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小组展示质疑对抗(6分钟左右)
1、小展示:小组在各自区域展示学案全部内容,c类学生负责书写,b类学生负责讲解,a类学生负责补充。
2、大展示:只展示学生有疑问、困惑、易错易混、不会的内容,学生已会的不展示,自己能学会的不展示,学生都不会的不展示。
五、变式训练反馈调节(8分钟左右)
这是第二次的集中反馈,学生经过了前面的自学,解决了尝试问题,还没有从本质上抓住问题的特征,有必要进行巩固。这一层次教师要通过变式题的训练使学生从本质上了解所学知识,从多角度掌握解题的方法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的思维掌握解题技能技巧的目的。教师也可以从这次训练中发现前面没有解决的问题作进一步的明确。
六、分层测试效果回授(8分钟)
独立作业是一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设计不同层次的独立作业题,包括基础题、综合题和拓展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学习都有所得,都能从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感受。这样设计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教师也能从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反思自己教学中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指导学生和改进教学。
基本模式的变式。
这只是一个基本模式,由于教学情况是不相同的,生搬硬套一个模式是不科学的。因此以上六步的操作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应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情况以及教学条件的变化而灵活应用。增加一步或减少一步,几步合并均可以。
但“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基本特征不能变。因此,从基本式可派生出许多变式。
变式1调换式。
把基本式中某几步调换一下。例如,第二步自学课本与第三步尝试练习可以调换一下。出示尝试题后,不叫学生先看课本,而让学生先做尝试题。
尝试解题之后,再让学生自学课本例题加以对照,检验尝试结果。
这样调换的条件是学生解答尝试题有一定的基础,估计独立做尝试题困难不大。这样调换的优点是不受课本束缚。促使学生更主动地去探索,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同时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出示尝试题后,学生急于想试一试,如果硬要学生按部就班先看课本再尝试,反而会影响他们的积极性。
变式2增添式。
根据教学需要,可以在基本模式上增添一步或几步。例如在出示尝试题后可以增添一步学生讨论。出示尝试题后,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有的胸有成竹,有的模模糊糊,有的一知半解。
这时如果先学生议论一番,互相可以得到启发,有利于尝试练习。这种议论可以采用三三两两的自由议论式。
变式3结合式。
学生熟悉了本模式教学以后,基本的模式就不必分得那么清楚,可以有机地结合进行。如出示尝试题后,可以把自学课本和尝试练习结合起来,也可以一边自学课本,一边就动手做尝试题。可以把学生讨论与教师讲解结合起来,老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把讲解的内容穿插到学生讨论中去。
变式4超前式。
小学高年级有时内容较多,课堂教学时间不够,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了超前式。也称课外预习补充式。
使用此模式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一)、尝试指导原则:它包括学生的尝试和教师的指导。应明确学生的尝试不是盲目的,而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步骤地尝试。
二)、反馈原则:学生尝试的结果要及时反馈、及时矫正。有针对性的调节教学,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这样可以大大改善学习进程,它是目标达成的必要保障。
三)、准备铺垫原则: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必须要发挥旧知的迁移作用,有“以旧引新”的办法去解决尝试题。为此出示尝试题不能太突然,事先必须做好铺垫工作。
四)、差异性原则:在承认差异的前提下,进行多层次评价(分层测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激发其潜能。
五)、合作互补原则: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班级集体的有利条件,加强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和互相补充。(兵教兵)几个细节的操作:
怎样出示尝试题。
这一步是提出问题,也就为学生尝试活动提出任务,也是确定尝试的目标,让学生进入问题的情境之中。思维始终是由问题开始的,有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问题是教学的基础,从是促进师生交往的核心。
提出尝试题是尝试教学的起步,起步好坏将会影响全局,所以编拟、设计尝试题是应用尝试教学法的关键一步,是备课中应当着重考虑的问题。尝试题有三方面的作用:
1、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求。
2、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自学课本的兴趣。
3、通过尝试题的试做,获取学生自学课本的反馈信息。
尝试题一般有5种设计方式。
1、同步尝试题:
它与例题同类型、同结构、同难度、只改变内容、数字。一般情况下都采用同步尝试题,以减少坡度,使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后能举一反三,自己解决尝试题。
2、变化尝试题:
它与例题的内容、形式、结构有些微变化,难度大致相同。
3、发展尝试题:
它较例题略有变化,难度也略有提高。如果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了,同步尝试题对学生来说,已毫无困难,可用变化尝试题和发展尝试题。
4、课本尝试题:
它以课本例题做尝试。一般是教材难度不大,估计学生没有自学课本也能自行解决。但只能偶尔用一次,给学生一个意外的惊喜。
5、学生自编尝试题: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编出尝试题。如在这两步应用题时,教师先演示:教师一手拿5枝红铅笔,另一手拿3枝黄铅笔,然后两手合起来,再拿出2枝铅笔送给小朋友。
学生观察老师的演示后编出题目上:“老师有5枝红铅笔,3枝黄铅笔,送给小朋友2枝,还剩多少枝?
