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在组织学生学习“经典结构欣赏”时,我采用的形式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结构来进行介绍。
学生从不同的渠道收集了很多古今中外的经典建筑,进行了有声有色的讲解,课堂信息量很大,学生兴趣很浓,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在高兴的同时,又觉得缺少了一点什么,想来想去,觉得需要对学生们介绍的材料做点“提炼”,但苦于本人对建筑艺术知之甚少,无法用本人的切身体验来做这篇,因此只有求助于网络,在浏览了多篇网络文稿之后,组织了两篇总结性的讲稿,一篇是“中国古代建筑欣赏”,另一篇是“西方现代建筑的产生和发展(简介)”。这里先上传“中国古代建筑欣赏”到我们技术教师的共同园地,目的是为提高技术课的教学水平。
本讲稿引用了多位作者的文稿,在此表示谢意。
刘亨金。中国古代建筑欣赏。
建筑艺术,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文化形态,常常集中地通过一种代表性的伟大建筑物而得到象征性的体现。所以罗丹曾经说:
法兰西精神就体现在巴黎圣母院的建筑形式中。而在同样的意义上,金字塔、万里长城、摩天楼,不也常常被看作古代尼罗河文明、古代中华文明和近代工商业文明的象征吗?
从文化角度来比较,东方的中国文明与西方的欧洲文明在文化形态上的差异是极其显著的。我们东方文明更多地具有“内倾”的性格,而西方欧洲的文明则更多地具有“外倾”的性格。以哲学为例,从远古的道家到中古的禅学和理学,中国哲学所偏重总是主体内省和感悟;而西方从泰勒斯、亚里士多德到近代的培根、笛卡尔、牛顿以至黑格尔,所偏重的却常是客体的逻辑分析或外化的经验观察、实验与归纳。
这种文化精神的差别在建筑艺术上也通过东方、西方建筑的风格不同,而鲜明地显示出来。
“一个成熟的风格,总要具备三点:
1.独特性,就是它有一目了然的鲜明特色,与众不同。
2.一贯性,就是它的特色贯穿它的整体和局部,直至细枝末节,很少芜杂的格格不入的成分。
3.稳定性,就是它的特色不只是表现在几个建筑物上,而是表现在一个时期的一批建筑物上的。尽管它们的类型和型制不同。”
就这三方面看,中国建筑与西洋建筑都具有迥然不同的风格特征。
从建筑的材料工艺看,中国的建筑以土木结构为主体,可以说,从原始社会末期起,一脉相承,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而西方建筑,从埃及和巴比伦到希腊罗马的花岗岩、大理石体建筑,到近代、现代的钢筋混凝土和合金金属建筑,同样一脉相承,形成了另一种独特的西方艺术风格。
中国式古典建筑,通过复杂的柱、梁、檩、结构工艺,实现“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的意境,从而形成一种具有深度空间的庭院或庭园式建筑形式。西洋式古典建筑则以体势雄豪宏壮争胜。通过巨大的岩石堆垒与雕刻,以单体建筑自身的巨大穹顶、高廊伟柱,从而形成一种立体布局的壮伟的城堡式结构。
建筑美不仅体现着文化的风格,而且也体现着文化的感情。如果说,中国的古典建筑常具有沉静幽思的情调,那么欧洲的古典建筑却常具有雄壮奔放的情调。
在中国,建筑的原则是空间序列的内在深化。而在西洋,建筑的原则却是空间序列在体势上的高向伸展和扩张。深度的空间是内倾的,而立体的空间则是放射的。
中国建筑呈现的是:正门以内,沿着纵轴线,一个接着一个纵向布置着若干庭院;组成有层次、有深度的空间。由于每个庭院的形状、大小和围绕着庭院的门、殿、廊及其组合形状各不相同,再加地平标高逐步提升,建筑物的形体逐步加大,使人们的观感由不断变化中走向高潮。
因此可以说,中国古代大组群建筑的形相,恰好像一幅中国的手卷画,只有由外而内,从逐渐展开的空间变化中,方能了解它的全貌与高潮所在。
而西洋风格的建筑则不同。直到十九世纪上半叶,西洋建筑一直继承着希腊巨柱式的独体建筑传统。从雅典卫城到罗马万神庙,从圣彼得大教堂到巴黎凯旋门,一座座厚重雄伟的建筑实体,通过高耸云天的穹顶和立柱,精雕细刻的花纹、壁龛、人像,形成一种独特的雕塑美。
对于建筑艺术的发展,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结构逻辑与形式表现;材料工艺。后者是纯技术性的。
从结构逻辑的观点看,以木构架为主的中国建筑体系,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就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大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
构成冂形或├┤形的三合院。或在主要建筑的对面,再建一座次要的建筑,构成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庭院,称为四合院。
尤为值得提出的,中国古典建筑中最触目最动人的是它的曲线屋顶。这种反宇式曲线屋顶设计的形成,具有一个演进的过程。在远古时期,为了防止雨水冲刷房屋外层的版筑墙,因而屋顶不得不采用大的覆盖式出檐。
然而出檐过大势必妨碍室内的自然采光,同时沿顶下泄的高流速雨水也容易冲毁檐下的台基,因而在汉代建筑中,逐渐出现了檐部角度微微上翘的顶式设计。最终形成了后代宫室那种翅翼翻举、势若腾云的反宇式优美屋顶造型。
在园林艺术方面,中国古代园林的建设有悠久的历史:
中国古代园林从汉朝在池中建岛以后,到魏晋南北朝又沿着池岸布置假山花木及各种建筑。自此以后,以水池为中心处理园景成为一贯的传统方法。山石方面,从南北朝起,开始欣赏奇石,而假山也从这时开始,陆续创造雄奇、峭拔、幽深和迂回不尽的意境。
……在花木方面,为了与山池房屋相配合,花木的品种及配置方法要求多样化,以达到步移景异的要求,也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一个特点。
实际上,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的美学思想,在唐宋以后,更与山水诗画艺术的美学思想相结合、相影响,形成了又一条独特的艺术发展路线。
一定时代的一种建筑风格又常常是当时一种时代精神的象征表现。而伟大的历史时代必定产生伟大的建筑作品。从宫殿的造型曲线看,汉魏的风格古拙厚朴,隋唐的风格豪放遒劲,两宋的风格舒展纤巧,而明清的风格则严谨方正。
