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不同于写作

发布 2021-03-05 20:14:28 阅读 1891

1. 写作文不同于写作,写作文首先要根据题目完成文章,以此来检测你的写作能力。

题目的要求有这几个方面要注意:①开头切题,结尾点题;②中间过渡,适当加入案例和描写。③语言生动、立意新颖④注重细节。

开头切题:在作文第一段出现与本文题目密切相关的字眼。比如《温暖的一天》,必须在开头看到“温暖”有关的字眼,或者就是“温暖”这两个字。

开头除了切题之外,还要注意:吸引读者,引起下文。

如果把文章比作一个人的话,主题—大脑—中心/思想;材料—身躯—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材料典型;结构—身材—凹凸有致;语言—五官—真实自然/细腻。

2. 想提高写作水平,最根本的还是“写”,刻意练习“写作手法”。【写日记对提高写作水平效果不大】写作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不是看你写了多少字,表达了多少内容,而是看你写作过程中是否运用了描写(人们常用的表达方式不是描写,而是叙述、议论和抒情)。

3. 生活中不是没有素材可写,而是缺乏发现素材的眼睛,实在没有素材,没有发现素材的眼睛,那要去反思一下——联想,你今天想素材的时候用到了“联想”吗?一杯水——母爱:

事例可以适当虚构,“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打死你要注意符合正常的逻辑和推理。”

4. 千万记住不要看过多的作文书,也不要背好词好句——除非你能举一反三。否则记住下面的例子:

教室里很乱。

教室里一片狼藉。/教室里乌烟瘴气,鸡犬不宁。

教室里,有的桌子斜轧在椅子上,好像随时会倒下去;有的书本从桌肚子里滑了出来,落在了地面和椅子上。我们很难找到落脚的地方,不得不用手扶了一下桌沿,想迈过去,不料手一碰桌子,它便“吱呀”一声,晃晃悠悠的倒在了一边,压在了散落的书本上面。

这三个句子中,哪个句子好?哪个句子好词好句多?好的句子有什么特点呢?这样的描写有什么用?给我们写作文又怎样的启示?

如何防止中心不明确。

1)文题照应。

照应就是对前面讲到的文字或情节,文章其它部分有与其相响应的内容,前后关照,呼应配合。

就是在一篇文章中,对前文提到的人、事、景、物,提出的问题,原因或结局,后文要做必要的交代;后文将要出现的情况,在前文也要有所预示。使得文章的结构严谨、情节就周详、缜密。

照应即文章的内容要紧扣题目,内容中的某句话与文章的题目相互照应。起到点题,突出中心,常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朱自清的《背影》:

开头点题:“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篇中点题:“…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篇末点题:“在晶莹的泪光中,我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幸福的味道》就在文章的开篇、中间、结尾呼应文题:

幸福的味道。

有人说,幸福的味道像橙汁一样,酸酸甜甜;有人说,幸福的味道像春泥,芬芳淡雅,沁人心脾;有人说,幸福的味道像咖啡,浓郁而醇香;有人说,幸福的味道像细雨,甘甜湿润。

我却觉得,幸福的味道像茶一般,清清淡淡,简单又清纯。一件小事,便能让幸福的味道像茶一样,在舌尖上,一触即发。

每天晚上,写完学校的作业总会又有另一堆不可数的习题压在身上。当我写到手麻胳膊酸时,无暇顾及夜空中那几乎看不见的星星时,妈妈总会悄悄地推门进来,默默地放一杯茶在我身边,这杯味道简单而又清纯的茶,带着简单而又清纯的爱。其实,幸福也是如此。

灯光下,抬起头,每当看到那杯摆在桌旁的茶,看到茶叶在杯子里静静的呆着,就会想到妈妈静静进来的动作;再尝一口:温热温热的,不浓郁,却清新极了。这时,总会感到很快乐,感到温馨和美好。

每当细细品味这杯简单而又清纯的茶,心中总会感到幸福的无处不在,总会想到父母的关心和关爱,总会想到父母那鼓励的目光。那杯简单而清纯的茶,虽不及各种饮料那样可口,但它给予我的是幸福的味道。

有时,我会惹妈妈生气,闹别扭;我们俩都像小孩一样,生着闷气,躲在各自的屋里,互相不说一句话。但过一会,又会听到妈妈往茶杯里加水的声音,接着,妈妈还会像往日一样,静静的推开门,放一杯茶在我桌上。这时,茶的味道,幸福的味道比以往更浓郁,因为里面,还有一种母爱的宽容。

