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写文章很讲究修辞技巧,有的讲究句式的整齐、音韵的和谐,有的讲究比喻、借代、婉言等修辞技巧。因此,文言文的翻译除了常见的虚词、实词、句式三大注意点外,文言句子中的修辞翻译也应成为高考文言文复习的重点之一。了解和掌握文言修辞对于学生翻译文言句子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文言修辞在高考中题目已有显现。例如:
2023年全国高考题中的文言翻译题目出了这样的句子:
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对此句的翻译除了实词以外,还涉及到了对偶的修辞。下面针对文言文常见的修辞翻译进行介绍,希望对备考的学生有些帮助。
1.比喻。例l: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逍遥游》)
要正确翻译这句话,在把句中的每个词理解准确的同时,必须将“若”翻译成“像”。原句可泽为:“大鹏振翅而乜,它的翅膀像天边的云。”
例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这个句子的翻泽,是与词类活用相联系的。句中的“云集……响应”“景从”从表面看都是主谓结构,而从全句看,按主谓结构翻译就不通了,因为全句“天下”作主语,“云、响、景”又分别施行“集、应、从”所表示的动作,所以可以考虑“云、响、景”是名词作状语,可译为“像……一样”。原句可译为:
“天下的人像云聚集似的集合起来,像回声那样应声而起,挑着粮食如影随形似的跟着。”
2.借代。例l: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本段文字翻泽的准确与否,关键要看对“缙绅”的理解准确与否。“缙”是“插”的意思,绅是“大带子”。古代做官的人,把做官用的笏板插住腰带里。
在这里,“缙绅”是用做官的人的特征来代替做官的人。翻译时把“缙绅”所替代的内容翻译除开就行了。原句可以译为:
“大宦官魏忠贤作乱时,做官的人能不改变自己气节的,全国这么大,有机个人呢?”
例2: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滕王阁序》)
因陶渊明做过彭泽县令,谢灵运做过临川内史,所以作者川“彭泽”来代指陶渊明,用“临川”来代指谢灵运。这里作者用任职的地方来代指其人。原句可以译为:
“可以助长像陶渊明一样的客人的酒兴,可以激发像谢灵运一样的客人的诗情。”
3.婉言。例1: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而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触龙说赵太后》)
要正确翻译这句话,理解“填沟壑”是关键。“填沟壑”就是死后没人埋葬,把尸体扔在山沟里,这里是表示谦恭,对自己的死的一种委婉的说法。翻泽时把它的意思说出来就可以了。
原句的意思是:“年龄虽小,但希望在我死之前把他托给太后。”
例2:鲁肃独不言。权起更伏.肃追于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资治通鉴》)
翻译的关键是对“更衣”的理解。这里的“更衣”,不是现代汉语中“换衣服”的意思,而是“上厕所”之意,它是为了雅观而采用的委婉的说法。这句话可翻译为:
“孙权起身上厕所,鲁肃追到屋檐下。”
4.互文。例1:浔刚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琵琶行》)
按事理来看,不可能是主人下马时客人已在船上,很显然,这里用了互文的修辞方法,把全文结合起来理解,翻译就合情合理了。诗句应翻译为:“主人和客人下马上船。”
例2: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这是上下两句互文的形式。结合上下文看,两句的意义彼此渗透,相互补充,翻译时要注意结合起来完整地理解。该句可以译为:“枝枝叶叶相互交接覆盖。”
5.对文。例:《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伶官传序》)
这句话翻译的难点在对“逸豫”二词的理解上。画线的两个句式是相同的两个并列的成分,一起做全句的主语。句中“兴国”与“亡身”的意义相反,我们可以推测与“忧劳”处在对应何置上的“逸豫”的词义应与“忧劳”相反。
因此,原句可以翻译为:忧虑操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必然的道理。”
6.对偶。例:岭峤微草,凌冬不雕;并汾乔木,望秋先陨;诸越则桃李冬实,朔漠则桃李夏荣。此地气之不同也。(《采草约》)
画线句子的翻译难点在对“雕”字的意义的把握上。分析句式,可以看出画线的两个句子构成了对偶句。我们可先从“望秋先陨”的“陨”的意义来推测。
“陨”,“坠落”的意思,由此可以推想“雕”的意思与“陨”相近。当然与“微草”相连就不可以说成“坠落”,只能讲成“衰落”、“枯萎”之意了。原句翻译为:
“两广一带的小草,(能够)越过冬天而不衰落枯萎,并州、汾河一带的乔木,临近秋天就落叶了。”
7.典故。例:嗟乎!时运不齐,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滕王阁序》)
作者借助画线的两个句子抒发自己怀才而不得施展的一种无奈的感慨。如果我们仅按字面意思译成“冯唐容易老,李广难封侯”,那么作者的感慨就不能表现出来。因此在翻译时就可考虑把作者用典故的含义翻译进来。
