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 2021-04-20 12:53:28 阅读 7911

1、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道德经》里的‘道’究竟是什么?我觉得其实是一个‘源**’,按老子的理解,应该就是指天地,指时空”,知名学者余世存日前在解读自己的作品《老子传》时作出上述表示。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道德经》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然而对于这部经典的解读一直以来却颇多分歧,任继愈先生认为,《道德经》是写给弱者的哲学慰藉,但也有很多人认为,这是老子写给掌权者、君王和政治家的一部经典。有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也有人说,四分之一部《道德经》就可以治天下。

老子所著的《道德经》究竟是写给弱者的“心灵鸡汤”,还是治国、修身的天之大道?

正统的老子的传记,就是司马迁寥寥一些字,很少。司马迁也没有拿出来单独作传,把他写得神龙不见首尾。要拼凑这样一位历史人物,只能在有限的史料里找一些我们觉得可信的东西。

余世存的《老子传》,用老子的生平,立体地阐述了《道德经》,以第。

一、第三人称混合形式叙述老子的人生心路,还原历史,将老子的一生串成一个完整的人生历程。关于老子与孔子、苌弘、常枞、秦佚、杨朱、周王室的关系,作者交待得合理而平常,通过讲述老子的爱情、友谊、教育、仕途人生等,探寻了《道德经》思想的源起。《老子传》中力求以现代人的角度去理解老子,希望以它来拉近现代读者与这位历史人物的距离,更帮助读者消除与《道德经》这样的经典作品之间的时差。

他认为不是老子故意要给后人一个迷魂罩,就像我们今天在网络社交平台上一样,也会想一些名字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这种虚构其实包含了我们对人生、对社会一些很真实的看法。从老子的故事中,可以看得出他对人世的一种观念,甚至可以看出他对现实社会的态度确实不如孔子那么积极。

对于《道德经》中的大众熟知然而又对其意义争论颇多的“道”,余世存认为,“我觉得其实就是一个源**。人在社会上生活,要找到人生的源**,这个源**有可能是上世,有可能是佛陀,对我们中国人来讲,感到最亲切的还是‘道’,它讲的是天地人之间的一些规律。”

他指出,“我们当代人很多话,可以用《道德经》去配。比如一些网友就发现原来海子写的那句话‘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其实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讲过:‘其行越远,其知弥少’,这样的例子非常多。

因而《道德经》是一部非常值得时常翻阅的经典。”

摘编自余世存《老子所说的“道”应该是个“源**”》,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余世存认为《道德经》里的“道”是一个“源**”,按老子的理解应该是天地、时空。

b. 《老子传》串起老子完整的人生历程,通过讲述老子,探寻《道德经》思想的源起。

c. 《道德经》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的影响深刻,是治国修身的天之大道。

d. 大众对《道德经》的“道”虽然争论颇多,但它还是一部非常值得时常翻阅的经典。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评价《道德经》诸多方面的影响入手展开具体论述。

b. 源**原指可读的计算机语言指令,借它来解释《道德经》中的“道”,比喻新颖。

c. 文末引用海子之言,旨在证明当代人的很多话可在《道德经》里找到相应的句子。

d. 对《道德经》这部经典的解读历来颇多分歧,文章论述时,主要运用了类比论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余世存以现代人的视角解读经典,能帮助今天的读者消除与经典作品之间的时差。

b. 司马迁把老子写得神龙不见首尾,证明老子的神秘莫测,司马迁对他也知之甚少。

c. 如果找到了人生的源**,就找到我们理解《道德经》中“道”的一条有效途径。

d. 老子对现实社会的态度虽不如孔子那么积极,但后世推崇道家学说的也不乏其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红薯飘香。金逸峰。

那是一个荒年,百亩良田颗粒无收,蛇鼠虫豸四散逃逸,村民挖空心思构筑自家的粮仓,连平时最关心的游行批斗活动也偃旗息鼓了。

县里别村的农民兄弟雪中送炭,运来了满满几卡车红薯。我和大哥把一筐红薯抬回家时,三弟的眼睛都放出光来了。

奇怪的是,没有白米吃,我们三兄弟吃红薯照样吃得兴高采烈。那年大哥十四岁,我十岁,三弟八岁。我们边吃边比赛放屁,看谁放的屁响。

浓釅的“红薯屁”在屋子里飘荡时,我们忍不住接二连三打出几个幸福的饱嗝。

但是有一天爹把我们叫到柴房,手一指,我们傻眼了。筐里的五十斤红薯少了四分之一。可以预见的是,照这样的速度,接下去少的将不是四分之一,而是三分之。

一、二分之一……爹阴沉着脸咳嗽一声,说:“几个根,往后的日子长着呢,咱得悠着点。”

