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讲解原子结构

发布 2021-05-29 00:56:28 阅读 4890

原子结构。

编稿:张金虎审稿:吴嘉峰。

学习目标】1.知道电子是怎样发现的;

2.知道电子的发现对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重大意义;

3.了解汤姆孙发现电子的研究方法.

4.知道粒子散射实验;

5.明确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

6.理解原子核式结构提出的主要思想.

要点梳理】要点诠释:

要点。一、原子结构。

1.阴极射线。

(1)气体的导电特点:

通常情况下,气体是不导电的,但在强电场中,气体能够被电离而导电.

平时我们在空气中看到的放电火花,就是气体电离导电的结果.在研究气体放电时一般都用玻璃管中的稀薄气体,导电时可以看到发光放电现象.

(2)2023年德国物理学家普里克发现了阴极射线.

①产生:在研究气体导电的玻璃管内有阴、阳两极.当两极间加一定电压时,阴极便发出一种射线,这种射线为阴极射线.

阴极射线的特点:碰到荧光物质能使其发光.

2.汤姆孙发现电子。

(1)从2023年起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开始了对阴极射线的一系列实验研究.

(2)汤姆孙利用电场和磁场能使带电的运动粒子发生偏转的原理检测了阴极射线的带电性质,并定量地测定了阴极射线粒子的比荷(带电粒子的电荷量与其质量之比,即).

(3)2023年汤姆孙发现了电子(阴极射线是高速电子流).

电子的电量。

电子的质量。

电子的比荷。

电子的质量约为氢原子质量的.

3.汤姆孙对阴极射线的研究。

(1)阴极射线电性的发现.

为了研究阴极射线的带电性质,他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从阴极发出的阴极射线,经过与阳极相连的小孔,射到管壁上,产生荧光斑点;用磁铁使射线偏转,进入集电圆筒;用静电计检测的结果表明,收集到的是负电荷.

2)测定阴极射线粒子的比荷.

4.密立根实验。

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在2023年通过著名的“油滴实验”简练精确地测定了电子的电量。

密立根实验更重要的发现是:电荷是量子化的,即任何电荷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5.电子发现的意义。

以前人们认为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现在人们发现了各种物质里都有电子,而且电子的质量比最轻的氢原子质量小得多,这说明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电子是带负电,而原子是电中性的,可见原子内还有带正电的物质,这些带正电的物质和带负电的电子如何构成原子呢?电子的发现大大激发了人们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的热情,拉开了人们研究原子结构的序幕.

6.19世纪末物理学的三大发现。

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引发了19世纪末物理学的三大发现:(1)2023年伦琴发现了射线;(2)2023年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性;(3)2023年汤姆孙发现了电子.

要点。二、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1.汤姆孙的原子模型。

“枣糕模型”.

葡萄干布丁模型”(如图所示).

“葡萄干面包模型”.

汤姆孙的原子模型是在发现电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汤姆孙认为,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球内,电子像枣糕里的枣子一样,镶嵌在原子里面,所以汤姆孙的原子模型也叫枣糕式原子结构模型.

注意】汤姆孙的原子结构模型虽然能解释一些实验事实,但这一模型很快就被新的实验事实——仅粒子散射实验所否定.

2.粒子散射实验。

1909~2023年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做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获得了重要的发现.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由放射源、金箔、荧光屏等组成.

特别提示:①整个实验过程在真空中进行.

②金箔很薄,粒子(核)很容易穿过.

(2)实验现象与结果.

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极少数粒子偏转角超过,有的几乎达到,沿原路返回.仅粒子散射实验令卢瑟福万分惊奇.按照汤姆孙的原子结构模型:带正电的物质均匀分布,带负电的电子质量比粒子的质量小得多.粒子碰到电子就像子弹碰到一粒尘埃一样,其运动方向不会发生什么改变.但实验结果出现了像一枚炮弹碰到一层薄薄的卫生纸被**回来这一不可思议的现象.卢瑟福通过分析,否定了汤姆孙的原子结构模型,提出了核式结构模型.

3.原子的核式结构。

卢瑟福依据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4.原子核的电荷与尺度。

由不同原子对粒子散射的实验数据可以确定各种元素原子核的电荷.又由于原子是电中性的,可以推算出原子内含有的电子数.结果发现各种元素的原子核的电荷数,即原子内的电子数非常接近于它们的原子序数,这说明元素周期表中的各种元素是按原子中的电子数来排列的.

原子核的半径无法直接测量,一般通过其他粒子与核的相互作用来确定,粒子散射是估算核半径最简单的方法.对于一般的原子核半径数量级为,整个原子半径的数量级是,两者相差十万倍之多,可见原子内部是十分“空旷”的.

5.解题依据和方法。

(1)解答与本节知识有关的试题,必须以两个实验现象和发现的实际为基础,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汤姆孙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是可分的,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

②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现象说明:原子中绝大部分是空的,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和全部正电荷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2)根据原子的核式结构,结合前面所掌握的动能、电势能、库仑定律及能量守恒定律等知识,是综合分析解决d粒子靠近原子核过程中,有关功、能的变化,加速度,速度的变化所必备的知识基础和应掌握的方法.

