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安徽地理试卷分析

发布 2021-12-25 10:12:28 阅读 5320

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安徽卷)地理试题分析。

合肥三十六中昂勇。

今年的地理试卷整体难度适中,侧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从选择题到后面的综合题每一题都以图表为载体,这正体现了我们地理学科的特点,其中很多题目都验证了11年安徽考纲的一些微调,但在看到试卷时觉得很多题目都有似从相识之感,一些材料题的时间也过早了,时效性不足。下面我来具体的来解析一下试卷。

23~24是对乡土地理和柱状统计图相关知识的考查,难度较小,只要结合题干信息和下面的图,不难得出23题安徽外贸商品的流向是向美国出口冰箱、衬衫。因为a选项向英国出口芯片和石油与题意不符,尤其是出口石油(安徽无油)。b选项从智利进口铜还可以但不会进口汽车。

d选项从日本进口手机还有可能,但不可能进口铁矿砂(日本自身都需大量进口铁矿)。

24题a和c选项明显与题意不符(安徽的工业化水平明显落后于美、日、德、英、韩等国,我省出口的是机电、高新技术产品、服装等产品,而这些都不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从进出口**的国家可以看出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可得出b选项合理。从进出口商品的种类不难排出d选项(除一些高新技术产品外,其它进出口**的商品不可能都依靠航空运输)。

25~26是对河流水文知识的考查,难度适中。25题只要学生理解河流的搬运能力和径流量的大小成正相关就行就不难得出a选项是正确的。

26题根据右边的河流局部水系图在该河流域有大面积的沼泽,沼泽是湿地,它和湖泊一样都有调蓄洪水、调节河流径流量的作用,能延迟洪峰的到来。可以判断d选项是正确的。

27~28题是对对农业土地利用的考查,但它以这种方格图为载体,增加了新颖性也增加了难度。但在11年安徽考试说明后面也选了类似的例题,所以这俩题对一些对部分同学来说也就不难了。27题问该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可能会导致什么问题出现,首先要解决的是该区域土地利用从1979~2023年发生了什么变化?

读图不难发现有11个小方格左右都是11说明从1979~2023年小方格内的土地利用方式不变始终是耕地。有4个小方格左右都是33说明1979~2023年小方格内的土地利用方式不变始终是湖泊。有8个小方格左右分别是31说明1979~2023年小方格内的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改变,从湖泊变为耕地。

还有一个是22,一个是12.可以看出该区域土地利用方式改变最大的就是从湖泊变为耕地,说明该地有围湖造田的现象,所以就不难得出27题a选项合理。

28题根据该区域位于辽宁西北部和该地的土地利用类型可排出abd选项(蔗基鱼塘是珠三角地区的特色农业,东北不适宜大力推广水稻种植,该地也不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只有c选项才切合题意。

29~30是对地球运动当中正午太阳高度角这一知识点的考查,难度适中。这两题和10年安徽卷中的29和30题都是考查太阳高度的实际应用。但不同的是10年是对太阳高度角日变化的考查,而今年是对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的考查。

29题可根据读图得出该地冬夏季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且正午太阳高度角之差是46°52′,可以确定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就不难确定d选项是正确的。

30题考虑到高低窗的设计和伸出的屋檐和对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的正确判断以及对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规律的理解,不难得出c选项正确(②项中从冬至到春分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小变大,正午室内的日照面积应该是逐渐缩小)。

31~32是对我国能源生产、消费和gdp的综合考查,难度相对较大。因为题中引入了重心移动的概念,比较抽象,也增加了试题的难度,31题是对图的直接理解和判断,要注意的是图中给出的是地理事物重心的移动轨迹,与实际中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可能不太一致,图中的三条移动轨迹都集中在33°n~38°n和112°e~117°e的范围。但我们可根据我国实际的能源生产、消费以及gdp的分布情况,可确定我国能源生产集中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并有向西移动的趋势,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大致可确定c对应的是能源生产总量的重心变化,a对应的是gdp的重心变化。

最后可确定b选项是合理的。

32题问的是当前能缩小能源生产重心和能源消费重心东西间距的做法是什么?a、b、c三选项都是加大对西部能源的开发力度,会导致能源生产重心西移,加大能源生产重心和能源消费重心东西间距。只有东海油气的开发可以导致能源生产重心东移,缩小东西间距。

33题是综合题,题中给出了一则材料和上海市制造业就业比重的分布图,材料和图都非常简练。三个小题分别考查的是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功能分区)、工业的区位因素和产业转移相关的知识。

