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层测试效果回授(该项是新加入的)(10分钟)
独立作业是一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分层测试是从面向全体学生的角度出。
发,设计不同层次的独立作业题,包括基础题、综合题和拓展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学习都有所得,都能从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感受。这样设计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教师也能从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反思自己教学中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指导学生和改进教学。
这个模式的指导思想是: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改变原来僵死的教学模式,体现“先学后教、先试后导,当堂训练”的思想。充分运用变式训练和分层测试,训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感受。
从而达到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终目的。
模式说明:这只是一个基本模式,由于教学情况是不相同的,生搬硬套一个模式是不科学的。因此以上五步的操作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应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情况以及教学条件的变化而灵活应用。
增加一步或减少一步,几步互相高的或合并均可以。但“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基本特征不能变。因此,从基本式可派生出许多变式。
变式1 调换式。
把基本式中某几步调换一下。例如,第二步自学课本与第三步尝试练习可以调换一下。出示尝试题后,不叫学生先看课本,而让学生先做尝试题。
尝试解题之后,再让学生自学课本例题加以对照,检验尝试结果。
这样调换的条件是学生解答尝试题有一定的基础,估计独立做尝试题困难不大。这样调换的优点是不受课本束缚。促使学生更主动地去探索,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同时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出示尝试题后,学生急于想试一试,如果硬要学生按部就班先看课本再尝试,反而会影响他们的积极性。
变式2 增添式。
根据教学需要,可以在基本式上增添一步或几步。例如在出示尝试题后可以增添一步学生讨论。出示尝试题后,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有的胸有成竹,有的模模糊糊,有的一知半解。
这时如果先学生议论一番,互相可以得到启发,有利于尝试练习。这种议论可以采用三三两两的自由议论式。
变式3 结合式。
学生熟悉了本模式教学以后,基本的模式就不必分得那么清楚,可以有机地结合进行。如出示尝试题后, 可以把自学课本和尝试练习结合起来,也可以一边自学课本,一边就动手做尝试题。可以把学生讨论与教师讲解结合起来,老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把讲解的内容穿插到学生讨论中去。
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种结合式的应用比较普遍。
结合以后,步数就少了,可以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原来有些老师总感到时间来不及的矛盾就解决了。
变式4:超前式,小学高年级有时内容较多,课堂教学时间不够,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了超前式。也称课外预习补充式。
使用此模式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一)、尝试指导原则:它包括学生的尝试和教师的指导。应明确学生的尝。
试不是盲目的,而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步骤地尝试。
二)、反馈原则:学生尝试的结果要及时反馈、及时矫正。有针对性的调。
节教学,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这样可以大大改善学习进程,它是目标达成的必要保障。
三)、准备铺垫原则: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必须要发挥旧知的迁移作用,有“以旧引新”的办法去解决尝试题。为此出示尝试题不能太突然,事先必须做好铺垫工作。
四)、差异性原则:在承认差异的前提下,进行多层次评价(分层测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激发其潜能。
(五)合作互补原则: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班级集体的有利条件,加强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和互相补充。(兵教兵)
几个细节的操作:
一)怎样出示尝试题。
这一步是提出问题,也就为学生尝试活动提出任务,也是确定尝试的目标,让学生进入问题的情境之中。思维始终是由问题开始的,有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问题是教学的基础,从是促进师生交往的核心。
提出尝试题是尝试教学的起步,起步好坏将会影响全局,所以编拟、设计尝试题是应用尝试教学法的关键一步,是备课中应当着重考虑的问题。
尝试题有三方面的作用: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求。
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自学课本的兴趣。
通过尝试题的试做,获取学生自学课本的反馈信息。
尝试题一般有5种设计方式。
同步尝试题:它与例题同类型、同结构、同难度、只改变内容、数字。
一般情况下都采用同步尝试题,以减少坡度,使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后能举一反三,自己解决尝试题。
变化尝试题:它与例题的内容、形式、结构有些微变化,难度大致相同。
发展尝试题:它较例题略有变化,难度也略有提高。
如果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了,同步尝试题对学生来说,已毫无困难,可用变化尝试题和发展尝试题。
课本尝试题:它以课本例题做尝试。
一般是教材难度不大,估计学生没有自学课本也能自行解决。但只能偶尔用一次,给学生一个意外的惊喜。
学生自编尝试题:教师引导学生自己编出尝试题。
如在这两步应用题时,教师先演示:教师一手拿5枝红铅笔,另一手拿3枝黄铅笔,然后两手合起来,再拿出2枝铅笔送给小朋友。学生观察老师的演示后编出题目上:
“老师有5枝红铅笔,3枝黄铅笔,送给小朋友2枝,还剩多少枝?
总之,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决定设计哪种尝试题。难易要适度,太容易了,学生会浅尝辄止;太难了,学生会望而却步。
二)怎样指导学生自学课本。
出示尝试题并不是目的,而是诱发学和自学课本的手段,起着引起学习动机、组织定向思维的作用.学生通过自学课本、自己探索解答尝试题的方法,这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能力的重要一步。如果说,出示尝试题是尝试教学法的起步,那末“自学课本一应是起步后学生探索知识的阶梯.