原句的意思是:“冯唐年纪已大不得重用,李广屡建战功却不能封赏。”古汉语的修辞除此之外,还有比拟、夸张、象征等多种修辞方法,大家平时必须多阅读、勤练习,熟而后才能生巧。
练习题。1、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2、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注释]由:姓仲名由,字子路,一称季路。是孔子的**,季氏的家臣。②求:名求,字子有,也称冉求。孔子的**,也是季氏的家臣。
季氏:季孙氏(复姓),指季康子,名肥。鲁哀公时,鲁国最有权力的人。曾多次向孔子请教问题。
3、公使刚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已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5、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言。接舆髡首兮,桑扈蠃行。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6、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7、今南海1之生死未卜,程婴、杵臼2,月照、西乡3,吾与足下分任之。”
注释]1南海:指康有为,他是南海县人,“南海”是对他的敬称。2程婴、杵臼:
都是春秋时代晋国大大赵朔的门客,赵朔被仇人杀害,程婴、杵臼设法保住了赵朔的孤儿。3月照、西乡都是日本德川幕府末期人士。月照是当时的一个和尚,西乡隆盛是他的好友。
当时幕府专横,天皇无权,他们为推翻幕府,到处宣传,后来被迫投水自尽。西乡隆盛遇救,终于完成了志愿。
参***:1、这段文字要翻译准确,关键是“金城千里”该如何理解。如果按一般理解讲成“金子修筑的城”、“金属修筑的城”都是不合事理的,现代汉语也没有这种说法。
结合此句的上文“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我们可以知道了“金城”实际是一种比喻的说法,认为城池像金属一般的坚固。因此原句应翻译为:天下已经安定,秦始皇的心里,自认为关中的险固,像钢铁般的城池,方圆千里,(这)是子子孙孙称帝称王的万代的基业了。
以上翻译保留了比喻的说法,如果不保留比喻的说法,可将“金城千里”译为:坚固的城池。
2、翻译这一句的困难之处在于对“萧墙”的理解。萧墙,指国君宫门内正对着门的小墙,又叫屏。从文中看忧虑的不可能是这样一堵小墙。
因此我们就该考虑它可能指代与国家统治者有关的事物。此处正是用这具体的小墙来代替“鲁国内部”这个抽象的意义。翻译时把这个指代意义讲清楚就可以了。
原句可以翻译为:我担心季孙氏的忧患不在颛臾,而在鲁国内部啊!
3、画线句子的意思很明显就是三年后来报仇的意思,但在这样的场合中,说的话肯定是含蓄中带着锋芒、尖刻。考虑这种语境,翻译时最好还是以直译方式译出,留下言外之意。原句翻译为:
假如托贵国君王的恩惠赦免了我们,三年之后,(我们)将前来拜谢晋君的恩赐。(当然如果问的是画线句的含义,就可以说是“三年后来报仇”了。)
4、画线的两个句子是互文见义。“数”是“天数、命运”之义,理与数同义。而上句的“胜负”渗透着“存亡”之意,下句的存亡也含有“胜负”之意。
因此翻译时要将上句、下句相对应的词语拼合成一句话。原句可译为:肚败存亡的命运。
5、翻译这两句的关键是对“以”的解释。画线的句子是结构相同的两个并列句子,这里运用了对文的修辞方法,我们根据“用”是任用的意思,可以推想相应何置上的“以”也是“任用”的意思。把这个推想放到原文中去联系上下文,可以验证出这样的解释是恰当的。
原句可译为:忠贞之士不一定被重用,贤能的人也不一定被任用。
6、画线的句子中,难理解的词语是“盈虚”,但我们根据对偶句的特点,可以找到与其相对应的位置上的词语是“宇宙”,它是一个名词,表示事物(指天地四方、古往今来),由此我们可以推想出“盈虚”也应指事物,再结合我们对“盈”、“虚”意义的理解,我们可以知道“盈虚”应该指事物的生长衰落、成败得失。
7、句子可以翻译为:现在康先生是生是死还不可预料,,程婴、杵臼,月照、西乡(两种不同的角色)我和您分别担任吧!
文言文固定句式翻译
常见文言固定结构对译。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译文 雪花纷飞相似的东西是什么?撒在空中的盐勉强可以相比较,却比不上随风起舞的杨花柳絮。4 有所 有 有 的 人 事 物 无所 没有 没有 的 人 事 物 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译文 将军在外 作战 国君的命令 也 有不...
文言文固定句式翻译
常见文言固定结构对译 常见的疑难固定格式 1 之谓也 用在句末,表示总结性判断的固定结构,又是宾语前置的结构。般译为 说的就是 或 大概说的就是 吧 之谓 用在句中,宾语在 谓 的后边,这里的 之 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叫作 称作 认为 说 诗云 他人有心,子忖度之。夫子之谓也。译...
西湖游记文言文翻译
西湖游记文言文原文。一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那么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二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