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
黄土地与黑土地的差异。
北方地区的自然区域特征。
一、北方地区的自然区域特征:
1、地形特征。
北方地区以___和地形为主。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山东丘陵、辽东丘陵、长白山地、大小兴安岭与太行山等。
平原主要分布东部地区,地形开阔平坦,海拔较低。北部多沼泽,南部多低湿地和盐碱地。黄土高原沟谷纵横,水土流失严重。
1)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①山地:西、北、东三面分别被所环绕。
②东北平原(由___平原、__平原、__平原组成)沃野千里。
2)华北地区地形特征
①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成因—__作用形成沟壑地貌作用形成。
②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
ⅰ、范围:京、津、冀、鲁、豫、皖、苏五省二市,自古有“中原”之称。
ⅱ、形成:黄河、淮河、海河合力冲积而成,黄河是主力。
ⅲ、特点:a、完整,地势低平(海拔多在50米以下,滨海平原海拔只有4米左右);b、平原上有许多起伏和缓的岗地,岗间为浅平封闭洼地
思考: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评价黄土高原的窑洞的优点?
黄土具有直立性便于挖掘窑洞。
冬暖夏凉,有利于居住。
不破地表地貌,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环境保护等。
不占耕地,建设费用低。
亲近自然,有利于人类与环境协调统一。
黄土的特性:
肥沃,有机质含量较高,直立性强,质地疏松,很容易被流水冲走。
2、气候特征。
1)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以为主,夏季冬季春旱和冬春季节多沙尘暴。
年降水量400 ~800mm之间(长白山例外),降水自东向西递减,降水集中在7~8月。
夏季气温差别不大,除大兴安岭北端在16℃以下外,大部分地区在20℃以上;冬季气温都在0℃以下,但南北差异较大,华北地区多在0℃~-10℃之间,东北在-10℃以下。
2)东北气候及影响。
温度带:中温带为主,一月均温-8℃以下,年降水量东南部山地800毫米以上,其余400-800毫米,山地属湿润区其余为半湿润区。
干湿地区:北部东部---湿润、中部---半湿润、西部---半干旱。
发展农业的最主要制约因素不足。
不利条件:生长期___热量不足;受寒潮影响大;西部受风沙威胁大。
3)华北气候气候:
暖温带为主,一月均温0至-8℃以下,年降水量400-800毫米,属半湿润区,山东半岛少量湿润区。
发展农业的最主要制约因素:缺水-春旱。
不利条件:春旱,夏涝,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
3、河流特征。
1)水文特征: 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明显,夏季为丰水期,冬季为枯水期;水量、含沙量南北差异较大,都有结冰期,且北长南短。河流的航运价值东北与华北差异较大。
河流多洪涝灾害。
2)原因分析:a、北方降水集中,且多暴雨;b、北方河流下游地势低平;c、许多河流下游淤积严重,河水入海不畅,且形成地上河。d、海河等河流支流多,入海河道不足,汛期时,洪水集中,干流流水不畅。
3)治理措施。
黄河修建水库治理水土流失加固堤防。
海河、淮河:支流修建水库;中游洼地筑蓄洪工程;下游挖掘入海新河,分散水流等。
(4)主要河流:
华北地区主要河流有:黄河(支流渭河与汾河);海河及其扇形支流(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以及京杭大运河。
东北地区主要河流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辽河、鸭绿江。
北方地区的人文区域特征。
1、北方地区的人口与民族:
1)人口:人口约占全国的40%(面积占20%)。平均人口密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其中东北地区人口相对稀疏,华北地区人口最为密集。
(2)民族: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有满族、朝鲜族、回族等。
3)习俗:主食:面食(黄土高原以小米为主食)
房屋:土坏垒墙,室内有土炕(防寒、保温),黄土高原挖窑洞居住。
交通运输:过去,马拉大车;现在,以铁路、公路为主。
民间运动:溜冰。
2、北方地区的农业:
1)农业发展条件。
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
有利条件:__平坦,土地资源面积广阔,__肥沃;夏季夏季日照长,热量充足;纬度较高,冬季积雪厚,蒸发较弱,土壤水份条件较好;河流众多,水源充足;人均耕地___宜农荒地多,森林资源丰富。
不利条件:东北地区全年生长期短,总热量相对不足,农作物的熟制只能达到一年一熟;,受寒潮影响大;西部风沙威胁大;且开发过程中,容易破坏草原和沼泽,导致生态恶化。
②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的条件:
有利条件:平原广阔,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地资源面积广阔;夏季气温高,降水多,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较好。黄河中下游地区秋季晴天多,热量充足,光照条件较好;华北平原地下水丰富;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不利条件:水资源不足(春旱);多风沙、盐碱和旱涝(夏涝);
土壤盐碱化严重-中低产田较多。
③黄土高原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
有利条件:黄土疏松;光热条件较好;开发历史悠久。
不利条件:但水资源紧张,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的三大障碍。
3)主要农作物。
农作物及分布。
东北地区——_小麦、玉米、大豆、高梁、甜菜、亚麻。
华北地区小麦、棉花、花生、谷子(黄土高原)
②森林分布。
a、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森林宝库。
