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3年高考语文鉴赏诗歌形象教案。
一、常见的考点1.诗歌的形象2.诗歌的语言3.诗歌的表达技巧。
4.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
二、鉴赏诗歌形象。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谈谈你对诗中“凤凰”形象的理解。(6分)(2023年山东卷)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译文:
据说在山间树林中有一种奇异的鸟,自己说是“凤凰”。清晨醒来喝的是甘甜的泉水,傍晚栖息在高高的山岗上。
它一声高吭的鸣叫可以响彻九州大地,伸长脖子可以远望到最僻远的地方。此时正值秋风吹起,羽翼就低垂了下来。
一下子就飞到了昆仑山以西,不知要到何时才往回飞。
它只遗憾处身的位置不适合于自己,它的悲伤真的让我伤心难过啊!
1)参***: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2)参***: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
参***:诗人笔下的“凤凰”生活在林中,朝饮醴泉,夕栖山冈。高鸣九州,颈望八荒。
适逢秋风,羽翼摧藏。恨处非位,孤独无奈苦闷,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诗人借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
三、答题的基本步骤及方法第一步:把握形象特征。
外在特征:外表状态、身份类属、处境际遇等内在特征:思想性格、精神品质、志趣追求等第二步: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诗歌形象的类型。
1)人的形象鉴赏——本节课学习目标(2)物的形象鉴赏(3)景的形象鉴赏。
第一类:人的形象鉴赏。
1.答题步骤:
这首诗(词)塑造了(描绘了)一个处境际遇+
思想性格+身份类属的形象。
2.补充理解:
1、思想品格包括:外貌、语言、行动、心理。
2、身份属性:游子、思妇、迁客、骚人、戍边将士、隐士。
五、示例:简析下面这首词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菩萨蛮[魏夫人]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絮飞,离人犹未归。
分析。1、处境际遇:独守空闺。
2、思想品格:寂寞惆怅,思念丈夫,切盼夫归。3、身份属性:思妇。
参***:这首词塑造了一个独守空闺,思念丈夫,切盼夫归,寂寞惆怅的思妇形象。(注意答案要点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处境际遇,二是思想性格特征,三是身份属性。)
六、实战演练:阅读下面一首词,你从中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鹧鸪天[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夕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此词为作者被贬黄州时所作。分析。
1、处境际遇:被贬黄州。
2、思想性格:悠闲自适、超然俗务、百无聊赖。3、身份类属:迁客(诗人自己)
参***:这首词描绘了一个被贬黄州,手拄藜杖缓步游赏的闲居者(或“隐逸者”、“贬谪者”)形象。(2分)表达了诗人超然俗务、悠闲自适的志趣,又流露出百无聊赖、得过且过的无可奈何之情。
(2分)(意思对即可)
注意:下面这类型题目必须回答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七、巩固练习一:请对诗中的“将军”形象作简要分析。塞下曲[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答案:诗中塑造了一个技术高超、镇定、警觉、神勇的将军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将军的景仰之情。
有的诗中的人物形象既不是诗人自己,也不是诗人以外某个特定人物,而是虚拟出来因寄所托的某一形象。对此类人物形象的鉴赏,要深入把握其寓意。答题步骤:
1、这首诗(词)塑造了(描绘了)一个(际遇+思想性格+身份属性)形象2、+诗人以此自喻+寓意(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或感慨)
八、巩固练习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对诗中“剑客”形象作简要赏析。剑客[贾岛]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参***:诗中的剑客经历十年磨练,终于练就了高超剑术,踌躇满志,急欲施展。诗人以剑客自喻,表达了诗人曾经寒窗苦读,满腹经纶,对自己的学识才能非常自信,急欲施展才华,干一番大事业的心志。
诗人写物,绝不会为写物而写物,通常是借物喻人(或自喻),托物寓意(托物言志),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理想情趣,志向追求或对生活的某种感悟认识。因此,对物的形象的鉴赏,除了理解其形象特征之外,重点应落到寓意的把握上。
第二类、物的形象鉴赏。
诗人笔下的诗人托物寓意诗中描绘的+物+物的特征+诗人借物喻人。
诗中的诗人以物自喻。
诗人托物明理诗人托物象征+寓意表达诗人……情感(追求、理想)表明了……生活哲理象征了……人物或精神。
归纳答题步骤:诗人笔下物+特征+诗人托物言志+表达了什么感情(表明了什么哲理)
其中“物的特征”又包括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
外在特征:外表状态,处境际遇物的特征。
内在特征:精神品格、思想性格。
志趣追求(拟人)
示例五:阅读下面一首词,谈谈你对词中“梅”的形象的理解。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物的特征外在特征:
生长在荒僻之处,寂寞开放,无人欣赏,备受风雨摧残内在特征:
不慕虚荣、淡泊名利、始终保持芬芳高洁的品质,终生不渝。寓意:表达了诗人虽遭排挤打击,但仍然坚持操守,终生不渝的心志。
参***:诗人笔下的“梅”生长在僻静荒远处,孤独寂寞愁苦,还时常遭受风雨摧残,但它不慕虚荣,淡泊名利,始终保持芬芳高洁的品质,至死不渝。诗人借梅自喻,表达自己虽然备受排挤打击,但仍坚持操守,终生不渝的心志。
例(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首诗中的“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诗人通过咏“马”表达了什么感情?(或合成一问:请简析诗中“马”的形象)物:马。
物的特征:雄骏威猛、气势如虹,渴望驰聘疆场,建功立业。
寓意:表达诗人渴望施展雄才,建功立业的心志和眼前不被赏识,徒叹奈何的感慨。
