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重构

发布 2021-03-12 12:17:28 阅读 7468

茅阳二小李宏。

一、语言能力习得的基本途径

要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必须遵循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那么小学生语言能力习得的规律和基本途径是什么呢?

(一)要充分发挥诵读的作用。

学习母语靠学生大脑中的语言功能体系,以大人的语言为“范本”。一般都是先学会听,再学会说的,即先理解别人用语音表达的语义(感受、领悟、积累),再把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运用别人能听懂的语音说出来(运用)。即遵循“外部语言转化成内部语言”的规律。

他们的口语能力是在与大人及小伙伴们的交际的语言环境中习得、发展的。如果认真审视儿童书面语学习的过程,就不难发现,学生所缺的正是这种口语习得阶段中的交际环境。这一欠缺,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是通过对课文诵读来补充的。

学生反复不断地诵读课文,实际上等于是作者在反复不断地向读者提供语言刺激信号。诵读能传情、塑声、丰富形象,一定程度上等于了交际环境。诵读的独特功效即在于它能把一个活生生的,具有有机联系的书面语言系统“内化”在大脑之中,使语文学习过程变成类似口语的习得过程。

1 读进去。充分发挥儿童先天对语言的敏感性,通过反复朗读,将课文入于眼,看清字形、词语、句子,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验作者当时的情绪,做到我心入书,书入我心。简单地说,就是一边读一边想,读着什么想着什么。

“使其言若出吾之口,使其意若出吾之心”,达到“形入心通”、“感同身受”的境地。

2 记得住。读过的东西只有记住了才能变成自己的。老作者巴金十来岁就能背出包括《古文观止》在内的许多篇文章。

他在谈及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海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地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是怎么一回事了。”大作家茅盾背诵《红楼梦》……背诵积累,读进去是基础,记得住是关键。

有些学生对学过的课文当时能会背诵,可是过一段时间却遗忘了,也不再去温习,这是学语文的大忌。正如张中行先生所说:“你不读,或读而不熟,有了意思,可用的表达框架茫茫然,拿起笔就难于得心应手。

反之,多读,熟了,笔未着纸,可用的多种表达方式早已蜂拥而至,你自然可以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要想记得住,必须与遗忘作斗争。对于好的文章和片断应情有独钟,多次见面,在头脑中留下“斧凿”的痕迹。

唯其如此,应用才会如囊中探物。

3 用得出。在语言习得的“内化外化”的过程中,“内化”是基础,没有这一基础和条件,便不能“外化”或没有好的“外化”。人类的语言现象是极其丰富和复杂的,在培养小学生语言能力时,不应该要求也不可能做到毕其功于一役,要经历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从不断增加的量上获得质的飞跃。

我们只要留意就会发现,幼儿要表达的意思,起初总是用杂乱的词语组合形式说出来的。这时,**往往一遍遍地说给他听,提供正确表达的范例来教他说话。幼儿在反复的仿说中,努力重组自己的语言,最终形成规范的表达形式。

苏教版小语教材十分重视读写结合。既注意了“学文如聚沙”的渐进性,又注意了“反复习染”的有效性。一是安排了长线结合。

即通过熟读、背诵课文,储备语言材料,到了该表达的时候,把一些语言材料从“语言仓库”里挑选出来。二是安排了**结合,每篇课文视其自身的特点及该阶段的作文要求相机安排“小练笔”,让学生模仿其中的句式、段式、立意和写法等,促使学生积极借鉴,迁移运用。

(二)要给学生拓宽语言能力习得的途径。

美国教育家科勒涅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小学生的生活积累与发展语文能力的关系非常密切。

凡是广泛接触社会,经常与众多的人交往,并参加丰富活动的学生,生活积累就多,知识面就广,有益于听说读写的能力的增强。有根据认为,现今的儿童形成语言的能力比以前为早,其原因是不仅在校内学习语言,而且还能通过影视、广播、录音等渠道获取语言信息。这就告诉我们既要重视课堂教学,还要将学生的语文学习延伸到校园、社会、家庭,给学生大量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习得。

由于语言习得是多通道的,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大语文教学观,用现代教学思想,指导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地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扩展,鼓励他们多读美文佳作,多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使学生积累生活经验、积累情感经验、积累语言材料,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以达到文化底蕴的日渐厚实。语文活动课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好阵地。利用活动课可以开设听力训练课、口语表达训练课、佳作欣赏课、日记交流课……此外,古诗文背诵、成语接龙、课本剧表演等等,都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爱好,促进学生语言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语文课是语言文字训练课

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是什么,至今仍在**之中。但是毫无疑问,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语文课应是语言文字训练课。

张田若先生说:“加强语言文字训练,使语文科反朴归真,提高质量,是当务之急。具体的说就是要加强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的训练。

”苏教版小语教材运用“减法思维”对语言文字训练的目标精练地概括为“识、写、读、背、作、习”六字。也就是说真正的语言文字训练课应以学习语言、发展语言为目的,老师教给学生的应是“语文”的本身,至于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人物特点等“关于语文”的那些东西可以在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予以渗透,而不是拿出来当作训练的主要目标。张庆先生认为:

语言文字训练不是一招一式,也不是语文教学的某个阶段,而是一个“过程”,一个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过程。说得具体一点,就是在教师在指导下,学生对范文语言的感受、领悟、积累和运用的过程。在实际操作中,应摒弃繁琐的内容分析,以读书训练为“经”,以字词句的基本功训练为“纬”来组织阅读教学,将字词句的基本功训练寓于读书训练之中。