在“自学课本”这一步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它同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本的示范作用将会有机结合起来。因此这一步,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看看书,而是一个复杂重要的教学过程。
事实上“自学课本”是尝试教学法的第一次尝试,是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课本,尝试探索解题思路和方法,从而去解决尝试题。为了掌握好这一步,必须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自学课本”在时间安排上要***。
有些教师处理“自学课本”这一步流于形式,学生匆匆看书后,就急于要求学生做尝试题。由于时间匆忙,多数学生仅能根据例题形式,依样画葫芦去做尝试题,而一部分中差生却不知所措了。
现行课本已注意培养学生自学,例题常配有插图、说明、解题分析、思考过程的旁注等。在“自学课本,,这一步中,起码要求学生初步看懂例题与旁注。要达到这个要求,必须安排相对充裕的时间让学生看书自学。
这里会遇到两个实际问题。(1)。自学课本”的时间到底安排多少?(2)难度较大、内容又多的教材:自学课本时间长了,影响教学进度怎么办? 。
对第一个问题,自学课本的时间不能一刀切,要根据教材、年级以及学生自学能力高低而定.一般安排3~5分钟左右为宜。刚开始试用尝试教学法,学生还不适应,自学能力较低.这时自学课本的时间可适当长些,采取半扶半放的方式。
对第二个问题,一般采用课前预习,辅助课内自学的办法.难度较大、内容又多的教材大都在中、高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可以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思考题进行思考,到课内自学课本时,只要引导学生自学关键部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预习的习惯,又解决了课内时间不够用的矛盾·
2.“自学课本”前要诱发学生的兴趣。
出示尝试题后,教师进行启发谈话,“这道题老师不教,你们会做吗?”“会算吧,老师还是不教,你们先请教一下不开口的老师,看看课本上是怎样计算的。”“你们可以在课本里找到答案”…”
但是,老讲这几句话,学生也会倒胃口的。启发的方式要多种多样,新颖有趣,有时要出其不意,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用自学思考题引导学生看书。
自学课本阶段,主要是学生独立地进行探索活动,可是由于学生受知识水平和阅读水平的限制,往往很难看懂教材。有些学生不知从何看起。因此,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自学思考题加以引导,以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和理解教材的能力。
自学课本”如不加指导,放任自流。效果就差。 “自学课本”这个阶段很重要,教师要积极引导,否则会产生两个问题;(1)学生消极地运用过去尝式练习的“经验”,机械模仿例题做尝试题:
(2)由于学生认知的盲目性很大,会出现思维方向不稳和异向。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思考题,让学生在思考题的引导下,去看书尝试,做到看有所思。练有所想。
编拟自学思考题要考虑到三个有利。(1)有利于学生回忆和应用基础知识;(2)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算理:(3)有利学生掌握思考方法。
所以,编拟思考题要有针对性,题数要适当,排列在按照解题时的思考顺序。
这里要指出,不是每一次自学课本都要布置思考题,在低年级或教材比较容易也可不布置,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
4.“自学课本”的指导要因人而异。
由于教材要求不同,学生基础不同,学生自学能力的不同,所以自学课本的指导方式也有所不同。一般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扶着走”。在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刚开始自学,如果上学生独立去自学,困难较大。这时,要立足于“扶”,一般由教师带着学生一起看书。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启蒙阶段。
教师带着学生看书,要详细指导,从**看起,怎样依次看,不但看例题,还要看插图。边看边提问,边看边动手操作。
第二种:“领着走”。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就不必再扶着走,可以领着学生走。这是一种“半扶半放”的办法。
在自学课本前,教师要先作指导,看课本时要着重看什么,解决什么问题,也可先作适当的讲解.;扫除学生自学中的障碍。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作点援。
在“自学课本”这个阶段中,要使学生逐步掌握自学的方法,一般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阅览梗概——初步了解学习内容.
(2)仔细阅读—逐字逐句仔细阅读.
3)勾划批点——边看边做符号,如在重点句子下面标上 “—在疑惑处标上“?”号,也可在书上写写划划,提出问题.
4)思考问题——回答教师布置的思考题.’
第三种。“自己走”.经过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了提高,也掌握了一定的自学方法,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已走”.教师布置思考题后,让学生自已看书分析:也可边看书边做尝试题,也可先做尝试题再看书。
先尝试练习,再自学课本,这时的自学作用,在于利用课本的示范性,让学生检验自我尝试的正确性。
三)怎样安排尝试练习。
出示尝试题是诱发学生自学课本的手段,尝试练习则是检验自学课本的结果。
这一步在尝试教学法的五步程序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检验前两步的结果,又为后面两步(学生讨论、教师讲解)作好准备。教师要根据学生在尝试练习中反馈的信息,组织学生讨论然后进行重点讲解。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模式
构建高效课堂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模式一般包括以下六个环节 一 课前小研究。操作原则 内容多元 形式多样 操作简便 评价及时。基本要求 教师要熟悉并吃透教材,抓住知识主线,领悟相应的重难点,定准教学目标,根据本课要突破的知识点确定训练内容 依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知识水...
小学高效课堂数学课堂模式
小学数学 目标教学 课模。一 明确目标 自主学习。1 导入新课。2 出示学习目标。3 学法指导。4 点拨自学。二 师生合作 互动解疑。1 小组内合作解决疑难。2 组际合作 互动 汇报 解疑 3 师生归纳总结。三 有效运用 训练达标。1 基本题检测。2 拓展题达标运用。3 挑战题发展创新。4 完成作业...
数学高效课堂模式
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办法既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有些地方推行的 问题式导学法 3510循环大课堂 等值得同行学习和借鉴。问题式导学法 的基本流程是 展标设疑 自主学习 拓展 教师指导 训练提升 达标应用 问题引领,学生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避免了学生自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