参***:诗中的“马”威猛雄骏,渴望驰骋疆场,一展雄才抱负。诗人托物寓意,表达自己渴望施展雄才,建功立业的心志以及眼前不被赏识、无可奈何的感慨。
示例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答题。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简要概括一下你对诗中画眉鸟形象的认识。
参***:⑴描绘了林间画眉自由自在的美好形象:鸟声宛转,鸟影翩翩,山花绚丽,树阴浓密,可以自由地飞翔。⑵运用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和林间画眉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
第三类:景的形象鉴赏。
一、把握景物特征和情与景的关系(常用衬托)
景物特征。明、暖、动欣悦欢畅(正衬)
凄凉悲苦(反衬)暗、冷、静。
凄凉悲苦(正衬)欣悦欢畅(反衬)
二、把握意境的概念和类型。
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情感,“境”是诗歌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意”与“境”融合一致所形成的艺术境界就叫“意境”。
常见的意境类别有:恬淡闲适,清新自然,明丽鲜艳,雄浑壮阔,苍茫辽远,悲凉凄清,萧索冷寂,古朴安宁,生机蓬勃,热烈奋发。不同的意境就会烘托出不同的思想感情。
景物形象的鉴赏常从意境的角度命题。
示例八: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日暮[杜甫]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注释:这是作者流寓夔州期间所写的一首诗。阅读全诗,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中所描绘的意境及所抒发的感情。
参***:这首诗通过描写牛羊、风月、石泉、草露等景物,描绘/勾勒了一幅乡村日暮图,营造/渲染了悲凉凄清的气氛,表达了诗人思乡念亲、晚景凄凉、悲凉抑郁的情感。(注意归纳意境的答题步骤)
1)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写的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可以利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适当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在描摹出图景后,结合主旨分析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或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雄浑壮阔、或恬静优美、或萧瑟凄凉、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冷清……准确体现其特点和情调。
3)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意境类:
1)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
2)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再现画面时既要忠于原诗,又要力求语言优美;
3)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4)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示例四](05年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宋·王安石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舟下建溪宋·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答:(1)“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
(2)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3)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
雨雪曲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
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
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答: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
答: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2023年江苏卷)
2023年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诗歌形象教学案
考试说明。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语言 表达技巧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学习要点。1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2 如何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3 如何分析人物形象。4 如何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5 如何鉴赏诗歌的物象 意象。什么是诗歌的形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 寄寓作者的生活理...
年高考语文鉴赏咏物类诗歌形象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教学重点 了解特点,掌握鉴赏步骤和方法。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课前阅读 鉴赏事物形象。诗歌的事物形象是被诗人人格化的描写对象 如松 梅 竹等 诗人通过对这种象征性物象的描写来曲折表现他的品格节操 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
一 能力要求。1 诗歌的形象往往指诗中的景物和人物,而形象又常常蕴藉了作者的情感。准确分析形象意味着我们应该能分析诗中的景物特征和人物特征。诗歌景物特征的分析首先要明确诗人所写的景物对象,景物组合所体现的氛围特征,再分析其相互关系和传情效果,还要能分析写景方法。人物形象的分析则往往由整体界定和具体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