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浦东高三语文一模评分细则

发布 2021-04-04 20:05:28 阅读 6402

现代文一评分细则。

1、 无补充。

2、 一、两个词的词性一致,并且是相对的两个词,且符合答案要求,给2分;二、如果两个点都符合答案要求,但不对应只给1分。答案示例:①“现实的认识” “贵族的定义”②“现实”或“现象” “定义”③“物质”或“财富程度” “精神”或“道德”或“情怀” ④外” “内”

3、 无补充。

4、 一、论证有特色,写出内容或形式上的特色,给1分。答案示例:⑴内容上的特色:①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 ②古今中外、现实和文学 ⑵形式上的特色:①类举②对举。

二、举文本中的例子证明自己提出的论证特色,给1分。

三、通过以上事例,有力地表现了什么是真正的贵族精神;如果“真正”一词没有出现,则必须出现类似“超脱了既得利益”这样的短语。给1分。

5、无补充。

6、一、举出课文中一个体现“贵族精神”的人名,并在“物质财富”或“名声地位”层面简要说明。给1分。

二、具体分析如何表现贵族精神,如果就“道德”层面分析,给2分;如果就“情怀”层面分析,给1分;如果出现事实性错误,扣1分。

三、必须出现具体对于“真正的贵族精神”的阐述。给1分。

现代文二评分细则。

第7题第①段“如影随形”在文中的含义是?(2分)

评分标准:格式1:主语——欲望(1点);动词——随处可见、或到处都是、或充斥着(1点)

格式2:欲望与上海的关系(1点)是像影子和身体一样密不可分、紧密相联的(1点)。

答案示例:浮世的欲望在上海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2分。

上海的大街小巷与浮世的欲望紧紧联系在一起。2分。

上海充满了浮世的欲望。1分(原因:主语不对,但意思理解了)

欲望像影子一样走到哪跟到哪。1分(原因:主语对,但意思没理解。)

随处可见。0分(原因:没主语,不知所云)

紧密结合,得以呈现。0分(原因:没主语,不知所云)

第8题简析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评分标准:结构上的作用2分(承上1点+启下1点)+内容上的作用1分。

关于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和启下都要写出明确的内容,如果能略微有些表述的内容的给1分了;表述得好,即有具体明确准确的给2分;但单写“承上启下”这个术语的不给分。

关于内容上的作用:除了欣喜/庆幸之情外,只要答案所写的思想感情是符合句意文意的就可以。不写感情和写错感情的这1分不给,如写“表达了作者对中国文化的崇尚之情”。

(中国文化”范围过大,应是“上海历史文化”。)

答案示例:第3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对上海新旧交遇,是否仍是上海的问题,自问自答,引出了下文作者到土家湾博物馆的所思所感、所见所闻,表达了作者对土家湾博物感的喜爱、向往之情。3分。

第3段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虽然只有简短的一句,但它既是对上文如何让新旧交遇的回答与总结,也是引导了下文对于土家湾描述的内容。2分。

扭转了上文的内容,为下文记叙参观土家湾的过程作铺垫。1分(原因:前半句不得分,后半句有具体内容了得1分)

第9题第⑤段画线句子描写生动,议论深刻,试加以赏析。3分。

评分标准:对描写的分析1点。可以从细节描写/想象/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切入。

对议论的分析1点:通过议论赞美他们对艺术的深情/爱/执著,表现作者的钦佩赞叹之情。

对描写和议论同时运用的作用1点:描写和议论有机交融,相得益彰/描写是议论的基础,议论是描写的深化。

每点1分。答案示例:

用议论的方法,生动地描写出了艺术家的辛劳、伟大和专注,写出了他们雕刻的牌楼的精细。0分。

画线句用想象的手法,想象当年土家湾的年轻艺术家们为了牌楼而辛劳雕刻的画面,表现出这牌楼凝结着众多艺术家的辛劳,写出了作者对这些艺术家的赞叹之情,写出了上海土气之物的光辉伟大。1分(原因:只赏析了描写生动。

