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说课稿

发布 2021-08-21 17:47:28 阅读 5453

一样孤雁别样情怀。

古代诗歌阅读之比较鉴赏。

四、考情说明。

诗歌比较鉴赏是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热点,从2024年的全国春季高考北京卷、上海卷,到2024年的北京卷、福建卷、湖南卷、天津卷、浙江卷、上海卷、辽宁卷,再到2024年重庆卷、湖北卷等,特别是近年【2024年安徽卷、2024年18套高考题有5套(新课标。

二、浙江卷、江苏卷、山东卷、天津卷年新课标一卷】考的都是比较鉴赏。诗歌比较鉴赏直接引入高考试卷,这是诗歌鉴赏考查的一个飞跃,扩大了诗歌鉴赏命题的范围,提升了诗歌鉴赏的高度,是一个很好的导向。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人读诗特别注重以诗论诗,有了比较,就能对诗歌有更深刻的认识。2024年高考,命题人将比较阅读引进到诗歌鉴赏中,考查大家阅读、分析、比较、评判的能力,这一变化成了诗歌鉴赏主观题命题的新亮点。古诗鉴赏题历来是考生失分较多的题目,而比较阅读要求考生在比较中完成对诗歌的赏析则增加了题目难度。

特别是近两年来出现的与课内诗文的比较阅读,更是要求考生有较强知识能力迁移能力。那么应该采取什么策略才能在答题中减少失误,赢得高分呢?

第一部分:试题分析。

8题(5分):平均3分(得分率60%)。满分14人。不及格12人,其中9人得0分。

9题(6分):平均3.3分(得分率63.3%)。满分6人。不及格13人,其中最低的只得1分。

诗歌题(总分11分):平均5.1分。满分3人。不及格14人,其中最低的只得1分。

2024年新课标ⅰ卷命题双向细目表(节选)

附录:2024年新课标ⅰ卷命题双向细目表(节选)

描写的角度:①实写、虚写;②明写、暗写;③正面描写、侧面描写;④动态描写、静态描写;⑤形、声、色、态;⑥视觉、听觉、嗅觉、触觉;⑦远、近;⑧高、低⑨俯、仰;⑩白描、细节描写。

作者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捕捉边塞奇观,笔力矫健,有大笔挥洒(如“瀚海”二句),有细节勾勒(如“风掣红旗冻不翻”),有真实生动的摹写,也有浪漫奇妙的想象(如“忽如”二句),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边地生活气息。” 唐诗鉴赏辞典》)

情感要点:①“勤王”:忠君爱国之情。

②“梦中归”:羁旅思乡之愁。

③“敢道迟”“私向”:以国事为重,以思乡为次。

一、对今年全国新课标ⅰ卷诗歌题的评价。

一)河南省名师点评。

(2024年新课标ⅰ卷)诗歌鉴赏的第8题,出现了课外与课内相结合的新的对比阅读形式。这样既考查了学生的文本辨析能力和利用旧知获取新知的能力,还暗考了对经典作品的背诵,新颖而巧妙。

二)河北省名师点评。

(2024年新课标ⅰ卷)古诗鉴赏题采用一明一暗的比较鉴赏形式,选用岑参的两首诗歌《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背诵篇目,未提供原诗)进行比较,分析写景角度不同。这样考查了识记、理解、分析,增加了梯度,对基本功的要求更高了。

三)陕西省名师点评。

(2024年新课标ⅰ卷)诗歌鉴赏回归传统,考查了岑参的诗歌,在命题上注重和课本的结合,走向比较鉴赏的路子,着重考查了写景角度、思想情感、表达作用等几个知识点,有综合考查的趋势。

诗歌鉴赏题型变化较大,命题走向综合性,第一问通过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比较,着重考查了诗歌在写景手法上的异同,第二问考查学生对于诗词情感的理解,并分析诗句在文本中的作用。问法上更加趋于综合性,目的在于引导考生真正读懂诗歌。

二、近五年全国新课标卷诗歌题考什么。

2011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2012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思远人。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2013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桥仙。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 ?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②占断:

占尽。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2014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2014新课标卷ii)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详。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2015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三、近五年全国新课标卷诗歌题有何特点。

一)选材典型,不回避热点题材。

1.要么考唐诗(2年),要么考宋词(3年)。

2.题材的类别主要有“咏史怀古诗”“爱情闺怨诗”“抑郁失意诗”“边塞征战诗”,多为热点题材。

二)以生为本,不刻意为难学生。

2024年卷一高考诗歌题,命题人提供了三个注解:注解①“作者一作秦观”,对词作的题材、风格(王国维语:“少游词境最为凄婉。

”)起了提示作用;注解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提示诗歌的情感;注解③“劫:围棋术语”,提示了关键内容的含义。

2024年高考诗歌题,要进行比较阅读的课内诗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尽管未提供原诗,但它属于高考背诵的篇目,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

三)角度多变,不能够刻舟求剑。

(2024年)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2024年卷一)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2024年卷二)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2024年)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分)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6分)

古代诗歌鉴赏说课稿

语文新考纲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 其中诗歌鉴赏题这个历来让学生颇感头疼的考点,由客观选择题变为主观表述题 这进一步加大了学生答题的难度,许多学生感到无从下手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结合考纲要求 鉴赏作品的形象 语言及表达技巧 对这一考点在复习中应加以重视。一 说考点 1 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

第一节鉴赏诗歌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课时作业 基础自测 1.2010年广东六校联考 阅读下面一首隋诗,然后回答问题。从军行。隋明余庆 三边烽乱惊,十万且横行。风卷常山阵 笳喧细柳营。剑花寒不落,弓月晓逾明。会取淮南地,持作朔方城 注 常山阵 兵法上将首尾呼应的一种排兵布阵之法称为常山阵。朔方城 汉...

古代诗歌鉴赏

高二诗歌鉴赏考点设置 1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2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角度 1 理解赏析关键字词 2 理解赏析整个诗句。3 理解 分析整首诗的内容和情。感。4 分析鉴赏诗歌的写作技巧 5 赏析诗歌的意境。鉴赏尝试 马嵬。袁枚。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