚持不了,这就需要教师必要时进行个别辅导、常抓不懈。另外,利用家长会、校迅通等多种途径,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形成家校合力,让孩子早日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三年级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

预习是一种课前自学,就如同战前的侦察,打仗不侦察往往会出现不必要的牺牲,学习不预习也会造成不必要的牺牲,牺牲的是时间和精力。预习了才知道难点 重点是什么,不懂得地方在 心中有数,听讲才能主动,才能容易与教师产生共鸣,配合默契,积极主动地学习。但很多学生不懂得如何预习,认为预习只是读读生字 课文而已,...

如何指导三年级学生阅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多么好的字眼,但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并让学生爱上阅读并非是一件易事,它不可能立竿见影。它需要老师的循循善诱,持之以恒,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就逐渐成为自觉行为。让学生学会并爱上阅读是。一 指导什么。对于那些...

三年级 上册 数学预习指导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首位不能整除 学习指导 一 试一试 用竖式计算,遇到问题可以看书 二 学一学 阅读教材第7页,思考 口算52 2 可以怎样想?可以用小棒代替羽毛球动手分一分 1捆代表1筒,1根代表1个 52 2用竖式怎样计算的,你上面算得对吗?三 比一比 42 2和52 2,同样都是两位数除以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