)这些描写是作者的想象,通过作品便可想象出雕刻时的场景,更体现了这些作品的生动,以及艺术家的深情,表现了作者对其的赞叹和敬佩。2分(原因:写到了前2个点。)

注意:作者是通过对艺术家对艺术的深情,表现了他的赞叹。这一点是在赏析议论。如果在说表现了作者的赞叹之前,考生写的是“描写生动”的内容的话,视作仍旧在赏析“描写生动”。

该句是作者对与雕刻牌楼的想象,生动地运用了动作描写,描绘出艺术家的认真仔细,使人犹如看到画面,紧接着的议论又表明他们对于艺术的热爱,对于中国文化的珍惜传承,体现着作者对上海也有如此古朴的一面的感叹。2分(原因:回答思路清晰,表述具体正确,可惜没有写到第3点)

三、名默写评分细则。

1、考察的知识点和能力点:

本题考察的是学生对课内必背篇目的记忆和默写。 原则上是贴近接下来的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故八句默写全为高中课内,六句默后句,两句默前句,并且是八选六,大大降低了默写难度。

2、学生答题情况:

全区平均得分为5.4。 学生得分最高6分,最低0分。

卷面问题:1)把“溯游从之”,写成“溯洄从之”。

2)把“苒苒”,写成“冉冉”。

3)把“杜鹃”的“鹃”写成了“娟”。把“暮”字中的“日”写成“目”。

4)把“卖鱼人”的“鱼”写成了“渔”。

5)把“其”写成“岂”。

6)把“致”写成了“至”。填了“无以致千里”。

7)把“鬟”漏了中间一横,或者上下没有分开。

8)把“何事”写成“何时”。

3、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出错的主要原因,一是没背熟,二是只记音不解意,三为书写不规范(各种预料不到的错别字都有),四是不看序号,前后颠倒,五是不看要求,多写多错。

对下阶段的复习建议,主要还是立足于课内的高中背诵篇目。不仅要背,更要默,尤其要默那些易错字,易错句。大量的学生是能背,但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就容易写错别字和书写不规范。

我们老师要有充分的耐心和细心,在反复中求稳固,在全面要求后缩小包围圈,力求人人过关。临近学业水平考试和最后的高考,学生应该是愿意背默的,每个学校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有计划地逐天背默,且把背默计划尽早告诉学生,以便学生心中有数,提高效率。教师的批改要仔细,有些学生已习惯一些不规范的书写,自己无法意识到错误。

至于课外的,可以适当背默,原则是家喻户晓。

四、鉴赏评分细则。

题14、从体裁看,这两首诗都是近体诗中的绝句/七绝 (1分)

16、 简析乙诗是通过哪些艺术手法刻画织女形象的。(4分)

一、 考察的知识点和能力点。

这两道题分别考察了学生对古诗词文体知识的掌握和对古诗词常见艺术手法的鉴赏。前者属于应该熟练掌握的基础题,后者属于辨析、判断、鉴赏分析的能力运用题。前者基本属于无难度题,后者需要学生综合赏析的能力。

从两道题的得分情况来看基本在3.1—3.2之间,难易度比较适中。

二、 取得的成效。

第14题,学生回答的准确度较高,大多数学生能够进行准确判断,尤其是在填空给定的范围比较小的情况下,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该类知识点。但是,仍有部分学生表现出基础知识薄弱,如分不清律诗和绝句,甚至出现四绝、八绝,古体诗,国别体等说法,显然处于知识“盲区”,当引起教师的重视。

16题,大多数学生能根据题干的要求做出比较准确的答题方向的判断,且能基本明确诗歌中常见艺术手法的类型,答题时能有一定的规范意识,如:手法+举例+评析,说明学生在应试训练上的确有一定成效。