1)题是对上海市制造业就业比重图的解读,判断甲处为什么功能区并说明理由?这要求学生对城市内部的主要功能分区有那些和它们分布、特点有深刻的了解。甲处制造业就业比重比周边地区低,说明不可能为工业区,是商业区和住宅区得可能性较大,再加上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租金较高是商业区得可能性较大。

2)分析国产大飞机**基地落户上海的原因,实际就是在问上海承接国产大飞机**项目的区位优势。我可以从地理位置、上海的城市职能。市场、交通、资金、科技、工业基础、劳动力、政策、创新环境和文化等方面来答题。

3)是对产业转移知识的另一侧面的考查,实际就是在考产业转移,题目中强调的是沪皖籍从业人员回乡创业的原因,可以从安徽吸引沪皖籍从业人员回乡创业的优势(实际考查的是安徽吸引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还可以从上海不利于在当地创业的原因(实际就是分析上海的产业结构升级对在当地创业的不利影响)这两方来答题。前者可从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发展机会多,安徽生产生活成本低,劳动力丰富且廉价,能源、原料充足、政策优惠(良好的投资环境),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返乡人员积累了资金、掌握了技术和市场信息,安徽的市场前景也很广阔,乡土情感等方面来回答。而后者可以从上海产业结构升级,提供的就业机会减少,很多产业向外转移,迫使很多企业向外迁移,从而引发回乡创业潮。

34题综合考查了天气系统和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主要是对自然地理的考查。09年和10安徽卷考的都是气象灾害而今年考地质灾害也是情理之中。

1)根据图示时间判断银川气温是高于还是低于成都并分析原因。根据材料可确定时间,是9月份,亚洲高压初步形成,我国天气转为冬季风的控制,再根据等压线图可判断银川的纬度较高,离冬季风的源地(亚洲高压)较近,再结合四川盆地的地形,北侧山脉(大巴山、秦岭)对冬季风的阻挡,再加上银川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湿度小,云量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可判定银川气温低于成都。至于银川的海拔较高和成都的热岛效应较强学生一般难以想到,但答到亦可得分。

2)成都的风向不难判断,这是一幅近地面的等压线图,首先画出成都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垂直于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的近地面向右偏转大约45°角得到成都的的风向是偏北风(东北风)。至于如何判断过境时成都的天气系统,主要看过境时的天气特征(暴雨),我们学过的天气系统主要有冷锋、暖锋、准静止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锋面气旋,它们控制下的天气特征和成因各不相同,题干中讲到过境时出现了暴雨,我们很容易就想到了该天气系统可能是冷锋,再根据成都北部为高压,南为低压,风向为偏北风,北方的冷气团主动向南移动,与暖气团相遇形成冷锋。至于学生回答是低压,也可酌情给分,因为低压控制下也会带来阴雨天气。

3)问的是该天气过程在四川盆地边缘会引发那些地质灾害?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泥石流,**主要是地壳运动引起的(或是工程建设诱发的),所以该地不具备这两个诱因,可能引发的就只有滑坡、泥石流。至于遇到此情况,如何防范和自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宿营时选择地势较高,平坦开阔的地方,避开谷底排洪通道、河道弯曲和汇合处、以及悬崖陡坡附近。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向的高处跑,切忌顺着泥石流方向往山下跑,还要注意保护好头部。

2019安徽高考地理试卷分析

四 不刻意追逐社会热点,但紧密关注并联系生活实际。同属于文综的地理,与政治 历史两科相比,有自己的学科特色,并不刻意追逐社会热点,甚至有意回避一些社会热点。如试题明显回避了诸如北斗导航卫星发射 云南旱灾 北非 中东等重大事件和区域。这主要是为了向广大考生 老师及家长说明 高考的考查,关键在于平时知识...

2019安徽高考地理试卷分析

2 c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气温受地势的影响明显。区为青海省南部广大地区,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之一,高大山脉较多,海拔高,年均温较低 区为柴达木盆地,海拔相对较低,年均温偏高 区内有阿尔金山 祁连山,海拔较盆地高,年均温较盆地低。二 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 2 题,共计 56 分 1 32分 1 区分别...

2019高考安徽地理试卷分析

2011年高考文综地理部分试卷分析。魏伟。今年的地理试卷整体难度适中,侧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从选择题到后面的综合题每一题都以图表为载体,这正体现了我们地理学科的特点,但在看到试卷时觉得很多题目都有似从相识之感,一些材料题的时间也过早了,时效性不足。下面我来具体的来解析一下试卷。23 24是对乡土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