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说:教学有方,教无定法。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创造过程,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师不能采用一种绝对固定的方法和形式组织课堂教学,但在某一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有时会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呈现一种相对固定的结构形式和程序形式,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语文课本中,说明文是学生必学的文体之一。从传统教学中,我们感觉教学说明文时,课堂气氛是死水一潭,学生是昏昏欲睡,而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这一切由于说明文在表达上重在说明事物的特点、性质、成因、作用等;在语言上注重科学性、准确性,缺少生动性;在内容上比较浅显易懂,叙事性、故事性较弱;在教学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又较抽象、枯燥。
我们在进行这种文体的教学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通过优选、提炼、概括,逐步形成了一种“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以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活动为逻辑起点,以民主的师生关系为保障,以学生的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为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读六步教学法”组织教学,具体步骤如下:
一)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字词障碍。
这一步骤中,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新课开始,导入要注意主动性,而且形式新颖有趣,具有启发性,往往就能很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把学生引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中去。
导入的方法很多,有情景导入法、介绍时代背景导入法、故事导入法、问题导入法、猜谜导入法等等。
如:《中国石拱桥》,我们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桥的资料,并把它画下来。上课时,学生的“作品”通过**展示仪在屏幕上显示:
有南京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广州海印大桥等。这些桥都气势雄伟,具有现代气息。这时我们可以说:
同学们,这些桥都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他们应该是都属于哪类型的桥呢?这类桥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今天我们就走进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的文章---中国石拱桥》。这样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一旦入境,自主学习的欲望就油然而生了。激情导入不宜过于烦琐,以达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目的,时间在3-4分为宜。
2、初读课文,确定目标。
在初读课文时,学生应发现自己尚未掌握的字词,借助注释、工具书求得新知识,也可向教师求教;教师应给予每一个学生以足够的阅读时间,让每一个学生能完整地了解课文的大意,初步感受课文的内容。
初读课文,一方面积累有价值的字、词,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二是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三是根据文章特色确定学习目标或学习重点。确定学习重点的方法一般有两种:
①目标筛选法:让学生根据文体的特点、文章的特色思考:本文需要掌握哪些内容,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进行筛选,确定重点。
②目标讨论确定法。当学生确定的学习目标游离学习重点时,教师要适时点拨,相机引导,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征求学生的意见,共同讨论确定。
二)粗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意。
在学生自主预习,初读课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和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再粗读或浏览课文。
教师提出的问题最好预先设计,便于学生整体理解课文。例如《苏州园林》一文,可以提出下列问题:1、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其总体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2、总结每个自然段的大意,理清文章结构。《故宫博物院》一文我们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画出文中有关的方位词。并理清游览路线。《大自然的语言》一文:
我们可以设计如下问题: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这些问题的设计和提出有利于学生对整篇课文的理解和把握。
学生浏览课文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来整体把握全文。
三)品读课文,自主欣赏,理解课文内容。
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深入研读和欣赏课文,如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最感兴趣或感受最深的内容(或字、词、句、段)进行朗读,并说明自己喜欢的理由。对于精彩的段落也可以引导学生采取包括分角色朗读在内的多种形式进行反复的诵读,这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欣赏品评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思考可以完善甚至代替老师的结论,学生精彩的见解和独特的感受应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精彩段落的诵读又可以使学生更深的融入到作品中,极大地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
首先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或感兴趣的文段,或全篇或某一段;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细读课文,可朗读、默读,可自己读、小组齐读。给学生提供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以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