6.对粒子散射实验的理解。

如果按照汤姆孙的“枣糕”原子模型,粒子如果从原子之间或原子的中心轴线穿过时,它受到周围的正负电荷作用的库仑力是平衡的,粒子不产生偏转;如果粒子偏离原子的中心轴线穿过,两侧电荷作用的库仑力相当大一部分被抵消,粒子偏转很小;如果粒子正对着电子射来,质量远小于粒子的电子不可能使粒子发生明显偏转,更不可能使它**.所以粒子的散射实验结果否定了汤姆孙的原子模型.

按卢瑟福的原子模型(核式结构),当粒子穿过原子时,如果离核较远,受到原子核的斥力很小,仅粒子就像穿过“一片空地”一样,无遮无挡,运动方向改变极少,由于原子核很小,这种机会就很多,所以绝大多数粒子不产生偏转;只有当粒子十分接近原子核穿过时,才受到很大的库仑斥力,偏转角才很大,而这种机会很少;如果粒子几乎正对着原子核射来,偏转角就几乎达到,这种机会极少.如图所示.

卢瑟福根据粒子散射实验,不仪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还估算出了原子核的大小.

(为散射角).

原子核的商径数量级在.原子直径数量级大约是,所以原子核半径只相当于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

原子的核式结构初步建立了原子结构的正确图景,但跟经典的电磁理论发生了矛盾.(见玻尔的原子模型)

7.原子结构的探索历史。

(1)发现原子核式结构的过程.

(2)原子的核式结构与原子的枣糕式结构的根本区别.

典型例题】

类型。一、原子结构。

例1.关于阴极射线的本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阴极射线本质是氢原子 b.阴极射线本质是电磁波。

c.阴极射线本质是电子 d.阴极射线本质是x射线。

思路点拨】阴极射线基本性质.

答案】c解析】阴极射线是原子受激发射出的电子,关于阴极射线是电磁波、x射线都是在研究阴极射线过程中的一些假设,是错误的.

【总结升华】对阴极射线基本性质的了解是解题的依据.

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在阴极射线管正上方平行放一通有强电流的长直导线,则阴极射线将( )

a.向纸内偏转 b.向纸外偏转 c.向下偏转 d.向上偏转。

答案】d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电流产生的磁场、左手定则和阴极射线的产生和性质.

由题目条件不难判断阴极射线所在处磁场垂直纸面向外,电子从负极射出,由左手定则可判定阴极射线(电子)向上偏转.

【总结升华】注意阴极射线(电子)从电源的负极射出,用左手定则判断其受力方向时四指的指向和射线的运动方向相反.

例2.汤姆孙用来测定电子的比荷(电子的电荷量与质量之比)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真空管内的阴极发出的电子(不计初速、重力和电子间的相互作用)经加速电压加速后,穿过中心的小孔沿中心轴的方向进入到两块水平正对放置的平行极板和间的区域.当极板间不加偏转电压时,电子束打在荧光屏的中心点处,形成了一个亮点;加上偏转电压后,亮点偏离到点(点与点的竖直间距为,水平间距可忽略不计).此时,在和间的区域,再加上一个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调节磁场的强弱,当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时,亮点重新回到点.已知极板水平方向的长度为,极板间距为,极板右端到荧光屏的距离为(如图所示).

(1)求打在荧光屏点的电子速度的大小.

(2)推导出电子的比荷的表达式.

答案】(1) (2)

解析】(1)当电子受到的电场力与洛伦兹力平衡时,电子做匀速直线运动,亮点重新回到中心点,设电子的速度为,则。得 即

(2)当极板间仅有偏转电场时,电子以速度进入后,竖直方向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

电子在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在电场内的运动时间。

这样,电子在电场中,竖直向上偏转的距离为。

离开电场时竖直向上的分速度为

电子离开电场后做匀速直线运动,经时间到达荧光屏。

时间内向上运动的距离为

这样,电子向上的总偏转距离为

可解得 总结升华】 要分析清楚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情况.

举一反三。变式】(2015 安徽二模)如图所示,一种射线管由平行金属板a、b和平行于金属板的细管c组成,放射源o在a极板的左端,可以向各个方向发射不同速度、质量为m、电荷量为e的电子,若极板长为l,间距为d,当a、b板加上电压u时,只有某一速度的电子能从细管c水平射出,细管c离两板等距,则从放射源o发射出的电子这一速度为( )

a. b. c. d.

知识讲解原子结构基础

原子结构。编稿 宋杰审稿 于冬梅。学习目标 1 根据构造原理写出1 36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2 了解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3 掌握泡利原理 洪特规则。要点梳理 要点。一 原子的诞生。我们所在的宇宙诞生于一次大 大 后约2小时,诞生了大量的氢 少量的氦及极少量的锂。其后,经过或长或短的发展过程,氢 氦...

知识讲解原子结构提高

原子结构。编稿 宋杰审稿 于冬梅。学习目标 1 根据构造原理写出1 36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2 了解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3 掌握泡利原理 洪特规则。要点梳理 要点。一 原子的诞生。我们所在的宇宙诞生于一次大 大 后约2小时,诞生了大量的氢 少量的氦及极少量的锂。其后,经过或长或短的发展过程,氢 氦...

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认识

贵阳市第38中曾湘敏。初三化学第四单元有关原子结构知识,内容复杂且抽象 难懂,为帮助理解,现总结有以下几点质子决定元素的种类。1 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决定原子的质量。中子。原子不带电 不带电 核外电子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核电荷数 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