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长宁高三语文一模

发布 2021-04-05 04:52:28 阅读 1163

2018学年第一学期长宁高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一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

3)杜甫《月夜》中,“,两句描绘出了作者想象中妻子独自望月怀人时的状态。

2.按要求选择。(5分)

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刘经理想提拔刚来半年的小李,副经理发来短信:“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材须待七年期。”

b.王老师在和同事意见相左时,总能小心地避开争议,团结同事,可谓“君子和而不同”。

c.陈教授做研究有时会参阅一些跨界的学术资料,他深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

d.老庄方正持重,可单位里仍然时有闲言碎语传入他耳,他不禁感慨:“树欲静而风不息!”

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

在技术伦理观层面,“以道御术”的观念始终统辖着技术活动的职业伦理意识、生态伦理意识和社会伦理意识。

中国古代诗意技术得以畅通无阻地顺利前行。

并在更高的层面上追求一种审美的精神境界。

在伦理道德全方位的规范和约束之下。

始终没有偏离“善”的轨迹。

a.④②b.④③c.①④d.③①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人为什么要讲道德李义天。

世界哲学大会期间**发布的“中国民众最关注的十大哲学问题”里,有这样一条:人为什么要讲道德?

说来话长。我们生活在一个道德的世界里。我们总是把生活中的人、事、物区分为“好的”或“坏的”,总是借助“善”与“恶”的视角来评价和理解这个世界上发生的种种情形。

道德的存在,帮助我们建立起较为稳定的人际关系、较为合理的伦理秩序,以及较为长远的社会预期。这就是人类数千年甚至数万年来的生活状态。

几乎所有的伦理学家都曾直接或间接地回答过这个问题,几乎每一位对生活有所经历和思考的普通人也会给出自己的答案。然而,这个问题之所以引人入胜,是因为当我们如此提问的时候,内心其实已经生出了另一个与之相关的问题:“人可不可以不讲道德?

”提出后面这个问题并不会让人感到愉快,但它却必须得到严肃认真的对待。这不仅因为两个问题其实“一体两面”,更是因为它们共同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事实,即道德乃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人们的反思和选择的产物。人类并非天生完美,更谈不上是一种始终向善的生物。

资源的有限、利益的排他、人情的纠缠,往往会影响我们,使我们即便懂得了道德的知识和原则,也依然不能按照这些知识和原则所提出的道德要求来行动。所以,我们不是“天生地”或“必然地”就生活在一个道德的世界中。我们赖以存在的道德世界,以及我们具体实施的道德活动,实质上,全是我们在“讲道德”与“不讲道德”的两可之间经过权衡、反思而选择了前者的后果。

这恰恰表明,人是具有能动性的自由存在者;道德是奠基于自由意志和自由选择的产物。相应的,“讲道德”成为人这种生灵不仅显著而且引以为豪的标志,也正是因为它构成了对人性本质的展示和呈现。

为了表明“讲道德”是人更愿意(或至少是经过教育和劝说之后更愿意)选择的生活方式,伦理学家给出了许多论证方案。其中一种典型方案是,将“讲道德”与个体的完善、集体的兴旺以及人类生活的繁荣联系起来;通过描述和阐释道德对人类的自我提升、自我成就、自我超越的关键作用而证明“讲道德”的必要性。这就是所谓的“崇高性论证”。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会强调伦理美德与实践智慧,为什么孔子和孟子会强调“仁义礼智”或“心之四端”,为什么康德会把“可普遍的道德立法”列为理性行为者的自由本质,为什么宗教家往往设计一些经由道德实践而获得解救的修行之途。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因为他们都试图表明,在推动人类走向崇高、臻于卓越的过程中,道德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论证方案可用于说明“人为什么要讲道德”。那就是“脆弱性论证”。与“崇高性论证”相比,后者的着眼之处不是个体的完善、集体的兴旺或生活的繁荣,而是个人的生存、集体的维系或生活的延续。

它的基本逻辑在于告诫人们,如果缺少道德,个体将无法继续生存,集体将分崩离析,整个人类生活将退回到“丛林状态”。原因在于,就其个体而言,人无论是在体力上还是在智力上都是极为有限和脆弱的。恰恰是这种有限性与脆弱性,使人必须通过某种方式联合起来,建立互相帮扶和约束的秩序,结成拥有一定规则的集体和社会,从而确保每位成员的安全与发展。

所以,功利主义者会强调道德对于趋利避害的基本人性的遵循与束缚,启蒙思想家会强调各种社会契约的设计及其合理性,而那些受进化论影响的学者则试图证明,我们这种“讲道德”的人类的存活与繁荣,只不过是因为我们在生存竞争中胜过了那些“不讲道德”的物种或人种罢了。

两种论证并非决然分隔。在回答“人为什么要讲道德”时,它们只是不同侧重的回答方式。对于许多影响深远的道德理论而言,其答案的内容往往兼而有之。

在一个思想偏好日趋多元、文明互动日趋频繁的现代世界里,我们需要更多的、有价值的论证方案来回应这个问题,激发人们的思考,从而展现道德哲学的魅力。

有删改)3.第④段中“一体两面”在文中具体是指。(2分)

4.第④段是如何证明“道德是奠基于自由意志和自由选择的产物”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4分)

5.能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3分)

a.如果我们讲道德,那么我们能建立起稳定的人际关系。

b.“人为什么要讲道德”是所有伦理学家都曾回答过的。

c.相关论证方案并非只有“崇高性论证”和“脆弱性论证”。

d.诠释道德,受进化论影响的学者比功利主义者更加客观。

6.下列不符合本文关于“崇高性论证”阐述的一项是( )3分)

a.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

b.真正的美德不可没有实用的智慧,而实用的智慧也不可没有美德。

c.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d.只有当我们遵守道德法则时,我们才是自由的,因为我们遵守的是我们自己制定的道德准则。

