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复习

发布 2022-01-12 12:43:28 阅读 4597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一、术语解释(5*4=20)

1、声母方面。

字母声纽音纽纽。

五音七音 (发音部位)

唇音:重唇音轻唇音唇音:重唇音轻唇音。

舌音:舌头音舌上音舌音:舌头音舌上音。

齿音:齿头音正齿音齿音:齿头音正齿音。

牙音牙音半舌音:

喉音喉音半齿音:

清、浊。全清音: 不送气、声带不振动次清音: 送气、声带不振动。

全浊音: 声带振动强烈次浊音: 声带振动不强烈。

3、韵母方面(韵的分类)

韵韵部韵目。

阴阳入。阴声韵:没有韵尾和以元音结尾的韵阳声韵:以鼻辅音结尾的韵。

入声韵:以清塞音 [p]、[t]、[k]结尾的韵。

四呼。开口呼:不是i u ü或不以i u ü为韵头的韵母。 齐齿呼:i和以i为韵头的韵母。

合口呼:u和以u为韵头的韵母撮口呼:ü和以ü为韵头的韵母。

三十六字母”是古人总结的汉语的36个声母。是宋朝人在唐末和尚守温创制的三十字母的基础上增订而成的。

现代汉语的声母:21个声母+零声母韵母:39个。

对**是指韵部之间的转化,转化的条件是以主要元音相同,韵尾不同。

所谓对转,是指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之间的转化。这种语音的转化是以主要元音相同为条件的,韵部之间的差异是韵尾不同。入声韵在对转理论上也算阴声韵,所以对转又称阴阳对转。

旁**是指同类韵部间的转化,转化的条件是主要元音相近,韵尾相同。有时候连主要元音也相同,只是韵头小异或声母小异,古人不叫旁转,现在我们也归入旁转。

通**是指主要元音相同,又不属于“对转”一类的转化。

拗救:一个句子在该用平声(或仄声)的地方用了仄声(或平声),然后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或平声)的字,改为平声(或仄声)以作补救。

3、旧注的体例。

毛传:毛亨对《诗经》的注释。“传”指阐明经义。

郑笺:郑玄对《诗经》的注释。“笺”有补充订正毛传的意思。

孔疏:孔颖达对《诗经》原文以及毛传、郑笺等的注释。“疏”不仅注释古籍正文,连前人的注释也一起加以注释,也叫做“正义”。

讲解书中所引的《十三经注疏》中《诗经·相鼠》的正文与注疏。

古书注释的分类:(三种体裁)

1.传注体。

这是以解释文献词句意义为主的注释体例。常用的名称有“传”、“注”、“笺”。

传是传述的意思,指传述古代**的文义。从传述的内容看,有的侧重叙述事件的原委,如《左氏春秋传》;有的侧重解释字词,如《毛诗诂训传》。

注,取义于灌注,文义艰涩,需要适当的解释才能通晓,就如同水道阻塞,必须灌注后才可通畅。所以“注”就是诠释的意思。“注”,古书上常写作“言主”,二字音义皆同。

笺,是表识的意思。本指读书时有所领悟,便用笔标志在原文一侧,所以笺是比较短小、简约的注释。

2.义疏体。

这是一种经、注兼释的体例。经,指古籍原文;注,一般指汉代的注释。

3.集解体。

集解体是汇集诸家注释的一种体例。一部重要的古代典籍,注释者常常不止一家,各家注释又各有所长,有人便把各家对一部书的注释按照一定的程序汇编到一起,并对各家的见解加以评说,在评说中阐述自己的见解。这类注解很多,如何晏的《论语集解》、郭庆藩的《庄子集释》、王先谦的《荀子集解》。

古书注释的内容包括:注释词义、注音释义(一般注音用直音法和反切注音法)、疏通文意、分析句读(d ou)、讲解语法、说明修辞、诠释典故、考证名物、考核史实、发凡起例、阐明哲学思想等。

古书注解的方法。

1.释词解释字词是注释的重要内容,汉代经师的传注都是把训释词义放在注释的首位,作为对**进行训诂的基础。训释词义从形、音、义三方面入手,从而出现所谓“形训”、“声训”、“义训”。

所谓形训,是指从字形着手解释词义的方法。把字形结构分析和释义联系起来,是“形训”的特点。

所谓声训,是指通过声音关系(即音同或音近)解释词义的方法。用同音词或音近词解释词义是“声训”的特点。

所谓义训,是指直陈词义的训释方法。这种释词方法是使用最普遍的方法。

2.通句所谓通句,就是通释全句。在释词的基础上,有时还需要串通全句,才便于读者理解文意,于是出现这种注释方法。这种方法大体包括两种方式“

1)串讲。在释词之后,在综合起来,贯通全句,通释句义。

2)释句。就深入理解全句的有关问题加以解释或说明,它不是对全句进行串讲。

3)解事。就是讲解事实。有的注释为了使文章表达的意义更清晰、完整,在注释过程中补叙某些事实。

4)评说。有一些注释,除对正文进行说解疏通之外,还加上注释者的评论。

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词(1*20=20)

来自文选(下册)《夫子当路于齐》、《察传》、《魏其武安侯列传》、《老子》

三、简答题(4选2,5*2=10)

