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练习

发布 2021-08-22 02:06:28 阅读 3937

一。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

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三。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1—11题。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1.对这首元曲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酾酒临江,横槊曹公”,意思是曹操横槊船头,洒酒于江,表示凭吊。

b.“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指孙权赤壁一战借助东风取得了胜利。

c.“便成名八阵图中”,是化用杜甫“名成八阵图”的诗句说明诸葛亮的功绩。

d.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中的英雄:刘备、孙权及曹操。

2.关于这首元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以概述作结,全篇有分有总,首尾相应。

b.作者用“惊起”二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从南阳隐居到报效刘备而出仕的这一转变。

c.作者通过对三国英雄人物的描绘和比较,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伟愿。

d.这首元曲风格雄健、高昂,大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遗风,而又没有“人生如梦”的悲伤感叹。

四.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6分)

越王勾践墓 [南宋]柴望。

秦望山头自夕阳,伤心谁复赋凄凉。

今人不见亡吴事,故墓犹传霸越乡。

雨打乱花迷复道,鸟翻黄叶下宫墙。

登临莫向高台望,烟树中原正渺茫。

注:勾践墓在今浙江绍兴东南的秦望山,相传此山因秦始皇曾登临以望南海而得名。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的意思是,秦望山头,夕阳西下,一片苍茫景象,但是伤心已绝的人谁又有心思去抒写凄凉之情呢?

b.颔联的意思是,当代人没见过越国被吴国攻破的情景,所以勾践墓附近的百姓还时常传说着当年遭吴**的往事。

c.颈联中的“复道”和“宫墙”都不是眼前实景,而是对越宫景物的想象,“复道”义同《阿房宫赋》“复道行空,不霁何虹”中的“复道”。

d.尾联中“中原”和陆游《书愤》“中原北望气如山”中的“中原”一样,都是指被金人侵占的黄河流域。“烟树”“渺茫”含有收复难望之义。

2.这是一首吊古伤今之作,诗人成功地运用了___描写,情景交融,既缅怀了勾践的业绩,又含蓄抒发了的沉痛感慨。(3分)

五。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3题。(4分)

红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 诗老:指苏拭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旬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3.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5分)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

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答。六。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

流莺李商隐。

流莺②飘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③何处有花枝。

注:①李商隐:唐代诗人,颇具才华,但受尽凌冷遇,潦倒终身。 ②流莺:不知所往、飞落无依的黄莺。 ③凤城:这里借代长安。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黄莺不停地盘旋飞翔,辗转流徙,四处飘荡,不知要飞往何地,也不知要飞到何时。

b.第二联写黄莺婉转吟唱,自有它的追求,但这春日良辰未必是它能实现愿望的美好时节。

c.第三联没有直接写黄莺的飘荡啼鸣,而是通过时空的变换表现出它在不停地寻找可以栖身的地方。

d.第四联写黄莺知道自己伤春的鸣唱别人是不忍听下去的,于是想飞往长安去寻求可以安身的花枝。

2.金圣叹称此诗“托流莺以见意也”,叶燮称此诗“寄托深而措辞婉”。请结合此诗谈谈你对二人评论的理解。

答。七.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2题。(6分)

江楼旧感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了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涉情思。

b.第三句说约好同来望月的朋友未能如期而至,隐隐流露出诗人的遗憾。

c.“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

d.三四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的情景关联起来,点明题旨,深化了意境。

e.全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去年所见的水天一色的江月感景的无限感怀。

2.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著名的诗篇《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请指出请指出这首诗与赵嘏的诗在体裁、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答。八.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7分)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3.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3分)

相同点:不同点:

诗歌鉴赏练习

考纲 1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语言 表达技巧 2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1 点出该字,并明确该字在诗句中的意义 2 展开联想,结合全诗分析该字在诗中描写的景象 3 点出该字渲染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1 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 朴实无华 华美绚丽 明白晓畅 委婉含蓄 雄浑奔放...

诗歌鉴赏练习

诗歌鉴赏练习之边塞与闺怨。1 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1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答 2 诗题为 征人怨 通篇虽无 怨 字,但句句有 怨情 请作简要赏析。答 2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

诗歌鉴赏练习

9.15资料诗歌鉴赏复习。一 思考一下问题 1 按内容主旨来分,诗歌有哪些种类?2 诗歌中往往会表达出作者的哪些思想感情?3 你接触过诗歌鉴赏题的哪些考法?二 诗歌鉴赏考点。1 鉴赏诗歌中的形象2 鉴赏诗歌的语言3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4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作者的情感或观点态度 鉴赏要点一 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