妈妈每天晚上都还是如此,茶的味道也在不停地变换,但不变的是幸福的味道,简单而又清纯。

如何避免作文言之无物,味同嚼蜡。

一篇文章会出现多个事件,那是不是每件事我们也都要详细描写呢?肯定不是。一篇文章想要中心突出,就一定要注意详略得当。

怎么样才是正确的详略得当呢?能直接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要详细写。中心即重点:

有一位父亲带着三个孩子,到沙漠去猎杀骆驼。他们到达了目的地。父亲问老大:

“你看到了什么呢?”老大回答:“我看到猎枪、骆驼,还有一望无际的沙漠。

”父亲摇摇头说:“不对。”父亲以相同问题问老二。

老二回答:“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猎枪、骆驼,还有一望无际的沙漠。”父亲又摇摇头说:

“不对。”父亲又以相同问题问老三。老三回答:

“我只看到了骆驼。”父亲高兴地点点头说:“答对了。

”注意处理好叙述和描写,才能使文章丰满,运用了描写才不至于使作文味同嚼蜡。请看下面一篇作文。

我就是这样长大的(4段702个字)

记得是小学三年级的一个冬日,我和同学一起来到了一家购物中心游玩。(32)

吃过饭后,我先去了厕所,跟同学约好在大厅汇合,去的时候七拐八拐,绕了好几个弯,穿过条黑漆漆的通道才到厕所。等我出来的时候,竟然迷了路。我一下子慌了神,站在原地不知所措。

看到左右两条通道,几近相同。我定了定神,向左边的甬道快走了几步,回忆起来时的情景,好像不对劲。回身又走向另一条通道,却感觉刚才那条才是对的。

就这样,我徘徊在两条通道的中间,犹豫不决,怕走冤枉路。(181)

这时候,从厕所里出来一个戴着白色高帽,穿着白色上衣的男人。显而易见,这是一名厨师。正想上前问路,但他高大、强壮的身躯令我有些畏惧。

我本想跟着他走出去,但根据他是厨师的身份,我想他去的一定是那个饭馆的后厨,那另一条就是我要找的出路了。又想到刚才的波折,我不禁又想:为了防止再迷路,还是问清楚的好。

眼看魁梧的厨师就要离开,我哼着小曲鼓足了勇气,大步流星的走上前去,用洪亮而又礼貌的声音问道:“叔叔,请问您知道通往一楼大厅的路怎么走吗?”说的时候太过紧张,我的声音有些发颤。

厨师听了后一愣,扭过头来对我说:“向前走到头,左拐两次,右拐一次,再直走就到了电梯口,从那儿你可以下到一楼。正好我也顺路,你跟着我走就行了。

”听到出世的话,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怎么从这边走,他是不是在骗我?又想:

算了,跟在他后面远点儿就行了,反正我也不知道路怎么走。(366)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看到周围黑漆漆的墙壁上,阴森潮湿的水汽正在逐渐消散,迎来的不是寂静的氛围了,而是金碧辉煌、光彩夺目的二层大厅,我紧绷的神经放松了下来。厨师说:“前面就是了,你自己去吧!

”我头也不回地飞快跑向了电梯口,将紧张不安的情绪抛在了脑后。(123)

你认为上一篇作文篇文章《我就是这样长大的》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请分别写出来,并回家进行修改:

我们应对作文重点突出的部分进行描写,因为这一部分直接体现中心。

我们对此要不分运用叙述,因为这部分内容仅为中心服务,间接体现文章的中心。

对人物、环境、事件的描写有不同的要求:

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进行描写——凸显人物性格;

对事物的外形、色彩、动态变化、声音进行细致描绘——交代,铺垫,渲染。

墨香的魅力。

我徜徉于黑白相间的世界里,独享着翰墨飘香的魅力。

开门见山,点出了魅力之源——软笔书法,简捷入题,不绕弯子,是作文必须做到的。】

这还得从爷爷说起。他写得一笔好行书,那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看爷爷写字,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他虽年已七十,但精神矍铄;只见他五指握管,轻轻展纸濡毫,落笔藏锋,运笔牵丝,收笔出锋,一气呵成。每一招,每一式,恰如张三丰所创的太极拳,行云流水,出神入化,心意俱在其中……从那时起,一个梦想便在我心中启航了。

写看爷爷练书法,语言优美典雅。“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化用名句;“展纸濡毫,落笔藏锋,运笔牵丝,收笔出锋,一气呵成”四字词语,节奏鲜明。这些语句,没有丰富积累写不出,没有书法经验写不出。

】七岁时,手捧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我用稚嫩的小手握住了粗粗的笔杆。别看毛笔没多重,柔弱的笔尖却像一个无法捕捉的精灵【比喻】。写的时候,肌肉绷得紧紧的,所以,手臂时常酸痛不已。