1、古文翻译需要注意的问题、原则。

古文今译的原则。

1.直译与意译直译:就是按照原文的语序和语法结构进行翻译。

意译:就是按照原文所表达的意思去翻译。

2、直译与意译的比较。

3、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古文。

古汉语今译应该注意的问题。

1.准确地理解原文,并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译出来。

2.为了忠实于原文,能对译时应尽可能对译。

3.遇到不能对译的地方,要妥善处理。

4.在准确表达原文意思的基础上,应努力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

古文今译的基本要求。

1.信: “信”就是要求译文表达再现原文的内容要真实、准确,要忠实于原文。这是对文言文今译最基本的要求。

2.达 “达”就是要求翻译过来的字句要通顺、明了、自然,即读着顺口,理解起来容易。

3.雅 “雅”是指译文语言的艺术性,即要求锤炼译文的语言,以再现原作的语言风格,保持原作的语言特色,使译文的语言鲜明生动、维妙维肖,在表达上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

古文今译的方法。

对换调留增删。

1.对:即将文言语句中的字词,逐个对译成字面意思与之完全相同的现代的词语。

2.换:即将文言语句中的字词,转换成字面意思与之不同的现代汉语中的词语。

3.调:即调整原文的语序进行翻译。

4.留:即保留原文中的词语,不进行翻译。

5.增:即通过增加词语来翻译文言语句。

6.删:即通过删去无法翻译的文言词语来翻译古文。

2、上古音的演变。

3、叶音说:在古诗中,沈重认为改读的字,他都注以“宜……反”,有时还注为“协句,宜……反”,后人称这种改读法为“协句法”。朱熹在改读的地方标注为“叶音×”,或“叶……反”,后人称这种改读法为“叶音法”。

直到明代,陈第在《毛诗古音考·序》提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的语言发展变化的历史主义观点。

把用后代的语音读古代的诗文,不押韵了的韵脚,临时改读为一个押韵的音,即为“叶音”。

4、旧注的常用术语(古书注解术语的区别)(具体见书本p183-p187)

1.释义术语:曰、为、谓之。

①都是用来解释字词含义的 。 被解释的词都放在术语的后面。

③都是强调被释词的特点。 ④都能用来辨析近义词、同义词。

⑤都可译作“叫”、“叫做”等。

2.谓。这个术语主要是用于以狭义释广义,以具体释抽象,以分体释总体。它与“谓之”不同,用“谓”时被释词放在“谓”的前面,释词放在“谓”的后面。

与“谓之”的差别: ①使用的位置不同 ②解词的内容不同。

3.貌、之貌。

貌本指事物外表的形象,用作注释的术语,则表示某种情貌。解释动词或形容词,说明被释词语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可译为“……的样子”。

4.犹、犹言。

用“犹”、“犹言”注释时,往往是用近义词训释,或者是用引申**释本义,注释词和被释词的意义相近。用“犹”、“犹言”注释的词和被注释的词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只是在某一语境中意义相通。“犹”可译为“等于、等于说”等。

5.之言、之为言、之犹言。

声训术语,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来注释。

6.注音术语:读曰、读为。

这两个术语主要是用来注明通假的借贷关系的,即用本字注明正文中的借字。因有通假关系的借贷双方有音同或音近的声音关系,所以它们也属于声训类术语。 一般是用本字来说明通假字,点明通假现象。

7.读若、读如。

这两个术语的作用,主要是用同音字来标明读音。主要的作用是注音。

8.如字。这是指明异读词读音所用的术语。

一个词有两个以上的不同的读音,其中表示本义的读音叫本音,其余的读音是变读。“如字”告诉读者,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这个字(词)要读本音。

9、校勘术语:衍文、脱文。

衍文”也叫“衍字”,也简称“衍”。指古籍在传抄刊刻中误加的字。

脱文”也叫“夺字”,也简称“脱”。指古籍在传抄刊刻中漏掉的字。

当作、当为:这两个术语是用来改正古书中的误字的。

例题:解释下列古注中加横线的术语。(10分,外国考生选作其中3句)

1.《春秋·隐公元年》:“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杜预集解:“段不弟,固不言弟。”

陆德明释文:“弟音悌,又如字。”

2.《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何晏集解:“萧之言肃也。墙谓屏也。”

3.《荀子·劝学》:“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王先谦集解引王念孙:“生读为性。”

4.《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司马贞索隐:“咤字或作咤。”

5.《韩非子·和氏》:“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八年而薨。”王先谦集解:“疑八上夺十字。”

四、应用题(4选2, 5*2=10)

1、对古诗词平仄的分析:

黏是指上联对句第二字的平仄与下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相同。对是指同一联内出句第二字与对句第二字的平仄相反。违反了黏的规则,叫做失黏;违反了对的规则,叫做失对。

四种基本句式: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古代汉语复习

二 句子翻译 1.公曰 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2.祭仲曰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 大都不过叁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3.公入而赋 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 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4.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

古代汉语复习

1.假借 古时候,语言中的某个 词 本来没有替它造字,就依照它的声音 假借 一个 同音字 来寄托这个 词 的意义。许慎说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难 原是鸟名,借为 艰难 之难。2.通假 就是 通用 借代 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

古代汉语复习

一 汉语字典辞书编排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按音序排列。2.按部首和笔画排列。3.按编码排列。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它收字9353个,有重文1163个。二 古代汉字的构造。古文字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今文字 隶书 行书 楷书 草书 隶书,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六书 象形 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