强调把读书贯穿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实质上是让阅读的主体——学生去原原本本地老老实实地读书,充分地感受阅读的客体——课文,使语文学习过程变成语文习得过程。“寓识于读”、“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句的意思”、“通过反复诵读来通晓其表达规律”,这些成功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把字词句的基本功训练寓于读书训练之中,比老师的讲解分析效果要好得多。当然在读书过程中并不排除对有些精彩词句的咀嚼品味,只是不要搞得过滥;过滥,一篇好文章就很难给孩子留下具体鲜活的印象。

目前,在语言文字训练上主要存在着以下两种偏差。

偏差之一:大量做练习。一堂课,抛开语文课本,大黑板接小黑板,一黑板接一黑板,也就是变“满堂讲”、“满堂问”为“满堂练”。

出现这种情况的老师对“语言文字训练”还没有真正理解,认为只有做题才叫“训练”,读书感悟则不是训练。忽视了在读书中识字,在读书中理解词语,在读书中掌握基本句式,在读书中吸收、内化语言材料的作用。

偏差之二:人为地干扰学生读书入境、入情。突出地表现在当学生读书兴趣正浓,情感非常投入时,突然让学生进行字、词填空或造句等训练。

例如,有位老师教学《白鹭》一课的第5小节,这一节主要赞美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当时全班学生正在投入地读“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的结构,那铁色的长喙……”老师忽然打住学生,让学生用“那……那……那……造一个排比句,学生被痛苦的从美妙的读书情境中拉出来,顿感索然寡味。明智的做法是在感情朗读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迁移运用。

三、重建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尝试

对于“教学模式”的界定,虽然众说纷纭,目前尚无定论,但比较接近的看法还是有的,那就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或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结构框架和可以操作的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理论的一个课题,也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繁琐分析是造成语文教学耗时多、效率低的根源。要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提高训练的效益,就得打破以繁琐分析为特征的旧模式,构建一个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的新模式。那么新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特征呢?

我认为:1、有明确的语言训练目标。2、有清晰的训练层次。

3、体现主体内化精神。4、简明、具体,便教利学。

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是怎样的呢?根据苏教版小语教材创造出的新方法,归纳众多老师所上的模式探路课,现分述如下:

(一)识字教学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苏教版小学教材把识字和写字放在重要的位置。就其识字形式来看,主要有两种:

集中识字。集中识字主要安排在“识字”教材中,第二册至第四册共安排6个单元24课,有看图读韵文识字、字族文识字和按汉字造字规律识字(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这部分教材编写挖掘了祖国文化遗产,依据汉字构字规律,结合儿童的认识心理特点,具有鲜明的特色,形成了“指导看图——指导诵读——指导写字”的教学模式。

即通过观察图画,运用自身的生活经验,把图画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通过诵读,实现“文熟字悉”,培养学生对音韵的感知,积累语汇;通过描红仿影把字写好。

分散识字,主要是随课文识字。根据儿童学习汉字的规律,形成“寓识于读——识写结合——描仿入体”的教学模式。具体地说,就是初读阶段,在读书中识字,即在反复读书中读准字音,又在读书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及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字义,描仿字形;精读阶段,巩固字音,加深理解字义,临写字形;熟读阶段,继续巩固字音,学习运用词语,默写字形。

单就“描仿入体”可细分为三步:一看,看清字形(结构、笔顺),熟记关键;二写,先描线,再仿影,最后临写;三对照,对照范字,找出不足,再练提高。

(二)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它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主阵地。

初读阶段,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课文语言。过去初读课文往往是一遍了事,因而不大可能读得正确、流利,也不大可能在学生头脑里留下深刻的印象。现在要提高初读课文的要求。

第一步:正确认读。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反复地读上几遍,以求认识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

第二步:整体感受。在正确认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朗读课文,从整体上全面感受课文的语言材料,初步感知课文的意思,为精读打下基础。

如果课前安排了预习,初阶段应以检查预习为主。

精读阶段,让学生仔仔细细地读,品味品味,领悟课文的语言。其主要任务是感悟作品语言,消化吸收语言,积累语感经验。第一步:

循文明像——着手于语言形式,进而领悟文章内容和思想感情。第二步:体情悟道——着眼于语言运用,在掌握内容体悟感情的基础上领悟语言是如何被运用得恰当传神的,既明确表达的道理,又掌握表达的技巧。

熟读阶段,强化语言积累,促进语言运用。第一步:背诵积累。

抓住语言材料,积淀语感经验。第二步:迁移运用。

围绕读写结合点设计适当的训练内容、方式,指导学生进行迁移练习,从而将课文中关键的精彩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组织结构等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对于一些典型的课文可以引导学生品评,也可以引导学生复述,这些做法都有利于熟读阶段任务的完成。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重构

姚村镇寨底学区。依照镇中心校推广的 三主六环节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重构我区小学数学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一 基本训练激趣导入。采用 以旧引新 的办法,从准备题过度过 尝试题 发挥旧知的 迁移 作用,为学生学习解决尝试题铺路搭桥。这一环节可视教材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

常见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常见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或模式。1 以培养自学能力为核心的 学 导 练 教学模式 2 以情境体验为核心 以训练朗读为重点的 导读 练读 评读 赏读 教学模式 3 以方法指导为核心的 方法渗透 领悟 小结 运用 教学模式 4 以获取信息 积累语言为核心的略读课 自主阅读课教学模式 5 以体验 为核心的 ...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思考

摘要 新课标提出教学中体现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语文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适应新课标 新课程的需要,在具体的课堂操作中探索新的教学策略已成为当前教师的首选课题。关键词 转变 探索 把握规律 激情引导 创新模式。语文教学具有基础性 综合性 情感性的特点。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