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材中散文的结构艺术

发布 2021-05-31 07:19:28 阅读 6901

作者:赵灵侠。

**:《读写算》2023年第11期。

摘要] 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的部分,因此散文欣赏在商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就语文教材中的散文名篇在表现结构,串联线索,精巧构思等方面等结构艺术方面做一详细分析。

关键词] 语文教材;散文;结构艺术。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合格的中学生必须“具有初步的文字鉴赏能力。”鉴赏能力是学生对文字作品的思想内容,表现技巧,结构布局,语言艺术的品评欣赏能力,是多层次的研读和理解,也是审美意识水平的具体体现。而散文欣赏在高考作品欣赏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本文试对散文的结构艺术的鉴赏作了一个初步的**。

一、表现格局:景情事物,涉笔成趣。

古代文人受儒、释、道思想的熏陶,秉赋“出世”、“入世”之二重性格,与山水自然似有特殊天缘,“系情田园,忱耽山水”成为其文化心理,写作中常常在自然身上发现自己寄托自己,并且在一种“静虚”之境”陶钧文思”,其心理感受往往带有自然的静趣。

1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这是散文最基本的构思和表现模式。吴均《与朱元思书》通篇写富春江秋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全在于抒发“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的感触,表达作者否定世俗官场,追求清高隐逸的思想,范仲淹《岳阳楼记》通过洞庭湖上呈现的两种不同景色(霪雨霏霏、春和景明)和游客因登楼而引起的不同心情(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描写表现忧国忧民之思和“先忧后乐”之志。

2 以情驭景,融情人景。郁达夫《故都的秋)号自己身处的社会环境在内心投入忧虑和冷落的阴影。他追求“清”、“静”“悲凉”,因此故都北京之秋味秋色,秋的意境与姿态,自然笼上了一层主观感**彩,牵牛花、槐树、落蕊,秋雨,秋蝉之残声,枣树逼真而清晰,“一切景语皆惰语”,物我交融,它既是北平之秋的客观描绘,又是作者当时心情的折光和反射。

欧阳修《醉翁亭记},借山水之乐来排遣贬谪的郁悒,初看是明快轻松单纯写景的轻松文字。但实则隐蔽地写出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并不单纯的情怀。

朱自清写景散文的结构艺术

作者 单明辉。文存阅刊 2017年第17期。散文,朱自清先生把它称之为 随笔 是一种侧重于抒发内心感情和表达内心体验的文学样式。散文的特点,历来被概括为 形散神聚 即在主旨集中明确的基础上,形式上可以散些,在内容上表现可以更自由。散文的结构也应该是 散 与 不散 辩证统一,即 形散神聚 朱自清在 背...

《木假山记》的结构艺术摭谈

因此,文字的反复,不仅是语言形式上的回环往复,更是文章意义上的强化递进。而文章意义的强化递进,就使得文章的内涵不断丰富。三。末节由爱而敬,层层递进。梅圣俞曾为老泉之木假山赋诗,诗云 唯存坚骨蛟龙锼,形如三山中雄酋。左右两峰相挟翊,尊奉君长无慢尤 雨侵藓涩得石瘦,宜与夫子归隐丘。苏明允木山 梅圣俞的诗...

谈《出师表》的结构艺术 出师表结构

谈 出师表 的结构艺术 出师表结构。诸葛亮的千古名文 出师表 脍炙人口,传诵不衰。主要当然得力于那充溢全文的宏伟滂沛的气势。从形式的角度来分析,语言质朴晓畅,并无华辞丽藻,而尤其是全文的结构,启承自如,严谨工致,实为古代散文中不多见的佳什。钱锺书先生誉之为长短奇偶错落交递,几泯间架之迹,工于行布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