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指导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发布 2021-03-05 20:12:28 阅读 3188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2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2

材料作文并不是新生事物,它可以有效的防止学生猜题押宝。所以中考又出现了材料作文,或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结合型的作文。它们共同显现出这样的规律:

一是材料作文覆盖了记叙文、说明文、议**、应用文这些所有可考的文体。二是材料作文覆盖了命题、半命题、自由命题这些所有的命题形式。三是材料作文覆盖了改写、续写、扩写、修改等种种写作形式。

四是材料作文覆盖了大小作文的组合类型。??由此可见,在中考语文复习中,做好材料作文的复习指导至关重要。下面就如何搞好材料作文的写作指导,谈谈笔者的拙见。??

利用材料作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是不可能达到一步登天的效果的。作文训练涉及面很宽,既有写作素质、语言表述素质,又牵涉思想品格和洞察社会人生的素质。因此,材料作文的写作指导是一项极其细致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

设计合理,训练科学,则能培养学生的优良素质;反之,则只能孵化不良素质。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在保证学生作文兴趣和写作冲动的同时,应培养起思维的针对性、同一性和写作的逻辑性、语言的严密性,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一、引导学生把握原材料的情感意向和原材料的“所指”意图,在此基础上延伸出能纳入总轨道的“能指”联想。这是材料作文写作指导的根基。??有一则材料说:

绿化工人把人行道边的旁逸斜出的枝叶剪除,然后留下整齐美观的两行冬青。学生从现在提倡个性,容易把作文写成反对扼杀个性的教育。但这个材料的作者情感意向却不在此。

不说材料作者的情感意向,即如现实生活中成排的冬青如果高低宽窄参差不齐也是毫无美感可言。针对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其他学生对“扼杀个性”的观点辨析点评,并提醒学生注意把握材料的情感意向。 ?

揣摩材料的作者意图,分析材料内在的启示因子,这都属于一个材料的“所指”范畴。笔者在作这类作文的指导时,先让学生依据材料提出自己的写作角度,逐一整理列于黑板上,然后让学生反过来再对照材料,自析互评谁的角度符合原材料所提示或隐含的通向罗马的大道。比如有一则材料介绍某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回答什么阶段对他的事业成功影响最大时,回答是:

幼儿园。一些学生据此得出“勤奋”、“创造能力培养”等幼儿或在幼儿园不可能明确培养的写作观点(因为此则原材料毫无教师让他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文字),于是笔者让大家讨**字材料是否透露此类消息,最后统一到此类观点纯属妄加评论。 ?

学生提炼材料观点,最容易患的毛病是似是而非、隔靴搔痒的擦边球式结论,这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提炼的观点,其适用范畴和要点要与原材料的倾向和启示因子的相似点越多越好。这样的引导,学生钻研深入,互相诘难,“真理”越辩越清,积极性和表现欲日强。 ?

二、引导学生理解原材料的整体要求,在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质疑,借题发挥,反其道而用之,提出创造性见解。 ?有一则材料说王安石在某地见“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蕊”两句诗,认为对方写错字造成错误,于是改成“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其实,“明月”是当地的一种鸟,“黄犬”是一种小毛虫。

材料说:“王安石没有调查,结果弄错了作者的原意”。原材料本身的情感意向是批评王安石的,但如果作文要求中写道:

“是王安石改诗错误,还是原诗有缺点?请你谈谈看法。”这时完全可以一反原材料的意向,批评原诗用词的冷僻和表现的晦涩。

?许多作文题,往往留有尾巴,暗示或明指习作可以作开放性议论,可以表述不同的观点,这时学生就能突破材料相应的框框去翻新意写作。??三、材料作文的立意是否成功,重要的不是习作者自取的题目,而是习作的引论是否辨析得体,说话有分寸,接榫密缝,水到渠成地引出观点。??

