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随笔《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

发布 2021-10-21 04:06:28 阅读 9395

对学生、对人的认识。

1.要让儿童取得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依靠儿童的内部自然来进行教学或教育。

2.学生不仅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的最重要的资源,是动力之源、能量之库,依靠学生的内部自然,发展学生的学习天性,释放学生的能量,是教育改革的一项有效的策略思考,它为素质教育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操作体系,同时鲜明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本质含义。学生资源具有自身的加速器。

3.我们进行的是培养强势的人的改革,而不是培养弱势的人的那种局部的、只注重展示性的应景和赶时髦的改革,4.“自然的,同时又是最好的”。儿童有了具体,就能理解抽象物,能永远在抽象遇阻的时候回到他所熟悉的具体上去。

5.幸福地过好每一天,是儿童与生俱来的权利,同时,幸福的感受是人的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幸福的日子使人聪明。幸福会使人产生对所做事情的超智慧,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

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

6.就以较为基础的“爱”来说,儿童会因而产生对学习的“生产性的爱”。只有在他们参与了这些知识与智慧的生产的时候,他们才会对之产生刻骨铭心的爱。这时,他的知识,就如钱钟书所说的,是由他的心血浸养的,是联系着他的神经和血脉的。

儿童生产了知识,他就爱知识,也就能不同凡响地出色地用知识。至情至性而得至行。

7.作为儿童的知识和游离于儿童之外的知识,它们最大的区别是,属于儿童的知识,本身同时也是一个过程,它既是理性的,又是感性的,既是智力范畴,又交叉着情感领域。带着某种情感所学的知识,会永远带着这种情感的烙印,而游离于儿童之外的知识,如纯粹的书本知识,就没有这样的特点。

8.儿童的天性是活动的,创造的,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这种天性既是一种人类的生存逻辑,也可以从大自然为人提供的种种未确定性中找到信息。

你希望他正规地学习,你就可以从他最喜欢的东西开始。天生我才必有用,而基础知识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不论他们做什么,你总能找到其中蕴涵的基础知识,而要做到这一点,你得把他的活动,都看作是学习的一部分——哪怕它并不完善,甚至是似乎同我们原来的学校教育内容格格不入。

9.我们可以从其他证据来看学生具有的学习天性。例如,人在成功时获得的快乐;在自我实现时得到的高峰体验;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的充实感;人对人的有益智力创造的尊崇,似乎在所有的尊崇中居于最高的地位,所以人追求思想,追求文化。同人打交道基本上就是同人的思维打交道。

反过来,对人的学习活动的贬损,几乎就是对人的思维的贬损,也就是对人的最基本的贬损,于是,累积起来,可以摧毁人的信心,可以使人无心向学,使人失去生活的欢乐。

10.儿童成为天生的学习者,还在于学习对于他是一个永不枯竭的甘泉之井,他们会在不断在学习中产生新的学习需求,他的思维器官,会不断地获得运用的享受。

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同时也是天生的阅读者。儿童是天生的计算者,是天生的艺术欣赏者,是天生的活动者。

11.儿童的所想所做,对他本人来说,有新的意义,新的质,就是进行了创新。同大人比,儿童的创新是内创新,是同自己的认识来比较的。对于儿童来说,创新的意义重在过程。

儿童的创新和**的创新都是在人的自我实现的意识下进行的。而自我实现是所有的人的共同的需要。

12.儿童的创新是儿童学习的核心的过程。反过来,儿童也是在创新中进行学习的。

13.在我们的教学实验中,无论是数学还是语文,每堂课都有大量的创造的机会。上课就意味着创造,而创造就意味着成功和成就。

14..不是儿童没有潜能,而在于我们有没有给出时间、空间和氛围条件去激励它。而最严重的问题,还在于我们实际上是受到了一种忽视儿童潜能的局限。一个教者,如果在潜意识中低估了儿童,那么他的所有工作,他的态度、眼神、音容笑貌都会带上这样的色彩,反过来就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

13.在有质量的行动中,占据心灵的,只有纯净的极为自然的,像种籽长成大树的那样一种内部动力因素,而这就是个体的独立性的最直接的表现。越是自然,像种籽长成大树那样的内部能量的发挥就越是彻底,越是强大。而这需要信任自己,自尊,以及个体对自己的接受,我们必须帮助儿童悦纳自我。

14.对人的独立性也可以这样看,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本身,就是大自然对他的的赠礼,生命是如此丰富、如此美好,因之,每个人,包括那些沉默寡言的、“老实巴交”的甚至被认为是差生的那些人,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独特的存在。杜比宁说:“整个人类,每个人都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丰美世界”。

15.独立性带来了独特性,而独特性带来了成就。唯大英雄能本色。

16.为了学生的能量的最充分的发挥,我们要保持学生的精神独立性,也要让他们自己保持独立性。尊重了儿童的独立性,就是保护着他们最大发展的可能性。

17.一个小的群体,对儿童个体来说,就是一个雏形小社会。正是由于这个小社会的存在,儿童得以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我们的游戏都要求尽可能有趣味性,分出胜负,就是为了利用群体的作用去激发个体,发挥个体的能量。

18.人只有处于对他开放的世界,才能显露自我,他的所有的敏感,所有的禀赋才能发挥作用。生本教育同样要给人施加外部的限制和压力,但这种压力不在于改变学生内部的选择力,而在于保证他的内部选择力更为自由。

外部压力用于保证人的内部自由的实现,这样的开放生态,可以取得十分良好的效果。

20.**具有了许多知识,他们在生活中或在教学上的活动,主要是以知御行。他们会更重视得到了知识条文之后的运用、训练和评价,其认识规律是知行律。而儿童的认识规律则相反,是先行后知的行知律,他们对人类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得。

读书心得《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教育走向生本 读书心得。这几天我仔细阅读了华南师范大学教授 著名的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的教育专著 教育走向生本 这是一本有意义的书,它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说教的对象,它建立了先进的生本教育理念 一切为了学生 高度尊重学生 全面依靠学生。读完这本书我有以下几点感想和大家分享。1 在书中,郭教...

读书心得《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读书心得 教育走向生本 读后感。1月,有幸与郭思乐教授面对面交流。1月,有幸倾听 生本泰斗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报告。1月,有幸翻开 教育走向生本 使自己走近生本。生本,就是以生为本。有一句话早就听过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而生本教育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在传...

读书心得感悟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感悟。读 教育走向生本 以 感悟 为题,包含双重含义。首先研读郭思乐教授的 教育走向生本 的过程本身是我一次深层次的感悟,让我对生本教育的理论有了一次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其次在这一感悟的过程中我深刻领略到 感悟 对生本教育的意义。生本教育与师本教育的最本质的区别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最大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