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出师表》的结构艺术 出师表结构

发布 2021-05-31 06:07:28 阅读 8864

谈《出师表》的结构艺术:出师表结构。

诸葛亮的千古名文《出师表》脍炙人口,传诵不衰。主要当然得力于那充溢全文的宏伟滂沛的气势。从形式的角度来分析,语言质朴晓畅,并无华辞丽藻,而尤其是全文的结构,启承自如,严谨工致,实为古代散文中不多见的佳什。

钱锺书先生誉之为长短奇偶错落交递,几泯间架之迹,工于行布者也。(见《管锥编》卷三)准确地说明了这篇文章的结构特点。文章的主旨在于出师,即所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作者着眼于本国,分析了蜀国的政治形势和军事形势,表明自己的心志,对后主提出了劝谏,可以说观点鲜明而又切中时弊。

第一层,论为君之道: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这是为下文荐举贤臣作好辅垫。

第二层,论群臣之选:作者举荐了郭攸之,费祎,董允,向宠等贞良死节之臣,以历史的经验教训作为殷戒,希望陛下亲之信之,这是紧承上层而来的。

第三层,自我心迹的表白:突出地写了先帝对自己的殊遇和自己谨慎的性格。说这些,实际上也是希望后主能对自己亲之信之,只是不便明说,所以紧接在第二层之后,似断实连。

乍读臣本布衣一节,似有突兀之感,仔细体味,个中隐衷自然可以明白。

这三层组成一个部分,希望造成一种君明臣忠,君信臣良的政治局面,实为解除出师讨贼的后顾之忧。

甘国玺、王济凡两位同志认为,解除后顾之忧不能作为《出师表》的主题。因提出恢弘士气一说,但也许忽略了这样一个问题:讨**章的主题,必须考虑到读者对象。

《出师表》是写给后主刘禅看的,首要的目的在于开张圣听。君主的明信与否,在作者的心目中,实是关系到蜀汉政权的盛衰兴亡和出师的成败利钝的根本问题。如果把主题说成恢弘士气,就不免把《出师表》看成《出师令》了。

文章第四层一气贯穿而下,诸葛亮当仁不让,大任自担。首先陈说自己的职分──攘除奸凶、兴复汉室,继又交代郭攸之,费祎等的责任──斟酌损益,进尽忠言。接着扣住论其刑赏一句:

自己讨贼兴复,不效则治臣之罪,郭、费、董等若无兴德之言,则责其慢而彰其咎。最后回到对后主的要求──咨诹善道,察纳雅言。这些话组成一个部分,即明确责有攸关,上下同心以完成出师大业。

综上所述,《出师表》的结构章法可用后主──贤臣──自己──自己──贤臣──后主这条线索来表示。这样的安排,迴鸾舞凤,而矫板避平,所谓几泯间架之迹;讨群贤之选自居于后,言出师之任而当乎前,既合文理,又切情理。由此也可见,《出师表》的主题正应该是排除后顾之忧,共图兴汉大业。

感谢您的阅读!

出师表复习

1 出师表 选自 诸葛亮集 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 军事家。表 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 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三项建议,表达了 报先帝 忠陛下 的深厚感情。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 抒情。2 诸葛亮在 出师表 中向后主刘禅提了三条建议,都...

《出师表》读后感

出师表 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羽扇纶巾,面对瞬息万变的战场运筹帷幄 稳坐战车,用十足的信心与智谋应对挑战。他仿佛就是胜利的代名词,是敌军永远无法跨越的精神门槛。这也许是很多人想起诸葛亮时最直接的印象。然而,一篇 出师表 将其从 神 拉回 人 也使我们更好地认识一个有血有肉 真实复杂的诸葛亮。出师表 诞...

《出师表》读后感

出师表?读后感范文 通用6篇 读过?出师表?的人,无不被诸葛亮的忠诚所感动,那句句肺腑之言是一个臣子对君主的忠言,更似一个长辈对晚辈语重心长的譐譐教诲。从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 对国危急存亡的担忧,到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亲贤臣,远小人 的奉劝,从追念 先帝不以臣卑劣,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