无论是哪一类材料作文,都须有一二段画龙点睛的引论部分,如果起承自圆其说,翻新写作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如果引论模糊,缺少逻辑推理,即使立出了紧扣原材料情感意向的观点,也会使人感到牵强,把一篇文章写得离题。 ?完成材料作文的写作,学生常患两种毛病,或照抄原材料列于文首,或对原材料随便提及几句,有的甚至一句也不提。

如果有此三病(只。

要三者有一),那么习作的任何立意都只是空中楼阁。 ?材料作文意在让学生在原材料中提炼观点,如果不作引论,不叙原材料,不分析原材料,习作观点横空出世,就会使人摸不着头脑。

因此笔者重点抓了每篇习作的开头,即要求学生在简洁的引论部分叙、析、评三结合。叙述原材料要简洁,侧重于为习作者提炼观点服务。分析材料是关键,须鞭辟入里,要为提炼观点作铺垫。

提炼观点是全文的灵魂,要在分析基础上水到渠成,且语言简要明确。 ?笔者曾给了学生一段六百字的记者采访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文字,中心意思是因为袁隆平科研成就巨大,因此他的名字有千万元价值,但他不要名不要利,只知倾情于农科研究。

一些习作开头就是两句话“农业科学家袁隆平一心搞科研,取得了世界性成果,因此一个人要取得成绩需要有理想。”应该说习作从立志高度谈感想,是扣住原材料提供的启示因子的,但是开头缺少分析,没有从袁隆平立志角度的叙例和分析中得出观点,文章就成了无本之树,议论就有强词夺理之感。 ?

针对这种现象,作者常表扬一些引论中能有根有据立论的文章,也把引论不当的文字拿出来让学生互评互析,找出错误以求提高。应该说从失败中学习往往更有针对性。 ?

文章引论过关了,材料作文的立意也变得不再举步维艰了。如上文王安石改诗的原材料原本倾向是批评王安石,但如果习作者在引论中忠实地例述原材料,随后提出自己另有看法,笔峰一转分析起材料中的人和事,反过来批评作诗者,写成一篇有不同见解的翻新文章,天衣无缝,说得批阅者点头称是,这样的作文谁不叫好? ?

据此笔者认为学生在材料作文中提炼观点一是要遵循材料给出的启示因子,二要在引论部分自圆其说地分析出道理,其顺写、其逆写都可收到异曲同工之妙。??四、[模拟试题]??1、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左右的读后感。??

郑板桥老来得子,非常喜欢。他临终前,把儿子叫到床前,说要吃儿子亲手做的馒头。儿子不敢违命,勉强答应,但他不会做。

郑板桥命他去请教厨师。儿子请教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馒头做成。满心高兴端来,郑已断气,儿子跪哭床边,发现茶几上有张字条,上面写着:

“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好汉!”?注意:

要紧扣材料说出体会,联系实际谈出感想。??思路提示]写读后感,一要重视读,要读出材料的内涵。要明白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二要从材料出发写出自己的感受。此题材料的内容是清楚的,文末郑板桥的字条可视为材料的中心,写作时应围绕“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来谈感受。同时要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谈具体、谈生动。

笔墨要集中,千万不要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弄得全文没有中心,杂乱无序,一篇读后感六七百字,谈透一两点感受即可。??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图中这位“大眼睛”姑娘名叫苏明娟。

2023年,摄影记者解海龙深入大别山区采访,在众多的贫困学生中为“大眼睛”苏明娟拍下了张著名的**《我要读书》。从此,这个8岁的小女孩明亮的“大眼睛”和渴望求学的目光和希望工程联在了一起,成为中国希望工程的象征。在此后的11年间,苏明娟依靠着希望工程的捐助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学业,于2023年跨进了安徽大学。

成为大学生的苏明娟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学业。于是致信中国青少年**会,诚恳地要求退出中国青少年**会对她的捐助计划,希望将这金钱用在更多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身上。??提示:

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适时拒绝帮助是督促自己上进的有效方法。接受帮助和适时拒绝帮助,哪一种更利于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呢???a、认真观察**,结合材料内容,发挥想象,以《我要读书》为题,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描述苏明娟当年渴望得到帮助、继续读书的心理。

