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辨识修辞手法。
1、现状。在刚刚做过的南通调研试卷中,古代诗歌鉴赏题第2题考查了同学们对修辞手法的掌握,我们班有将近三分之一的人失分了。反映出来的问题:
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的混淆;修辞手法之间的混淆。究其原因有二:手法理解不到位;诗句未读懂。
今天这堂课,我想和同学们一起来区分几种易混淆的修辞手法,以便在考试中更准确地辨识他们,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2、江苏高考题。
先来看看06-11年高考有关鉴赏表达技巧这方面的题目:
1.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2024年)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2分)
答案】: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1分)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1分)。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7江苏卷)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那种表现手法?(4分)
答案】: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依依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1点1分,2点2分,3点4分)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24年)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比喻(1分)。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答到一点1分,两点3分)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24年)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
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
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答案】:⑴想当年,到而今。(1分) 借代。(1分)
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24年)
送魏二。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答案】: 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2分);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2分)。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答案】:(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2分)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2分)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24年)。
春日忆李白。
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
答案】: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小结:1.除06年、11年外,问法明确具体,区分了修辞和表现手法。
2.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篇章结构。
三、辨识。考纲要求。
掌握常见7种修辞: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
一)修辞。a比喻与借代的辨识。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在这里诗人拿秋霜来比喻白发,更增加了森冷的感觉。
比喻: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应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成立。
基本类型。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暗喻。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 部分代整体。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江城子密州出猎》)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借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借代的结构:不出现本体,只出现借体。
关键:强调相关性。
分类:部分代整体特征代本体具体代抽象。
借代和借喻有相似处——本体都不出现,但是不同。
借代侧重相关性,强调借体和本体有关系;借代是代而不喻,不能改为比喻;
借喻侧重相似性,强调喻体和本体之间有相似点。借喻是喻中有代,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
借喻和借代两种修辞格因为它们都有“借”字,也往往分不清。怎样区别一个修辞格是借喻还是借代呢?
一个最常用的方法是还原法。借喻是一种省略了本体和比喻词的比喻,完全可以根据具体语境把本体找出来,再加一个“像”字将借喻还原成明喻的形式。比如: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和“鸿鹄”都是借喻,我们把它们还原成明喻形式:那些目光短浅的人好象渺小的燕雀;自己好象翱翔万里的鸿鹄。
借代是用甲事物来代替乙事物,甲乙两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某些相关之处。比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枪杆子”是借代,用“枪杆子”来代替“武装斗争”。因为“武装斗争”必须得用枪杆子,二者之间有联系。不能说武装斗争像枪杆子。
b比喻和比拟的辨识。
遥望洞庭山水色,**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诗人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大意:天空中的一抹浮云,随风飘浮,好像友人即将远离,行踪不定,任意西东;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勿勿离开大地,好像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依依惜别之情。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清清的渠水围绕着碧绿的田野,好象在精心保卫和呵护着那可爱的禾苗;再往远处,映入眼帘的是两座林壑优美的青山,好象要推开家门,直入院内,给主人送来令人陶醉的青色。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一)比喻与比拟的性质不同、作用不同。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一定得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惑知事物。比拟即模拟,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称渭、动作、行为等)写甲事物,或者说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强加于甲事物。
乙事物—般是有生命力的,能活动,有感情的;它比甲事物具体实在,于是本来较抽象、不太实在的事物变得具体实在了,当然就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由此可见,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而比拟却是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这是区别比喻和比拟最重要的标志。
二)比喻与比拟的句式结构不同。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组成。借喻虽然不出现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明喻、暗喻。
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模拟为人的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始终都无拟体。
英语修辞手法
1.明喻 simile 2.隐喻 metaphor 3.借喻 metonymy 借喻比隐喻更进一层,它不但隐去比喻语词,而且具有鲜明特点的一种事物,同类事物或抽象概念做比喻。借喻就是把某事物换个说法。借喻中的本体和比喻都不出现,直接把喻体当作本体说出。借喻由于文字经济,寓意深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各种修辞手法
修辞。一 修辞的含义。修辞是一种一句题旨和情景展开的 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恰当表达写作者和说话者内容的方法。二 常见的修辞的分类。一 比喻。1 概念 比喻就是 打比方 即俩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它的作用就是使描述 说明的事物更具体 生动 形象,更容易理解。2...
修辞手法复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能判断几种修辞手法。2.能运用几种修辞手法将句子写生动。过程与方法 引导生自主 合作 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生写句子时用修辞手法的习惯。教学重点 1.能判断几种修辞手法。2.能运用几种修辞手法将句子写生动。教学难点 培养生写句子时用修辞手法的习惯。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