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

发布 2021-08-21 18:38:28 阅读 9156

古代诗歌鉴赏阅读指导(三)

古诗鉴赏题第三种类型:表达技巧类(着眼于全篇整体或局部)

一、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表现怎样的情景或者有什么艺术效果)。二、附录:写作手法(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类:

第一种:描写景物的方法:

1.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借代的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前几者高考常考),隐语(谐音)、双关(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问人间谁是英雄?

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反问(加强语气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

衬托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烘托是较大规模的衬托)、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前几者高考常考)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铺陈,白描。

4.从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常考)

5.从观察角度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6.从感官角度来写:视觉(形、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第二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1.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运用具体描写手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3.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设问、反问(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反语、典故(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外)。

4.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如:

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以乐景反衬哀,更见其哀)、对比、渲染、烘托、联想、想象、类比、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赋比兴、虚实结合、动静相衬、景情理合。

一、铺陈,白描(所谓白描手法,本是一种绘画技巧,即素描,用于文学上即指文字简洁朴素,不加烘托渲染的描写方法。效果是简洁、鲜明、传神,这类题答题要点是:解说诗句内容,描绘写了什么景,分析对抒情有什么作用。

例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答:用白描手法,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等。

口诀:动静点面虚实生,小中见大寄幽情。对面落笔写他人,以乐写哀情谊浓。擒纵抑扬表主旨,渲染烘托显技能。

第三种: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如《登幽州台歌》。

2.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高考常考)。

寓(移)情于景、借景抒情不易区别,一般理解为一回事,而情景交融其实是讲的效果,第四种:结构构思。

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客观为实,主观为虚;现实为实,梦忆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当前为实,过去未来为虚。这类题答题要点是:指出**是实,**是虚,描述诗句内容,分析二者结合有什么效果(思想感情)赏析下面这首诗歌。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主要采用虚实结合,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前两句写现实情景,凄凉的环境)(高考常考)过渡,设置悬念,抑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三、真题演练:

1.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参***]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步骤一)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步骤二),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步骤三)。

2.王昌龄《闺怨》

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请赏析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参***】(1)没有违反题意。前面写“不曾愁”,正是为后面的“悔”作铺垫,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

(2)先写**兴致勃勃,梳妆打扮后上楼观景;转而写她看见路边的杨柳,勾起了对丈夫的离愁,心情由高兴变为懊悔。因为杨柳是古人临别时的赠物,**看见杨柳,自然就想起与丈夫分别的情景,后悔之情也就油然而生。

3.请分析颔联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参***:颔联运用了典型的白描手法,全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诗人来到院子里,远处传来雄鸡的啼鸣,看看天色,一弯残月还高悬于幽暗的天际;收拾行装上路,路上十分空旷、沉寂,板桥上铺满白霜,留下行人的踪迹。

作者选取了鸡鸣、残月、茅店、寒霜、板桥等富有特征的景物,极其生动鲜明地描绘出一幅立体的荒山早行图。凄清、寂寞的环境,有力地烘托出出行的艰辛,衬托出思乡的深切。

古代诗歌鉴赏

第一节鉴赏诗歌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课时作业 基础自测 1.2010年广东六校联考 阅读下面一首隋诗,然后回答问题。从军行。隋明余庆 三边烽乱惊,十万且横行。风卷常山阵 笳喧细柳营。剑花寒不落,弓月晓逾明。会取淮南地,持作朔方城 注 常山阵 兵法上将首尾呼应的一种排兵布阵之法称为常山阵。朔方城 汉...

古代诗歌鉴赏

高二诗歌鉴赏考点设置 1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2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角度 1 理解赏析关键字词 2 理解赏析整个诗句。3 理解 分析整首诗的内容和情。感。4 分析鉴赏诗歌的写作技巧 5 赏析诗歌的意境。鉴赏尝试 马嵬。袁枚。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

古代诗歌鉴赏

常州期末。三 古代诗歌鉴赏 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 10题。正月二十一日病后,述古邀往城外寻春。苏轼。屋上山禽苦唤人,槛前冰沼忽生鳞。老来厌逐红裙醉,病起空惊白发新。卧听使君鸣鼓角,试呼稚子整冠巾。曲栏幽榭终寒窘,一看郊原浩荡春。注 述古 杭州知州陈襄,字述古。9.请简要分析本诗的构思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