读时一般分两步走:①自主阅读。学生围绕目标自读课文,可以随时总结收获,可以提出疑问;可以赏析,可以批注,给其留出较大的阅读空间。
时间一般控制在 15 分钟左右。②合作交流。学生带着自己的收获和疑问回到学习小组中,按照分工交流。
记录员把组员的收获和最有价值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在班内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教师作为参与者,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选择、回答,遵循“无错误”的原则让学生自由、大胆的发言。同时教师要相机引导,及时点拨,思路跟着学生走,勇于推翻原来的教学设计。
例如涉及到语言时,要引导学生赏析;涉及到说明方法时,能举例并分析其作用……当学生的思路偏离学习重点时,要善于点拨、引导;当学生思路不畅时,要善于牵线搭桥。
这一环节的设计,能把大块的时间留给学生,把发言权、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其逐渐学会读书,学会合作,学会交流,提高自己读、说等语文综合素质。
四)研读课文,质疑问难。加深内容理解。
在深入阅读和分析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及时引导学生就课文发现和提出问题。学生既可以提出课文理解上的疑难,也可以就课文内容或写作方面进行大胆质疑,甚至提出改写的意见。学生的质疑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确有所疑,提出初读课文时的疑难之处,求得班集体的帮助;二是明知故疑,提出初读课文时自己感到有价值的问题,供师生思考;三是提出不同见解,对课文或注释发生疑问,望能讨论解决。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应具备即时组织能力,将学生的众多问题纳入落实课文教学目标的轨道,围绕教学目标,以学生的质疑为抓手,组织学生有序地研读课文,有效地解决疑难问题。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轻易就下结论,或者进行简单地否定,可以先交由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合作解决,教师也可以作为学习的一员平等参与讨论。这一环节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在共同的讨论学习中,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自读课文,熟读精思,深入理解赏析。
这一步骤可在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或熟读记诵,或深入赏析,或延伸思考,或即时迁移……这一步骤中,可以是学生的继续“发现”,也可以是教师高屋建瓴的讲解。必须注意的是,一定要让学生比前“四读”时有更为明显的“获得”。
六)回读课文,收获评价,总结学习内容。
1 、回读课文。让学生自由的读,把朗读与理解结合起来。针对全篇或其中的某一片断,再读,读出文章的内蕴,领会其实质。
运用涵泳、辨析、揣摩、体察、训练等方法,使学生对文本做更深层次的剖析、感悟。例如学完《中国石拱桥》后,让学生画一画赵州桥,学生不是把小拱放在远离大拱的两端,就是画在大拱的正上方。然后再打开课本,结合图来体会“两肩”的准确和形象,为什么不能用“两端”或“两边”。
久而久之,学生的理解能力、赏析能力必将获得较大长进。
2 、拓展迁移。学生的生活经验、个性气质不一样,对材料的理解感悟也不同,那就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映。如对文本中的重点段落做出富有想象力的反应甚至是“突发奇想”;或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比较;或为文本的内容和表达另作设计;或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等等。
一方面巩固了知识,一方面使语文学习与学生自己的个性相联系,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充分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积累,能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这是课堂教学中知识和方法的梳理与归纳,也是学生阅读后思想认识的提高与情感的升华阶段。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像原先那样要求学生“你应该学到什么”、 你应该记住什么”,而要积极引导学生归纳一下自己通过阅读学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可以是情感认识,也可以是知识的积累,还可以谈在写作上的启示等等。我们相信,只要给予学生发言的机会,学生的发现会远比我们想象的丰富得多,而这些内容又正是我们阅读和教学的目标之所在。
当然,以上六个步骤只是课堂教学的大致思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灵活处理,六个个步骤也允许交叉和渗透,如在“粗读课文,整体感知”中也可以“质疑评价”。在“品读课文,自主欣赏”中也可以谈收获和进行评价,切不可一味地拘泥于形式。
七、小结反思,布置作业。
小结不仅是帮助学生总结刚学过的内容,也可以是让学生回顾他们的行为,记下他们所喜欢的或下次要改进的。下面几种供参考:
总结语:回顾刚学过的内容,用我“学到了我发现了 --的格式把它写下来,然后让学生读出其中的一句。
思想感情卡:学生通常以不具名的方式写下各自的思想与情感。这样做,可给学生提供发泄感情的机会,随后以清醒的头脑进入下一课程;也可以促进自我意识和自我觉醒。
检查评估法:回顾他们课堂上的行为,记下他们所喜欢的以及下次要改进的。我一般采取两种句式。一是“我喜欢 --做事的方式)”,二是“下次,我也许会 --反思自己的行为并改正)”。
说明文教学模式
三门峡市第三小学贺萍萍。说明文是我们学生学习的文体之一,从三年级开始,说明文逐渐增多。由于文体的特点,许多学生都觉得枯燥无味,老师教起来也觉得难教。进行这种文体的教学时,通过学习 优选 提炼 概括,下面我以四年级语文 太阳 为例,说说说明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一 激趣导入...
说明文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应根据 新课程标准 和 教学大纲 的精神结合学情,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大纲中是这样表述的 1 理解说明的内容,能明确说明的对象,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准确概括中心意思。2 了解说明的顺序,主要掌握三种说明顺序,并能领会说明顺序的综合运用。3 了解说明的方法,主要了解七种说明方法,能从...
说明文写作模式
说明文写作模式之说明文。一 开头总体介绍 叙述 描写 第1段 提出要说明的对象或者点明说明的中心。第2段 总说事物本质特征或事理现象。二 中间详细说明或阐述事理。第3 段 分点 分部 分解 分类 分角度。用各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性质 形状 特征 成因 功用。或说明事理的因果关系 程序与用法。复杂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