总之,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决定设计哪种尝试题。难易要适度,太容易了,学生会浅尝辄止;太难了,学生会望而却步。
怎样指导学生自学课本。
如果说,出示尝试题是尝试教学法的起步,那末“自学课本一应是起步后学生探索知识的阶梯.在“自学课本”这一步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它同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本的示范作用将会有机结合起来。因此这一步,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看看书,而是一个复杂重要的教学过程。
1、现行课本已注意培养学生自学,例题常配有插图、说明、解题分析、思考过程的旁注等。在“自学课本,这一步中,起码要求学生初步看懂例题与旁注。自学课本的时间可适当长些,采取半扶半放的方式。
2.“自学课本”前要诱发学生的兴趣。
出示尝试题后,教师进行启发谈话,启发的方式要多种多样,新颖有趣,有时要出其不意,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用自学思考题引导学生看书。
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自学思考题加以引导,以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和理解教材的能力。
4.“自学课本”的指导要因人而异。
由于教材要求不同,学生基础不同,学生自学能力的不同,所以自学课本的指导方式也有所不同。一般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扶着走”。在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刚开始自学,如果上学生独立去自学,困难较大。这时,要立足于“扶”。
第二种:“领着走”。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就不必再扶着走,可以领着学生走。
另外是“半扶半放”的办法。在自学课本前,教师要先作指导,看课本时要着重看什么,解决什么问题,也可先作适当的讲解.;扫除学生自学中的障碍。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作点援。
怎样安排尝试练习。
出示尝试题是诱发学生自学课本的手段,尝试练习则是检验自学课本的结果。又为后面两步(学生讨论、教师讲解)作好准备。教师要根据学生在尝试练习中反馈的信息,组织学生讨论然后进行重点讲解。
学生尝试练习时,教师要勤于巡视,一方面及时了解学生解题情况,掌握反馈信息:另一方面及时辅导差生.“尝试练习”除了做尝试题外,根据教材特点,也可动手操作尝试·例如,教学“环形面积的计算”时,根据尝试题的要求,先让学生在预先做好的一个大圆上画同心小圆,并用轴对称对折的方法剪下小圆,在操作尝试中悟出道理后,再去做尝试题。在形体知识教学中必须重视操作尝试。
怎样组织学生讨论。
“学生讨论”这一步,要求学生说出算理或解题思路,以验证自我尝试的正确性。运用本节课所教的法则、结论,才能做对尝试题,因此讲出做对的道理就是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容易做错的地方,也就是学生学习感到困难的地方,因此说出做错的原因,也就是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讨论时,不能“就题论题”,应该联系预先布置的思考题进行。
怎样进行教师讲解。
教师从前面两步——“尝试练习”和“学生讨论”中得到学生理解新知识的程度的反馈信息,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地重点讲解,这是保证学生系统掌握知识的重要一步。
现在是“先练后讲”,由于教师讲解的时间、条件改变了,讲解的内容、要求和形式也要随之改变。
前面已经介绍,“学生讨论”一般采用作业评议式的讨论,教师讲解不必另起炉灶,可以因势利导,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
作业评议式的讲解,是对学生尝试练习中的正例和错例进行评讲,分析做对的道理和做错的原因。做对的道理就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做错的原因就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因此,这种讲解针对性强,抓住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这种讲解最符合学生的心理,学生讨论后,急于想知道谁对谁错,为什么做对了,做错的原因又是什么,作业评议正符合学生的需要。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摘要 小学数学课的 高效课堂 是在数学教师的精心策划 积极组织 严格训练和认真指导下,为着一定的教学目的,达到特定的教学指标,按照一定的原则,依据一定的组织方式,将全班学生划分成若干个与全班学生整体息息相关,保持紧密联系的,并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小单位 学生小组的一种学习活动方式。关键词 高效课堂 教学...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依照学校关于打造高效课堂的指导意见,为配合学校打造高效课堂的活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开展校本研修活动,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树立全面的教学质量观,推动学校教学工作的整体进步。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特制定黄家塘小学数学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试行 供数学老师参考,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一 课前预习准备 ...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上传 王刚更新时间 2012 6 4 20 39 03 一 基本训练激趣导入 5分钟左右 这一步是为学生先学打下基础,是学生进行 自学 前的准备阶段。对解决尝试问题的基础知识先进行准备练习,然后采用 以旧引新 的办法,从准备题过度过 尝试题 发挥旧知的 迁移 作用,为学生学习解决尝试题铺路搭桥。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