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宇宙的微观世界。
学习目标:1. 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的。
2. 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和原子的结构。
3. 初步了解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学习过程:
一.引入课题。
本节课我们学习宇宙的微观世界,板题。
学习目标是:
二.出示学习目标(投影)
三.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p4---7 内容,重点看加黑的内容,并把关键的字词用笔画下来,10分钟后检测,比谁做的最快最好。
四.检测。(时间15分钟)
1.宇宙是由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中。
2.把保持物质的微小粒子叫做 。通常以做单位来量度。
3.物质一般以的形态存在多数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时体积例外 ) 液态变成气态时体积 ;物质的状态变化时, 发生变化 ,主要是由构成物质的分子。
在上发生了变化。
4.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分子间距最小的是 ,最大的是 ;分子间的作用力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5.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又是由组成的。
6.原子的结构与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 ;原子核是由和组成的,原子核的周围有一定数目的在绕核高速运动。
7.纳米是一个单位,符号 。1nm= m
五。后教:1、小组讨论,更正。
2、可能存在的问题:
分子的概念,强调:原来的性质。
原子的结构:(板书质子(+)
原子核:原子: 中子(中性)
电子(一)六.作业p8 2 3 4
二质量。学习目标:
1. 掌握质量的初步概念和单位换算。
2. 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
学习过程:一. 引入课题。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学习一个新的物理量---质量。
学习目标是: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p9—11的内容,同时思考下列问题,10分钟后背会下列概念。
1. 什么叫质量?
2. 质量的单位有哪些(从大到小)符号分别是什么?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3. 测质量的工具有哪些?实验室常用工具是什么?
4. 天平使用之前有哪些要求?
5. 天平的使用的步骤?
四.检测。.5×104g= kg= mg
3×105kg= t= g
2、下面四种情况中,铜棒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是( )
a、把铜棒轧成一薄铜片。
b、把铜棒加热到3000c
c、宇航员将铜棒带到月球上。
d、钳工用锉刀对它进行加工。
3、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 ,不能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到天平中。
4、找1名学生到讲台上做:测1小石块质量,其他学生注意观察他的操作步骤。
五、后教。1、通过检测题2引导学生总结: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与物体的形状、温度、状态、地理位置无关。
2、通过检测题4,引导学生归纳。
天平使用步骤: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橫梁平衡。
3.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真到橫梁恢复平衡,这时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教师重点板书:
一放:天平---水平台上。
游码---零刻线处。
二调:平衡螺母---橫梁平衡。
三测:左物右码,加减砝码(从大到小)移动游码。
四读:m物= m码+ m游。
六.作业。p12 1---5
三.密度。学习目标:
1. 掌握密度的概念。
2. 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计算。
3. 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和换算。
学习过程:一. 引入新课。
本节课我们学习---物质的密度,(板书课题)
学习目标是:
二. 学习目标(投影)
三. 自学自导。
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13---16页的内容,看懂实验**的内容,同时思考下列问题:
1.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 填表。(2)画图像。(3)结论。
2. 什么叫做密度?
3. 密度的公式是什么?每个字母的意义及单位是什么?
4. 密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5. 了解小资料中物质的密度值。
如ρ水=1.0x103kg/m3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6.会模仿16页的例题做类似的计算题。
10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以上问题。
四. 检测。
1、水的密度是 kg/m3= g/cm3.冰的密度是0.9×103 kg/m3,读作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2、一块平放的砖切去一部分后,剩下部分砖的质量 ,密度 ;冰熔化成水后,其质量 ,密度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做课后p17页1题。
五. 后教。
更正,讨论引导。
让发现有问题的同学上堂更正,直到没问题为止。
提示:水的密度表示的意义根据定义说。
老师引导学生归纳计算题的格式:解:公式代人结果答。
六。 作业 17页 3 、 4 、 5 、 6(选做。
四测量物质的密度。
学习目标:1. 熟练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
2. 学会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3. 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学习过程:一. 引入课题: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不同物质的密度不同,怎样才能知道物质的密度是多少呢?今天一起来学(板书)
二. 学习目标是:(投影)
三. 实验指导:
1、怎样测固体(如石块)的密度?
2、讨论实验方案。
1) 独立思考1分钟。
2) 小组交流。
3) 汇报方案,设计实验**。
3、 实验。
1)检查器材,引导学生:认识量筒,读数:视线与凹面相平,倒入“适量”的水,适量:最少要淹没石块,最多放入石块后不能超过量程。
2)实验,记录数据。
四、后教。1、思考:
若先测石块的体积再测质量会出现哪些问题?
若测盐水密度时实验步骤颠倒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2、讨论回答:
a石块上沾上水,使质量偏大ρ值也偏大。
b沾水的石块放进托盘违反了操作规则。
c测盐水密度时若先测空杯质量会使体积偏小,密度值偏大。
3、 小结:
测密度原理:ρ=m/v
五、作业:实验报告。
五密度与社会生活。
学习目标:1、知道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了解密度知识的应用。
2、了解密度受温度的影响规律。
3、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
学习过程:一、 引入课题。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学习密度与社会生活
学习目标是:
二、 出示学习目标。
三、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p21—24的内容,同时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并背会。
1. 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2. 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是什么?哪一种物体密度受温度影响最大?
3. 风是怎样形成的?
4. 夏天,空调一般安装在窗的上面,而冬天暖气片一般安装在窗的下面?为什么?
5. 水遵守“热胀冷缩”的规律吗?举例说明。
6. 什么叫做水的反常膨胀?
7. 怎样利用密度鉴别物质?
10分钟后检测。
四. 检测:
1. 指名学生回答 1 . 2 .3 题,估计问题不大。
2. 指名学生回答4,苦发现有问题让同学们更正。并引导学生归纳。
夏天,空调安装在窗的上面,上方的空气遇冷,温度降低,体积变小,密度变大,而下降,温度高的热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再遇冷再下降,从而使整天个房间温度都比较低。
那么,冬天,暖气片安装在窗的下面,下方…….
指名学生回答)
3. 指名学生回答 5 . 6 . 7
估计水的反常膨胀,问题比较大,引导学生分析:
1) 0oc~4oc 温度升高,体积变小,密度变大,热缩冷胀;4oc时,体积最小,密度最大。
4oc~100oc,温度升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热胀冷缩。
2)强调:利用密度可以鉴别物质,但要准确鉴别物质,常常要多种方法并用。
作业:p24 1—4 、 5(选做)
复习:第十一章概念。
洋思模式教案
主备人 参与教师 课题。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课型。学生实验课。见温度计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执行时间。课标要求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了解它们的使用方法和测温范围,会用常。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通过观察和实验了...
洋思教学模式 初三历史习题
初三历史习题。第12课新航路的开辟。预习 1 西欧人开辟新航路的动机是什么?新航路是怎样开辟出来的?2 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练习 一 选择题。1 西欧人开辟新航路的根本原因是。a 寻求财富b 东西方 受阻。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技术上的进步。2 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首先出现在...
洋思物理课堂模式
洋思物理课程应用模式。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课堂教学模式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基本应用程序。一 揭示教学目标。1分钟左右 目的 使学生一开始就知道本节课将学习哪些内容,达到什么目标。步骤 1 告诉学生本节课将学习哪些知识或方法。2 提出重点和非重点知识的学习要求。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事项 1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