其间尽管有地方、民族的差异,但受影响于当时的时代文化思潮,其脉络仍然是有迹可寻。
建筑风格还和社会文化思潮息息相关。
例如四合院式建筑,这种布局适合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便于安排家庭成员的住所,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有明显的区别。
又如北京故宫的设计思想,明清故宫的设计是体现帝王权力的的象征。它的总体规划和建筑形式都体现出封建宗法礼制和帝王权威的精神感染作用。这一点甚至要比它的使用功能更为重要。
为了显示整齐严肃的气概,全部主要建筑严格对称地布置在中轴线上,由于前三殿是皇城的主体,所以在这组宫殿的四角建有崇楼。同时太和殿是当时最高等级的建筑,采用的是重檐屋顶,三层白石台基、八间面阔等,甚至屋顶的走兽和斗拱的数目也最多,月台上的日规、铜龟、铜鹤等也只有在这里才可以陈设。除太和殿之外,其他建筑的屋顶制度与开间等都依次递减。
由于整个故宫建筑是为体现帝王的政治权力服务的,因而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严正而刻板的缺点,甚至内庭居住部分和御花园也是如此。以至清代皇帝常年都居在住圆明园、避暑山庄中。
西方现代建筑的产生和发展(简介)
西方的建筑,特别是现代的高层建筑,对于上个世纪初的中国来说,是一种新的建筑形式。传统的中国建筑没有高层建筑,只有无居住功能的、标志性的高塔建筑。现代的高层建筑首先是在西方发展起来的。
建筑的风格和特点首先是由建筑材料来决定的。西方古代建筑大多使用石头作材料,由于石头有很好的抗压能力,而抗拉性较差,这就决定了西方古代建筑必然产生以抗压为主的构造形式,如拱、墙、柱等。这些构造形式在西方古代建筑中用得特别多,直到18世纪都没有大的变化。
西方古代建筑风格的源头只有一个,那就是罗马。随着西方殖民主义的扩张,这种建筑构造特点也就随之传播到其它地方,并相应地出现了一些地域性的风格差别,但从总体上看,都没有脱离古罗马的建筑风格,仍然是以墙、柱、拱、圈为构造特征。这些建筑特征在今天的欧美各国到处都能见着。
如罗马的古城堡,法国的巴黎圣母院等。
19世纪,三种新建筑材料的出现,为现代建筑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第一是钢铁。钢材料及其连接工艺的出现,对传统的建筑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据说,用钢铁建造的纪念性建筑: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就是为了纪念钢铁用于建筑的成功。
第二是混凝土。最早的混凝土出现在意大利,主要成分是火山灰。一直到2023年,真正意义上,用工业方法制造的混凝土产生在美国的波特兰。
法国人用这种“液态石头”加上铁网,制造出了一个非常坚固的花盆,德国人则首先将其用在了房屋建筑上,在慕尼黑建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大跨度的会堂,至今尤在。
第三种材料是平板玻璃。以前的建筑主要是由墙来承重,建筑物上层的重量要由其下面的墙来承受。这种结构限制了建筑物向空间发展,要不然就会使建筑变得粗大笨重,巴黎圣母院的墙就有5米厚。
到2023年,美国出现了革命性的建筑方法。施工中先建造柱子,使用木头为墙板,木墙不再承力,完全由柱子承担载荷,墙只起围护作用。2023年,德国出现了玻璃幕墙。
这种玻幕墙不仅能起到很好的围护作用,而且采光好,是至今任广泛采用的建筑材料。
三种材料的出现,催生了现代建筑。
导致现代建筑迅速发展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建筑功能的需求。19世纪工业革命的发展,要求建筑火车站、工厂、仓库这些大跨度建筑,这些建筑对建筑的形式有着特殊的要求,促使着现代建筑的产生。
影响现代建筑的最大的因素还是“城市化”。工业革命推动着城市化。大的城市不仅要有大量的工业建筑,而且要有新型的住宅,还要有各种设施性建筑。
正是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各种现代建筑就逐渐出现。
现代建筑的摇篮在德国。
经典结构的欣赏
第一章第四节经典结构的欣赏 授课时间 第 6 周星期 一 第 2 节。教学内容 第一章第四节 经典结构的欣赏。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 技术与设计2 第一章最后一节,这是一节欣赏课,教材通过赵州桥 飞檐和蛋形椅等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结构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欣赏 分析和评价。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技术和文化的...
经典结构的欣赏 教案
教案 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经典结构的欣赏 教案 第四节经典结构的欣赏经典结构的欣赏 教案 南宁市第一中学王冈陈栋林明翰经典结构的欣赏 教案 一 教学内容分析 经典结构的欣赏 教案 经典结构的欣赏 是通用技术必修模块 技术与设计2 第一单元第四节 苏教版 的内容。教材对本单元总的设计思路是 认识结构 探...
经典结构的欣赏 精
一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能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会分析 感受结构的实用性与美。2.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经典结构设计的案例。3.能在自己以后的设计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过程与方法。1.经历简单的技术试验过程,学会简单的技术试验方法,形成初步的技术试验能力。2.通过讨论 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