b、东北林区属带,其中主要树种有红松、落叶松、白桦、紫椴等。
c、东北林区面积不断缩小,应合理采伐和保护森林。
d、东北林区的“三宝。
e、华北森林面积很少,正建设“三北”防护林、平原绿化工程。
③温带果园——北方地区为我国温带水果的主要产区。
苹果、葡萄、梨、桃、杏、柿等,以苹果产量最大。
4)东北自然条件分析与农业特色。
条件分析:①长冬严寒但夏季温暖,日照时间较长,一年一熟;年降水量平均达400—600mm,属湿润半湿润区,灌溉水源充足。
东北平原地势低平,土层深厚,遍布肥力较高的黑土,对农业机械化耕作极为有利。
冻土广布,保证了土壤有较好的墒情。
沼泽地面积很大,也已通过排干水分来开发利用,但在开发中也引起了气候变干,所以沼泽地开发不宜过量。
⑤ 本区纬度较高,热量资源不足,农作物在秋季降霜早或春季温度低时会受到低温冷害,农作物大幅减产。
农业特色:①以玉米、春小麦为主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在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
②以大豆、甜菜为主要经济作物,大豆产量占全国的1/3以上,出口量占全国90%以上,黑龙江是我国最大的大豆产区。甜菜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以松嫩平原为最多。
③其它经济作物有亚麻、柞树(柞蚕)、苹果、烤烟等。
5)三大地理单元农业比较。
3、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问题。
(1)位置和范围。
秦岭和长城之间,乌鞘岭和太行山脉之间。
过渡地带特征:从___向山地高原过渡;从___向内陆过渡;从___向干旱过渡;从___向草原过渡;从___向牧业过渡。
(2)地理背景:
①地貌特征:一、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二、千沟万壑,支流破碎
②脆弱的生态系统:一、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a.地理位置特殊,多处过渡地带b.人类的不合理开发:毁林开荒、陡坡垦耕、草地垦耕)二、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困难。
③尖锐的人地矛盾:农业垦殖历史悠久,无后备耕地资源;人口增长快,人口数量多。
④恶性循环:
3)问题。a.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严重:
ⅰ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___多暴雨,冲刷作用强;②地形:
从平原向山地过渡,地形___大,坡面物质不稳定;③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__低,涵养水源能力差;④土壤:由粉沙颗粒组成,土质___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
人为原因:①毁林开荒 ②过度樵采 ③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 ④开矿。
ⅱ后果: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加大,河湖淤积严重,旱涝灾害频繁。
ⅲ整治措施:
①退耕还林还草:压缩农业用地,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因地制宜营造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用材林;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③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平整土地,修筑梯田。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农业技术措施—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
开矿时要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大力开发复垦工作。
b.其它问题:
春旱、夏涝、寒潮、风沙、土壤盐碱化等。
4、矿产资源丰富。
①石油:大庆、胜利、辽河、华北、中原。
②煤:鹤岗、鸡西、双鸭山(黑龙江);阜新、抚顺(辽宁);开滦、峰峰(河北);兖州(山东);平顶山(河南);徐州(江苏);大同、平朔、阳泉、西山(山西);神俯(陕西);
八年级地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本学期总第43课时本单元第11课时授课日期课题第二节北方地区课型新授教学目标。学生了解我国广大领土因地理位置 自然条件 经济发展等情况的不同,形成各具特色的若干地理区域。2 使学生了解北方地区的位置 范围 面积 人口 民族等基本情况3 使学生记住北方地区的主要地理事物的特点与分布4 使学生理解北方地...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一 教材版本。八年级 地理 湘教版 下册 第五章 中国的地域差异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第一课时。二 课标要求。1 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的范围。2 运用地图归纳出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3 用事例说明北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 生活的影响。三 教学目标。...
八年级地理下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反思新人教版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第一节学过了秦岭 淮河线,孩子们对南方与北方已经很熟悉了。所以,这节课主要是通过 让孩子们对南北方的差异性有更深的认识。课是这样准备,我们先展示南北方的不同景观的 让孩子说这些 有何特点,导入新课,展示思考题 来自哈尔滨的学生说,他们的寒假长达40天,而来自杭州的学生说,他们的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