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管理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重性。自然属性是同生产力相联系的属性,是劳动的社会化决定的。社会属性则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紧密相连。
第二节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要求] 了解早期管理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1、中国早期管理思想博大丰富。孙武的《孙子兵法》体现了灵活的辩证思想,其策略思想更是广为传播。战国时期的《周礼》对国家的管理体制进行了较高水平的设计。
2、外国管理实践和思想的革命性发展在工厂制度产生之后,其中,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对资本主义的管理实践和理论都有重要的影响;2024年10月美国马萨诸赛车祸使企业管理中所有权和管理权实现了历史上第一次分离;欧文的人事管理、尤尔的工厂秩序和法典也都为管理思想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欧文被称后人称作“人事管理之父”,尤尔则是第一个明确提出在工厂中建立必要规章制度的人。
第三节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要求]了解主要管理理论形成的时间、研究重点、特点,以及相关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贡献。
1、管理理论是管理活动中带有规律性的普遍原理经过抽象、综合而成的系统化程度较高的管理思想。
2、古典管理理论由科学管理理论和组织管理理论构成,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其代表人物有泰罗---创立了科学管理理论,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吉尔布雷斯夫妇---动作研究专家;甘特---创造了“甘特图”。组织管理理论着重研究管理职能和整个组织结构,代表人物法约尔---第一位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韦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厄威克、巴纳德。
3、行为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雨果·芒斯特伯格、梅奥、马斯洛、麦格雷戈、赫茨伯格、弗鲁姆。其中,梅奥主持了著名的霍桑实验,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为行为科学奠定了基础。
4、二战及以后时期,数量管理理论(包括运筹学、系统分析、决策科学化)、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质量管理理论纷纷出现,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管理的规律性的东西,在当今社会依旧广为使用。这些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卢桑斯、麦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
第三章信息获取。
一、信息。要求] 掌握信息的定义,了解信息和数据的联系和区别,明确有用信息的特征,了解信息评估的意义和方法。
1、信息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得到的结果。
2、数据是纪录客观事物性质、形态和数量特征的抽象符号。数据通常不能直接为管理者所用,信息则用来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能为管理工作提供依据。但信息和数据的区别不是绝对的。
3、信息评估就是对信息的收益和获取成本进行预先估计,即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因为数据的收集和处理需要支付成本,包括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
4、 有用信息的特征表现为高质量(精确、有序)、及时、完全。
二、信息系统。
要求] 掌握信息系统的内涵及组成要素,了解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应用和其他信息技术。
1、信息系统为管理者提供了一种在组织内收集、处理、维持和分配信息的系统方法。一般的信息系统包括五个基本要素,即:输入、处理、输出、反馈和控制。它们之间有着特定的关系。
2、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重要,具体表现为电子数据处理和业务控制、管理信息系统和功能控制、决策支持系统和战略计划,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
3、电信和网络是当今越来越普及的信息技术,包括专家系统和机器人在内的人工智能技术信息系统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
一、决策。要求] 掌握决策的定义,知道决策的原则和依据,了解决策的分类和每一种决策类型的特点。
1、决策是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
2、决策的基本原则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这是因为做出最优决策的条件很难满足。
3、适量的信息是决策的依据。信息量过大或者不足都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4、根据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将决策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初始决策和追踪决策,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二、决策理论。
要求] 了解三大决策理论提出的背景、特点及基本内容。
1、古典决策理论盛行于20世纪50年代以前,认为应从经济角度来看待决策问题,即决策的目的在于为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决策者是完全理性的。
2、行为决策理论始于20世纪50年代,认为影响决策的不仅有经济因素,还有个人的行为表现。
3、当代决策的核心内容是: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决策程序就是整个管理过程。
三、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
要求] 掌握决策过程及其中的原则,了解主要决策方法的使用。
1、决策的过程包括:识别机会或诊断问题,识别目标,拟定备选方案,评估备选方案,选择方案,选择实施战略,监督和评估。
2、决策的方法有: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技术、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
第六章计划与计划工作。
要求] 掌握计划的概念和内容,了解计划的性质,分清计划的层次体系,了解计划的编制过程。