左右。??b、根据材料内容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

思路提示]题a较为简单,就是写一个心理描写的片段,注意两点,一是要用第一人称,二是要写细致,要写出“我”要读书的强烈愿望。题b的思路在材料的提示中已有,材料最后一句是重点,写作时,可任意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关键是要把握好问题的关键,无论怎样选择都要突出“哪一种更有利于我们的生存和发展”这一问题。此外,材料只是个例子,不要只抓住材料不放,应该由此谈开去,要放得开,收得拢。

力求谈深刻,谈出道理来。??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同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缗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上面这则寓言便是“滥竽充数”。后来比喻没有真才实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其实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并非只是如此。

想想看,东郭先生为什么要充数呢?有那么多人为什么他能充数而不被发现呢?……a、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

不少于。??b、将上面寓言扩写成一篇的记叙文。??c、发挥想象,续写”滥竽充数”,题目自拟,不少于。

要写出新意。??以上三题请任选其一。??思路提示]题1的写作不要拘泥于传统看法,材料提示中已指出,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启示,寓言中宣王、缗王、南郭处士、其它吹竽者构成了六种人物关系。

即宣王、缗王分别与南郭处士、其他吹竽者;南郭处士与其他吹竽者;宣王与缗王。任何一个方面的人物,都可以作为议论对象或切入点,用现实生活中的类似情况作参照,可以得出各种不同的结论,得出种种有益的启示。题2是扩写,扩写时要注意用各处描写方法塑造南郭处士、宣王、缗王等几个主要人物。

同时要注意适当借助想像设计一两个小情节,使故事更曲折些。文中还应有揭示主题性的议论性的句子,以突出主题。题3是续写,从本题说,其实就是故事新编。

因而构思上要下功夫,要打破原有故事,大胆联系现实,创新写作。但要注意,无论怎样写都不能胡编。??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2023年春节晚会上,小品《足疗》、歌曲《让爱住我家》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关注。对此,两个作品的创作者谈了自己感受。??黄宏:

在我的人生道路上,作为我本人来讲,还真就是两个女性给我洗过脚。小的时候,我妈给我洗脚,现在是我老婆给我洗脚。小品的结尾我还加了一句台词:

“将来呢,咱孩子可能还给你洗脚。”实际上,这个简单的台词里面,贯穿着中国人的家风,乃至民族的民风。我们现在回想起来,我们这代人,有多少人给父母尽过这个孝。

可能洗脚这个举动并不大,但是它对人的一生都有影响。??麦玮婷:《让爱住我家》是我写的词,我先生谱的曲。

多年来,我们夫妻一直很想出一首体现家庭温馨和乐方面的作品。我们愿意把这个作品传递给大家,让大家能够感受到爱和家庭中的相互体谅,希望这首歌能成为大家爱的动力。??要求:

读了上面两则材料,请就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的文章。??思路提示]这个题目的材料主旨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一谈的“孝”,材料二谈的是“爱”,都是我们生活中体会较深的内容,也是中考常考的内容,材料写作的要求已近似于话题作文,所以写作难度不大,主要把握一点: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材料作文是近几年来中高考中常见的作文命题形式,有些学生由于平时训练得好,对此成竹在胸,多获得高分 而有些同学由于没能掌握这种作文的技法而束手无策,难以下笔,那么,如何写好这类作文呢?第一 读 要读懂材料,对所给材料进行 艰苦 的剖析 尤其是材料中关键的词句 领悟其主旨意义,理出其中所蕴涵的深层的写作...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是根据既定材料,对材料进行分析 提炼,从而得出一定的看法和观点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 一 寓言故事 历史事实。二 诗歌 漫画 名人名言。三 新发生的事件 报刊上的新闻。四 一段歌词 一组素材。五 一句格言 一个成语。审材常见病症 一。脱离材料随意而为。二。朦胧感知似是而非。三。抓一鳞而弃全鱼。四。抓现...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作者 柴晓山。作文周刊 中考版 2008年第23期。主旨内涵 所谓材料作文,就是根据所给材料按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这种形式的作文训练对于培养考生的审题能力 分析问题的能力 提炼文章中心的能力以及联系实际展开联想 构思表达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审题立意上看,材料作文要求考生根据材料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