从学生答题的综合情况来看,该阶段,学生对诗词鉴赏部分的相关题型具备一定的应对能力,对与诗词相关的必备知识点已有一定积累,相关的文化常识熟记程度较高。

三、 存在问题。

从本次考察的三道题来看题难度较低,得分率应当较高,16题虽然有一定难度,但是因为答题相关的手法要点较多,从分值分配的角度考虑,按照1点2分,2点4分的方式配分,所以无形中大大降低了答题难度,理论上得分也应该比较高,但实际答题还是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手法判断的精准度不够。

学生脑海中有很多所谓的艺术手法,但是却不能相应给出明确回答。如,能知道“描写”,却不能判断是描写中的哪一类,答题时只能含糊其辞。

2、各种手法概念混淆。

一首诗出现了多种手法,不少学生只是根据所知概念胡乱瞎套,修辞与描写混为一谈。频繁出现类似“运用了动作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白描的修辞手法,环境描写的侧面描写……”等混乱表述。

3、手法与内容分析不能两相对应。

手法鉴赏的过程还要包含相关内容例举和相应评析。不少学生虽然给出了正确的手法结论,却不能找到正确的相关内容,实际也是对手法运用未能正确掌握造成的。比如,写了对比,却找不到对比的内容,明明说是人物动作描写,却举例“衣衫单薄”。

4、概括评析空话套话太多,没有针对性。

不同的作品表达的主题、情感总会有差异,尽管的确有些同类作品会有不少相似性,但是并非这些套话可以放之四海,答题时依然是要根据具体作品做出具体而有针对性的剖析。

5、表达不规范。

诗词鉴赏中会涉及不少术语的表达,这些手法概念是有规范表达的,尤其在考试答题时,必须一丝不苟,不能随意俭省,自创名词。如:环境描写——环描、侧面描写——侧描……

6、乱抄选项。

很多同学觉得15题的选择题中有不少相关有用的信息,鉴赏时可以加以借鉴,有时候也的确如此,但前提是你对15题的判断是正确的,你采纳的是与本道题相关的可用信息。如本次试卷中,15题的错误答案是c,但是在16题阐述中很多学生就采用了15题c中的相关内容,直接导致16题回答出错。

四、 建议和措施。

针对本次测试中关于诗词鉴赏部分考查的具体情况和出现的问题,个人以为后期诗词鉴赏训练可以适当侧重于以下几方面:

1、继续巩固基本文化常识,扫清基础障碍。

2、分类梳理常用手法,强化对应性训练。

3、增加诗歌鉴赏其它类型题的归纳和训练,熟练掌握各种题型。

洋泾中学华蕾。

五、一评分细则:

本大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写人记事类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考点涉及词语的解释、虚词用法和意义的判断、句子的翻译、对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等。

17、累:同“缧”,**(解释成“拘禁、囚禁、关押”也算对)

2019浦东高三语文一模诗歌鉴赏评分细则

四 诗歌鉴赏评分细则。题14 从体裁看,这两首诗都是近体诗中的绝句 七绝 1分 16 简析乙诗是通过哪些艺术手法刻画织女形象的。4分 四 8分 答案说明。14 1分 绝句或七绝。15 c 3分 16 4分 1 环境描写 或景物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白描均可 如 风劲 写出寒风凛冽,天寒地冻的景象 幽窗...

2019高三语文一模卷浦东答案

浦东新区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评分标准与参 一 80分。一 第1 6题 17分 1.引出本文论述的主要内容 文化血统论 流行的问题 引出下文 1分 揭示了 文化血统论 与 政治血统论 在本质上一样,都是应该受到抵制和批判的 1分 2 c 2分 3 片面追求 出身门第 学校的名气地位 对...

2019上海浦东高三数学一模试卷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6届高三一模数学试卷。一。填空题 本大题共12题,每题3分,共36分 1.已知集合,则 2.已知向量,平行,则 3.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组的系数矩阵 4.计算。5.若复数满足 为虚数单位 则 6.的二项展开式中的第八项为 7.某船在海平面处测得灯塔在北偏东方向,与相距海里,船由向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