1、计划从动词意义上说是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计划的内容包括“5w1h”,即what,why,who,where,when,how。面向未来和面向行动是计划的两大显著特征。
2、计划的性质概括为:计划工作服务于组织目标的实现,是决策的逻辑延续;计划工作是管理活动的桥梁,是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工作的基础;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
3、计划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抽象到具体计划的层次体系为:目的或使命,目标,战略,政策,程序,规则,方案,预算。
4、计划的编制步骤分为:(1)确定目标 (2)认清现在 (3)研究过去 (4)**并有效地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 (5)拟定和选择可行的行动计划 (6)制订主要计划(编写管理文件) (7)制定派生计划 (8)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第七章战略性计划与计划实施。
第一节远景和使命陈述。
要求] 了解战略性计划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了解远景和使命陈述的构成。
1、战略性计划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战略性计划的首先内容是远景陈述和使命陈述,其次是战略定位,然后是战略选择。
2、核心意识形态与远景展望构成远景和使命陈述,而核心意识形态由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目标组成,是组织长久存在的基础,是组织的精神。10-30年宏伟、大胆、有难度的目标(bhag)和生动逼真的描述构成远景展望。
第二节战略环境分析。
要求] 全面系统地了解战略环境分析的各项内容,并能灵活应用于实例分析,重点把握行业环境和目标市场的分析角度和分析方式。
1、 战略环境分析对企业使命的完成和战略选择有着重要的意义。环境分析的内容可以用“天、地、彼、己、顾客”来概括,它们分别代表着外部一般环境、行业环境、竞争对手、企业自身以及目标市场。本着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满足顾客的原则,对这些环境要素进行详细而准确的分析,将有利于企业制定有效的战略。
2、外部一般环境,是总体环境,是在一定时空内社会中各类组织均面对的环境。包括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自然环境等方面。
3、行业竞争中的5种力量的考察与目标市场分析,是企业战略制定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也是信息收集、分析和判断最有难度的部分。对现有竞争对手、潜在入侵者、**商、买方和替代商品生产者这些行业内部竞争力都从不同角度对企业造成压力,企业对此要给与足够的重视和研究,这正所谓要“知彼”。
4、波特的“价值链”分析法将企业视为设计、生产、营销、交货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价值活动的集合。以此来与竞争对手比较分析自己的竞争优势与不足。这是“知己”。
5、市场细分就是将一个总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具有不同特点的顾客群,每个顾客群需要相应的产品或市场组合。同质市场在现代社会的空间越来越有限,市场细分能够揭示各细分市场的可能机会,是企业目标市场确定的重要方法。
第三节计划的选择与实施。
要求]掌握企业基本战略姿态、企业核心能力与成长战略、防御战略的基本类型和特征,了解计划组织实施的主要方法(包括基本思想和特征)。
1、基本战略姿态:成本领先、特色优势、目标集聚。
2、企业成长的基础是核心能力。企业的核心能力则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成长战略即核心能力企业内扩张,包括一体化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加强型战略。
防御型战略包括收缩战略、剥离战略、清算战略。
3、目标管理是将企业的任务转化为目标,并将总目标分解成组织中各个部门各个成员的分目标,形成目标体系。这些目标成为每个人工作的指南,也是进行自我管理以及企业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领导、指挥、考核、奖惩的依据。这些目标具有层次性、网络性、多样性、可实现性、可考核性,富有挑战性,还伴有信息反馈性。
4、滚动计划法是根据计划的执**况和环境变化,定期修订未来计划、并逐渐向前推移,使短期计划、中期计划有机结合起来。一般采取远粗近细的办法制订计划,这是一种弹性计划。
5、网络计划技术的原理、网络图。
第三篇组织。
第八章组织设计。
第一节组织与组织设计。
要求] 了解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准确把握组织设计的任务和原则。
1、组织设计的任务是设计清晰的组织结构,规划组织中各部门的职能和权限,确定各职权的活动范围,编制职务说明书。
2、组织设计的原则主要有:统一指挥原则,控制幅度原则,权责对等原则,柔性经济原则。
3、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主要有:环境(一般环境和特定环境)、组织战略、技术、组织的规模和生命周期。这些不同的因素,对组织结构的形成有不同的影响。
第二节组织的部门化。
要求] 了解组织部门化的意义及部门化的基本形式。
1、组织部门化就是按照职能的相似性、任务活动相似性或关系紧密性的原则把组织中的专业技能人员分类集合在一个部门内,然后配以专职的管理人员协调领导。部门化是组织在劳动分工基础上实现协调工作的有效方法。
管理学专升本考试大纲
管理学 专升本考试大纲。第一章 绪论。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管理的概念 职能 特征,理解管理者的分类 角色,把握管理客体的要素和内容,理解和把握环境与企业的关系,熟悉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 技能等。2.能力目标 能够结合实际分析有效的管理者与成功管理者的异同,具备。一定判断能力。学习内容 第一节...
《管理学原理》考试大纲专升本
一 关于大纲的说明。1 适用范围 本考试大纲适用于专升本专业基础课程考试。2 考试要求 1 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 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能运用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解决现实问题。2 本大纲按考核的能力要求分为 识记 领会 应用 三个层次,其具体含义是 识记 对本课程有关的名词 概念和基本知...
《管理学原理》专升本考试大纲
考试的目的与要求。管理学原理 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尽管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千差万别,但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都要通过一定的计划 组织 管理学原理 考试的目的与要求。管理学原理 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