渐渐地,那些横竖撇捺在我的眼里活泼起来【拟人】。点画圆整,端庄秀丽;一撇一捺,静动交融【整句】。我爱上了书法,将心中的向往寄托于笔尖,凝神专注,写得秀丽而不柔靡,回锋时刚劲而有力。

写自己开始练书法,渐入佳境。比喻、拟人修辞手法,整句、散句搭配运用,语言美不胜收。】

我的秉性和心境,开始融入跃动的墨迹中。横,似流水,折射着舒缓的旋律;竖,似青山,昭示着无限的尊严;撇,似夏花,散发着诱人的芬芳;捺,似秋实,收获着璀璨的金黄……【排比】那些字,栖居在黑白的世界中,眼前或如蛟龙盘旋,或如银蛇舞动,或如春水涣涣,或如秋山辽阔,执笔流转间,似乎我在挥洒着绝美的传奇,顺锋如高山流水,逆锋如老树虬枝……【排比、比喻】陪在一旁的爷爷,也禁不住夸我“孺子可教”。

写自己的书法技艺登堂入室。语言与内容相得益彰,值得背诵。】

如今,书法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闲暇时刻,最喜欢于桌前点一滴清水,在砚台边轻轻磨;最爱铺一页宣纸,于纸上挥洒泼墨,任笔尖跌宕起伏,或轻或重,或缓或急,矫若游龙,一气呵成……一切杂念抛于脑后,只倾心于波澜不惊的境界。那一刻,我似乎穿越到了墨池边,与书圣神交,手笔一挥,豪迈之情自萦绕身边。

写自己以写字为乐,对书法的爱溢于纸上。前为实写,后为虚写,实写细节生动,虚写想象丰富。】

墨香飘逸,陪我走过日日夜夜,带给我心灵的慰藉。徜徉于黑白世界,我愿浸身于墨香,用书写诠释人生,让那浓浓的墨汁流入我的生命。【恰到好处地抒情,愿意一生与书法作伴。】

—这是一篇以“爱好”为题材的作文,作者从爱看爷爷写书法写到自己爱写书法,构思缜密,语言灵动鲜活,优美典雅。

—全文紧扣“书法”的魅力展开,让把我练书法与爷爷形成对比,将书法陶冶身心的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

—适合话题:爱好、兴趣、魅力、精神家园。

飞来飞去的蝴蝶。

本文获“七彩语文杯”作文大赛一等奖。

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他随意套上晨袍,蹬着跑鞋,摸摸嘴角粗糙的胡碴,眼梢瞥了一眼劳力士:已近五时。他踉跄着穿过半亮的空荡大居室,猛地推开木门。

具体细致地描写连串动作,暗示人物心理。成功的动作描写,能透出人物的身份、地位、心理等】

扑面的凉意使他头里突突直跳的痛稍稍缓和,也令他不禁紧了紧衣袍。习习的初秋清风,透过重重灯光,烘托着睡眠边缘的纽约城;熹光微微在白炽灯下迷离地揉着惺松睡眠之眼,近百楼的高度方有不胜寒之叹。点点星光月晖与抹抹朝阳初光交辉,仿佛将它的精魂缩进一只蝶里了。

【景物描写,既烘托气氛,又渲染心情,同时用“蝶”的比喻推动情节发展。晨辉曦光如蝶,比喻精妙】。

续写作文续写作文

桑娜在海上起风暴的夜晚,焦急等待着出海捕鱼的渔夫回来 桑娜出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望生病的女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把她的两个孩子抱回自己家里 渔夫出海回来,听说西蒙死后,主动把西蒙的孩子抱过来抚养 对于这个小家来说,渔夫的5个孩子已经够他受了,再抱来2个孩子,让这个本来就无法维持生活的家更加...

写作文VS写作

编读 主编手记。写作文 写作。在每期的访淡中,子矜总喜欢向受访者提一个问题 你是从什 厶时候开始写作的?回答者一般都不会回答 小学三年级 而会回答是切中的某个阶段或者高中的某个阶段,或者正是那迎接高考的紧张时期。这说明,写作者非常明白子矜要问的是什么,也非常 白 写作文 和 写作 的区别。什么时候,...

续写作文写作之我见

南京市竹山中学李照东。续写,是属于供料作文中的一种构题方式。而又不同于材料作文。因为它所提供的材料不完整。或缺少故事的结局 或缺少议论的结尾 或仅仅开了一个头等等。需要根据原材料的行文脉络延续完篇。这种训练方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记叙 描写 说明 议论 抒情等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也有利于训练审题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