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试题仍以宜昌市的“突出能力,注重运用,联系生活,取材课外”为命题原则,结构上由三大板块组成,即书写(6分)、阅读(54分)、写作(60分)。其形式与中考一致,为学生以后的毕业和升学考试给了次训练的机会。在内容安排上,侧重于考查书写、字型、词语运用、句子访写、语言积累、文化文学常识等,同时加大了对学生提取、归纳和概括信息,并通过阅读、理解、感悟、和体验与文本对话的能力的考查;写作部分以命题和半命题作文为主,给学生具体提示,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一、试题主要优点。
1、试题结构合理,体现三个维度目标并重的特点,既有阅读积累和运用的考查,又有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考查。既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学生学习和运用语文的能力,又能比较准确的考查和和指导教学,能够发挥考试的检测和导向作用。试题检测的分数能比较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充分体现了语文这学科特点。今年的这份试卷以读写为本,体现了终极评价的特点和功能。比如本试卷有仿写(书写题),有对观点的评价(7),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有积累的考查),词语的锤炼),**识别和填写(16),对联知识和写作手法),有名著赏析),文言文理解),有字词的填写(19)等等。
注重与生活联系,体现语文学科的实践性特点,如第24和25小题,是对学生关注名著的一个考查点,让学生尝到了读过经典后的甜味。
3、内容取材上注重了体现民族文化的主题,发挥科学的育人功能。中考试题如果说是一次别开生面的经典之旅,那么这套试题就是一次文化大餐的品尝。三则文言文让学生感受到了古人读书的方法,而且可以实际运用,更让学生明确了读书的益处是很久远的历史了。
《武侯祠:一千七。
第1页共4页。
百年前沉思》是一篇敬仰和怀念历史文化名人的文章,学生在读过之后,能与作者产生共鸣,这一选段不仅是对课内知识(《隆中对》、《出师表》)的延伸,也让学生关注了我们国家灿烂的历史文化。《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节选的文字激发了学生课外读名著的兴趣,此题的设计让学生再一次品尝了我国古典文化的魅力。
4、试题难易适中,且注意体现一定的层次性。试题在设置上都注意按照由基础到能力、由阅读到写作、由课内到课外的顺序进行编排,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体现出较明显的层次性,符合学生的心理和认知规律特点,有利于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最好成绩及阅读二相对来说容易一些,学生得分率较高相对来说难度大一些。
二、答题评价1、书写。
这一次书写与以往相比有所改变,不是直接抄写,而是让学生仿写。这一点要求除了要求学生书写工整规范美观以外,还考察了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这一题得满分的居多,因为学生在按题目要求写。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没有看清题意,在照抄原文。有的随心所欲,有的乱涂乱改,卷面模糊。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学生答题习惯不好,没有养成认真答题的习惯;另一方面是部分学生书写的确有问题,这些同学以后要加强练字。
2、阅读。三则古诗文的比较阅读是整份试卷中得分率最高的,总分是15分,抽样九五班均分率12分,九四班12.8分,得全分者2人。
主要失分点第2小题关于写作方法的考查,有的学生写成了托物言志和借物抒情等,有的学生写成了对偶和对仗;第1小题把第二问简单答成“体会”,没有写具体。这是学生语言归纳方面的欠缺。第7小题怎样看待作者的观点一题,有学生把作者的观点当作理由,这是没有得分的,其实这一题非常灵活,只要学生谈出自己的观点及理由即可,但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可喜的是第4小题两个词语解释和第5小题划分句子节奏的做得很好。看来学。
第2页共4页。
生对简单的文言文和诗文的理解能力在不断增强。
九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最苦与最乐 是一篇有关于责任的议 对于即将面临中考的学生,此题的设置较好,但学生总体得分情况较差,特别是第 题失分严重,学生不会正确把握议 的论述思路,还不能准确概括作者的意思,学生的表述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还不很严密。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比较阅读也是近年来的热门题型,考查重点侧重对内容的把握,对重点句...
九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2009 2010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分析。2009 2010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参考人数 100人。最高分94分最低分36分。平均分 及格人数 59人及格率 59 一 试卷评价 本次考试共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知识积累与运用 第二部分为阅读理解 第三部分为写作。试题模式...
九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从统计情况看语文成绩不太好。从试卷答题情况分析,主要失分原因有以下几点 1 语言表达能力欠缺。这不仅表现在考查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上,而且还表现在通过阅读材料,对文章内容的把握,概括捕捉信息等阅读题的答案表述和作文的语言表达中。学生心中所想没有准确说出,胡编乱绉,言不达意,是不会得高分的。如仿写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