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日说课稿

发布 2021-08-12 06:13:28 阅读 4062

《端午日》说课稿。

一、说教材。

端午日》是苏教版七年级教科书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编者以民俗风情为主题分别编入了《端午日》等四篇课文,它介绍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日》是一篇新增加的课文,较之传统教材有更多让师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有:

、联系作品的文化背景,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欣赏作品展现的优美画面和语言风格,体会作者的美好情思。

、调查家乡的风俗民情,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说教学目标。

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学过了鲁迅先生的《社戏》,同学们已经初步表现出对地方风俗的浓厚兴趣。加上端午节是同学比较熟悉的节日,所以这一节课的任务是让同学们对风俗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并学会对人物的多角度描写。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对赛龙舟精彩场面描写的赏析。②传统节日体现的价值。

教学难点是: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虚实相结合。

三、多**介绍。

1、课前我根据课文的内容以及该年龄段的学生的兴趣以及爱好设计制作适用面较广、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的课件以便在教学中使用。如风俗由来的flash动画,课文音频朗读,赛龙舟的**,桨手风采的**展示。

2、教学设计着重培养学生**、**、**的欣赏,口语表达等。

四、说教法和学法。

在授课过程中我从教改理念贯穿和对学生未来的关注出发,通过**练习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习俗,让学生学会自学。初一学生由于受年龄的限制,观察力比较肤浅,缺少精确性、概括性,因此在授课中分析赛龙舟场面是教者在意引导他们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来分析,这样就能够避免学生盲目地去找去分析。

另外我还采用了小组合作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想”“划”“议”“结”的学习法,并作出规定:在“议”的过程中,四人为一组,每人都要议,在“结”的过程中,指令其中一个人任记录,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教师提问时,其中一人作代表发言。

五、说教学程序。

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共分了导入新课、初读感知、合作**、拓展延伸、总结全文、布置作业六个环节。

1、导入。由一首小诗提问传统节日而引出端午节,接着多**flash介绍端午的由来并让学生结合当地来说出一些端午节的的风俗习惯,用多**动画为学生拓宽知识面介绍端午节这一天我们当地有哪些风俗习惯,再以“同学们想知道湖南的老百姓是怎样过端午节的吗?”一句来引导揭题,板书课题“端午日”--沈从文并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这一过程计划是5分钟。

2、初读感知。

在听读感知课文阶段,我设计了**目标:

1)自由学习过程: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词。

2)文章中,作者提到了茶峒人的哪些端午节的习俗呢?请用三字词语概括。

(3)在这些习俗中,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请找出相关词语或短语。

4) 对于赛龙船的胜利者的奖品,人们主要看重的是什么?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并以这些为纲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这一过程计划是10分钟。

3、合作**。

在精读课文阶段,重点是介绍赛龙船场面。在具体指导学生赏析这一段时,我采用多**和课文内容相结合的方法,来打开学生的感觉器官,让学生在美轮美奂的语言文字中、龙舟**中真切地感受到赛龙舟场面的激烈。结合文中语句,指导他们试着多角度去分析场面。

对赛龙舟场面的赏析,我以分析桨手的风采为突破口,针对文中描写桨手的文字并非很多再加上学生对赛龙舟并没有感性的认识的情况,我制作了一个桨手风采的**展示,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自由讨论从多角度来描绘桨手。

虚实结合是本文的一个难点,我采用逐层深入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首先是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作者想象的句子,然后让学生假想如果身在现场会有怎样的想象,最后结合多**上的江中疾馳的龙舟展开想象,正面、侧面描写也是本文的一个难点,我仍然采用了**相结合的方法,多**打出三幅观众人山人海的**,然后让学生到文中找描写观众的文字,教者指出这种描写就是侧面描写。

对于捉鸭子的场面我采取简略处理的方法,由**再到文中语句。这一过程计划是15分钟。

3、小结并升华。

在小结部分,我设计了这样一段话:“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许多我们熟悉的和不熟悉的风俗习惯。

其实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有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和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完美地相结合,就构成了神州大地上的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在刚刚结束的奥运会上,来自世界各国的人民就亲身领略到了东方文明的美丽和神奇”。同时我们也学到了不少描写场面的写作方法,如正侧面描写,虚实描写等。

接着让学生们根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自己选定一个角色(带头的、锣手、鼓手、桨手、观众……)用一段连贯的话有针对性地向大家介绍你在活动中所在的位置,所做的事及所起的作用。

在最后的对文章的主题升华部分我设计了这样一段话:“同学们,在雅典,世界人民亲身感受到了东方文明的魅力,世界为之惊叹,为之喝彩。开放的中国在了解世界,而世界人民也在了解开放的中国。

同学们!一个没有自己文明的民族是可悲的;一个丧失自己文明的民族是可怕的;只有使自己的文明不断进步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同学们让我们为把中华民族推向世界而努力学习吧!

”这一过程计划是5分钟。

4、作业部分我设计了这样两道题目:

1)、背诵赛龙舟精彩片段。

2)、用我们刚学过的写作方法写一个场面。

六、板书设计:

端午日。沈从文。

湘西的民俗:

穿新衣、画王字、吃鱼肉、看划船、赛龙舟、追鸭子。

桨手:持、划(动作)

正面描写:鼓手、锣手:敲打、调理(动作) 激烈紧张。

赛龙舟{ (实写) 带头人:拿、挥动、指挥(动作)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外貌)

侧面描写:观众。

(虚写)梁红玉老鹳河水战。

追鸭子:热闹、有趣。

---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推向世界!

七、说教学反思。

端午日》这篇课文篇幅不长,才700多字。全文提到了湘西不少的端午风俗习惯,但其中最为精彩的就是赛龙舟场面,所以对第一部分的赏析是教学的重点。

为了适应七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将这课的教学改成了旅游课。在课堂上,学生很快就进入了状态,积极配合。文章的重点是“赛龙舟”的场面,要求学生体会文中动作描写的作用,学习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实写、虚写结合的写法。

我在教学中将这一块讲得仓促了些,学生的理解可能还不是很到位。

《端午日》说课稿

安宁一中。一 说教材。1 教材简析 端午日 是苏教版七年级教科书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编者以民俗风情为主题分别编入了 端午日 等四篇课文,它介绍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这是一篇新编入的课文,较之传统教材有更多让师生自由发挥的空间。2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

《端午粽》说课稿

端午粽 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组的第三篇课文 端午粽 课文主要写了端午节外婆包粽子,分给邻居吃及端午节的意义。让学生明白端午节的习俗及来历,激发学生继承传统文化,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接下来我将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几个方面说课。首先说学情分析 一年级下册的学生...

说课稿《端午粽》

端午粽 说课稿。三要镇中心小学一二班李莎。一 说教材,本节课,选自新课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 端午粽 二 说学情,我们这里的孩子对于粽子并不陌生,每年都会吃粽子,但是所见到的粽子都是长方体的的两个粽子捆在一起,所以这种书上这种小粽子同学们还是很少见,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得让学生在思维上转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