我们家有三个根。大哥叫木根,我叫水根,三弟叫土根。

三个根咬着嘴皮子,不吭声。

红薯快吃完的那几天,爹和娘离开了家,据说是去江苏老舅家借粮。

他俩一走,三个根就放了羊。

我们手里攥着弹弓,在屋里屋后转来转去,开始惦记天上的鸟。

很快我们在隔壁杜家院子里的槐树上发现了一只竹筐。这只竹筐像一只硕大的鸟笼一样挂在一根粗大的枝丫上。

杜家的成分一直很可疑,听说是富农,因此尽管还未等到挨斗,这家人平时已像惊弓之鸟,很少抛头露面。此刻,看到杜家门扉紧闭,三个根轻巧地翻过了矮墙。

大哥让我们等在树下,他上去。大哥贼头贼脑地把筐里的东西往口袋里塞,又飞快地溜下树。

回去,快, 别让三朵花看见。”

三朵花就是杜家的三个丫头:梅花、兰花、菊花。

三朵花长得虽细瘦,但每一个都伶牙俐齿,三个根不是她们的对手。

到家后大哥把东西掏出来,是红薯。原来挂在槐树上的筐里面装的是红薯。

这是不是偷?”我问。

有什么办法,总不能饿肚子。”大哥说。

第二次是我上的树。三弟年纪小,不让他上。

我们偷红薯竟然偷出了瘾。只要肚子一饿,我们就会又痛苦又甜蜜地把目光转向那只挂在杜家槐树上的竹筐。奇怪的是我们下手的机会竟然很多。

不过有一天大哥发现了问题。他有点疑惑。他说:

“我们这样偷来偷去,那筐里的红薯怎么会一点都没减少?上星期我数过的,一共十二只,今天我又数了一遍,居然还是十二只。一定是杜老六每天往筐里添红薯,杜老六这个人是不是有点老糊涂了?

竟然不知道有人在偷他家的红薯。”

不知为什么,我们开始窥视杜老六一家的日常生活。马上我们发现他们在院子里走动、说话、看书、扫地、晒被子……和别人没什么两样。

倒是我们三个根有时会遭遇尴尬。那多半是在路上与杜老六相遇。尽管杜老六总是客气地笑笑,我们仍然感到惴惴不安。如果身边的闲人不多,我们就会心虚地喊他一声:“六叔。”

时光飞逝。大哥后来做了村里的村主任。三弟去西北大学读书。

我也在度过了三年军营生活之后,光荣复员了。记得我回村闪过的第一个念头竟然是去看看杜家的那棵老槐树。或许是因为老槐树给我留下了太深的印象。

更不可思议的是,我突然迫切地希望自己与杜家的人面对面地站在一起。

回村那天,大哥已到村委会上班去了。杜老六发现了我,汗涔涔的脸上笑吟吟的。“你是李家的水根吧,几年不见,长壮实啦。”

我说:“六叔,你的身体也不错,跟从前一样结实。”

杜老六笑了,“老了,终归是老了点,梅花、兰花、菊花都嫁人了,还能不老?”

我开始用眼睛瞄那棵槐树。槐树上还挂着那只竹筐,像当年那样轻轻地晃荡。我有点激动。

六叔,”我有点难为情地说,“小时候我们三兄弟实在太不懂事了,三天两头偷您挂在树上的红薯……”

杜老六眨了眨眼,嘿嘿地笑。他说:“你以为你们三兄弟做的事躲得过我的眼睛?

我早知道了。话说回来,那时候穷,加上自然灾害,大伙儿都过得不容易,我和三个闺女胃细,也吃不了那么多红薯,又不敢送过来,怕扫了你们的面子 ……

我的眼睛忽然湿润了。

4. 下列对**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开头写荒年良田颗粒无收,村民无暇顾及游行批斗活动以及兄弟吃红薯的情节,交代了**发生的时代背景,为下文故事的展开作了铺垫。

b. **注重于细微处写人,文中多次写到杜老六的笑容,表明他是一个性格温和、心地善良的人,又是一个懂得设防、善于保护自己的精明人。

c. “我突然迫切地希望自己与杜家的人面对面地站在一起”一句,表现了“我”复员回村后内心越发强烈的愧疚感和感激之情,急于向他们表达的心理。

d. **以红薯为中心叙述了发生在两个普通人家之间的一个故事,平凡而又温馨感人,蕴含着作者对特殊年代中所存在的人性真善美的讴歌。

5. **是怎样叙述故事的?这样叙述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6分)

6. **以杜老六的话揭开真相为结尾,这样安排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语文试卷期末

第一学期期末试卷五年制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密封处填写您的专业 姓名 班级和考试日期。2.请仔细阅读试卷,按要求在规定的位置答题。3.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写无关的内容。4.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 单项选择,请将答案写在第三页的答题卡中 每题0.5分,共10分...

语文试卷 期末

罗定第一中学2011 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八年级语文测试卷。一 基础知识。共25分 1 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古诗文。每小题2分,共10分 1 记承天寺夜游 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是 2带月荷锄归夕露沾我衣。归园田居 其三 3归雁入胡天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 4 山随平野尽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 5幽...

期末语文试卷分析

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七年级语文赵秀娟。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时间又如淘金之沙,对学生而言非常珍贵。时间赢来知识,又一个学期过去了,学生的学情如何,现借期末考试这个契机,作一下详细分析。一 命题范围。本次考试范围是七年级下册内容。本试卷以 注重双基,侧重综合能力 为宗旨,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