7.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5分)

人生树下王开岭。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语出《诗·小雅·小弁》,意思是说:桑树梓树乃父母所栽,见之必肃立生敬。

父母者,为何要在舍前植这两种树呢?答案是:“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朱熹集传》),即让子孙有衣裳穿、有家具使。

后来,“桑梓”便成了“故里”“家乡”的代称。

树非速生,非一季一岁之功,它耐受、持久、长命,伴着年轮涟漪和虬枝皴肤,它春华秋实、生生不息,像一位高寿的家族长老,俯看儿孙绕膝。所谓“荫泽”“荫蔽”“荫佑”之说,皆缘于树。有祖必有根,有宅必有树。

再穷的人家,也能给后人撑起一片盛大的荫凉。这是祖辈赠予子嗣最简朴、最牢固的遗产了。

幼时,父亲带我回山东的乡下祖宅,院子里有一棵粗壮的枣树,上筑鹊窝,下落石几。逢孩子哭闹,祖母便将房梁上的吊篮勾下,摸出红油油的干枣来。后来,老人去世,老屋拆迁,“老家”便没了。

虽非桑梓,但我知道,此树乃祖辈所植,在其下纳过凉、吃过枣子的,除了我,还有我的父亲,还有父亲的父亲……它是一轮轮人生的见证者,见证了他们从跌撞的蒙童、攀爬的顽少,变成拄杖的耄耋……

这样的树,犹若亲属。

老人们讲,闹饥荒时,都是树先枯、人后亡,因为果腹的最后一样东西,是树皮。人,只要熬到春天就不会饿死,这时候,树抽芽,野菜生,槐花、榆钱、椿叶、杨穗,都是好食材。

几千年来,凡户居,必在一棵大树下;凡村首,必有一棵神采奕奕的老树。无荫不成庐,无林不成族。就像民谣里所唱,“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

树,是家舍的象征,是地址的招幡。它比屋高,比人久。离家者,最后一眼看到的是它;返乡者,第一眼瞅见的也是它。

游同里古镇,听到一个说法:江南的殷实人家,若生女婴,便在庭院栽一棵香樟,女儿待嫁时,树亦长成,媒婆在墙外看到了,即登门提亲;嫁女之际,家人将树伐下,做成两只大箱子,放入绸缎做嫁妆,取“两厢厮守”之意(谐音“两箱丝绸”)。多美的习俗!

女儿待字闺中时,对那棵树的感情定是窸窸窣窣的微妙,那是自己的树啊,盼它长大,又怕它长大。想想吧,像儿伴一样耳鬓厮磨,像丫鬟一样贴身随嫁,多么私密,多么亲昵。

我若有女,必种一棵香樟。

如今的家业里,少了样东西:树。

没有了庭院,没有了供根深入的大地,只剩下盆栽、根雕和花瓶。“家”,失去了树荫的覆护,光秃秃地曝于烈日下。我们解除了与草木共栖的古老契约,我们告别了在家门口折朵撷果的实用和浪漫,我们放弃了对一棵树、一株花的亲近与认领,我们失去了对四季和年轮的细辨……

树,在马路上流浪。我们只是乘车迅速地掠过它们。它们身上,没有我们的指纹和体温,也没有儿童的笑声和攀爬的身影。

人和树,亲情已断,形同陌路。

那年去贵州,遇一苗寨,叫岜沙,据说这支部落是蚩尤的后代。它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林子可真密啊!

那些人、房子、生活,全是躲在翠绿里的。撞见人,感觉他不是走出来,而是像泥鳅一样,突然从绿潭里钻出来。

岜沙,即苗语“草木茂盛”。

最触动我的,是岜沙人的葬礼。一个婴儿降生时,村民会替他栽一棵树苗,祈祝他像它一样茁壮、正直、坚韧;待他年迈去世,家人就找到那棵树,凿空做棺,去密林深处下葬,不设坟头、不立墓碑。最后,在平填好的新土上,埋下一棵小树苗,预示生命再次启程,也象征灵魂的回家之桥。

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这一切,要赶在太阳落山前完成。

这是我听过的关于人和树最好的故事。

那天,夕阳西下,听着山风和鸟鸣,我坐在岜沙的石头上,心想——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应有一棵关系亲密的树。至少一棵。我们要在大自然里,找到自己的亲属,找到自己的根和床。

有删改)8 .分析第①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3分)

2019长宁嘉定高三语文一模答案

1.5分 1 清辉玉臂寒 2 落花水香茅舍晚 3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2.2分 d3.3分 c 4.2分 中文输入系统网络俗语 脏话 不规范简写泛滥。评分说明 中文输入系统 1分,网络俗语 脏话 不规范简写泛滥 1分,意对即可。5.2分 c6...

高三语文15 16长宁一模

长宁区2016年高三语文一模试题。一 阅读 80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1 6题。17分 屠呦呦研究员凭借青蒿素的抗疟疾功效,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但令许多人困惑的是,青蒿素却不是来自青蒿。提取青蒿素的原植物,在植物学上叫 黄花蒿 植物学上叫 青蒿 的植物反而不含青蒿素。对此名实问题,植...

长宁区2019届化学一模卷高三

2016届长宁区高三化学教学质量检测试卷。请在答题卷上答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ba 137 na 23 mg 24 fe 56 al 27 32 cu 64 第i卷 共66分 一。选择题 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