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发布 2021-03-07 12:49:28 阅读 5911

作者:柴晓山。

**:《作文周刊(中考版)》2023年第23期。

主旨内涵】所谓材料作文,就是根据所给材料按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这种形式的作文训练对于培养考生的审题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提炼文章中心的能力以及联系实际展开联想、构思表达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审题立意上看,材料作文要求考生根据材料来确定文章的主旨,因此材料对考生的审题立意起着很大的限制或暗示作用,材料既是考生作文立意的出发点,又是归宿点。

1.从取材上看,材料作文的材料除了对考生作文立意起着限制作用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考生的取材。材料往往是作者行文必须顾及到的,材料本身就为作者的议论提供了论据(如读后感),或为作者记叙创设了情境(如续写、片段描写等);2.

从表达方法上看,要兼顾原材料的语言风格,不能违背原材料而另起炉灶,或与材料风格不一。

审题例析】2023年2月17日“‘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央视播出,伴随着精彩的事迹介绍,所有华夏儿女的心都在为之震撼。我想,这种震撼应该会持续很久……

倾尽大半生精力侍奉亡妻家人的谢延信33年信守承诺,用自己的良心挽救了一个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贫困之家。老谢老了,虽然他没有发明创造,虽然他没有捐资乡里,虽然他没有桃李满园,但是,他却用大半生的时间谱写了一曲大孝至爱、感动天地的撼人篇章。虽然他只把这一切简单归结为“良心”二字,却能让所有人感觉到,这两个字承载的分量有多重,这两个字蕴涵的感情有多深。

谁说久病床前无贤妻?用700多个日夜唤醒沉睡爱人的好警嫂罗映珍用行动告诉我们:爱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

她用一个传统中国女人最朴素的方法诠释了对爱人不离不弃的忠贞。甜蜜不是爱情的标尺,艰难才能映射出爱情的珍贵。

谢延信隐藏起最沉重的哀愁,担负起希望的重任;27岁的罗映珍肩负照顾“植物人”丈夫的责任,不离不弃,无怨无悔。“担负”也好,“肩负”也罢,都演绎出了“寻常人物体现传统美德”“爱因苦难显光”“亲情乃人性提纯的精华”的道理。下面就让我们拿起笔写下令你难忘的亲情故事吧!

要求:文体不限,题目自拟,立意自定,写一篇不少于的文章。

思路点拨:亲情是可以使你的生命之树翠绿茂盛,使你的人生之途充满花香的一种爱。亲情是至情至性至纯至美至善的,这爱这情如小舟如炉火如绿阴点点滴滴稀释在每一个平凡而琐碎的日子里,感性、热烈、忘我……这些为我们写“亲情类”文章,奠定了立意、选材、谋篇、行文的基础,你可以感恩亲情,回馈亲情,赞美亲情。

史铁生“在生命最狂妄的年龄残了双腿”,是母亲用孱弱的身躯推着他的轮椅,扶持他走向地坛,完成了生命与地坛的哲学对话,完成了生与死的参悟;朱自清在艰苦漂泊的求学日子里,是父亲无言的鼓励、默默的注视让他迈向文坛,并成为散文名家和学者,而父亲也留下了一个令世人永远难忘的背影。可以说,《我与地坛》和《背影》的字里行间都流淌着甜蜜的亲情之水。类似“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傅雷家书”的材料如果付诸笔端,那也是对亲情的讴歌。

你也可以写苦涩的亲情,有时亲情让我们感受到的不是糖的滋味,而是咖啡式的苦涩。你还可以写辛酸的亲情,当年三毛走过千山万水,用一只**结束滚滚红尘中所有情缘的时候,三毛母亲那一声“随她去吧”的感慨道出了亲情的多少无奈和辛酸。你还可以写“背离”的亲情,当贝多芬的父亲让年幼的贝多芬一天练习近20个小时的钢琴时,这是一种对亲情的背离!

而正是这种扎扎实实的基本功成就了大**家贝多芬。当然,亲情的苦涩与背离的演绎,要合情合理,要正确评价其内涵,要注意思想内容的健康性。

诠释亲情的爱的事例俯拾即是,但进入你视野的材料,要依据你的思维特点,你的写作特长,遴选文体,可以写小**、寓言、散文、随笔、杂文、日记、小剧本等。总之,要用“情”去统领全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构思过程中,横向延伸,纵向开合,设置悬念也好;变换视角,凸现细节,形象描述,升华哲理也罢,你要切记“字字关情”。

行文时,你可以飘逸,如春烟,如秋风,无拘无束,舒卷自如,无迹可寻;你可以沉郁,如深潭,如老松,如洞底之虎啸,如峡中之雷鸣,博大雄浑。

世间万物,一代代生命消失,一代代生命生长。在每个人的生命中,母亲的位置最重要,而母爱的光辉是永恒的,亲情的扶持是快乐的!虽然说亲情就是亲人的情义,但是动物界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你在选择“亲情类”素材时,倘若锁定动物界的亲情,写出的文章可能备受阅卷老师的青睐!“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是作文主题得以“升华”的关键。

例文评析】我的母亲。

裴琳。我的母亲是一名教师,她对我管教很严格。我本来以母亲是一名教师而在学校里感到很优越,觉得在某些事情上会有“特许”,可事实呢?

(文章开篇点明主旨,以问句设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

上小学的时候,学校准备选播音员,我报名参加了,但不知道什么原因,我没有入选。我很失望,可想到母亲是本校的老师,心想如果让妈妈和负责老师说一声,我一定会如愿以偿的。但没想到,我在母亲那儿却碰了钉子。

妈妈说,凡事要凭自己的真本领,没选上就是没选上,凭关系去了,又有什么意义呢?当时的我,内心感到不满、委屈,我不明白母亲为什么这么“不尽如人意”,从此,我就对母亲有了成见。(一则小事例写出了母亲“铁面无私”的性格。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慢慢长大。但母亲好像对我总是不放心,常常翻我的书包,看我的日记、信件。表面上说是关心我,事实上是想看看我有没有做什么不该做的事情。

不仅如此,平时只要有我的**,妈妈总是疑神疑鬼。当我挂了**后,她会问是谁打来的,说了些什么事。其实,我知道她最主要是想问问是男生还是女生。

因此,我对母亲的不满有增无减。(写出母亲的另一性格特点,严厉。)

一天晚上,我把所有的作业做完后,想起当天借了一本**。书中曲折的故事情节,主人公悲惨的人生经历,使我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这时,妈妈推开门走进来,拿起我手中的书,草草地翻了几页,便说:

“这书有什么好看的,只是编故事,有时间还不如做几道题呢!”我有些生气,便大声说:“妈妈,我不是不学习,我已经完成了今天的学习任务,在业余时间看看课外书不行吗?

我知道您是为了我好,但您也不能忽略了文学作品的价值,看**不是耽误时间。”妈妈看看我,愤愤地离开了我的房间。(母女之间的冲突,反映了两代人的情感隔阂。

)这几年,不知因为什么,我和母亲间总有矛盾。母亲,您在生活中照顾我,整天操劳,我理解,也深知您的苦心,我知道您是爱我的。然而我毕竟太年轻,遇事不够冷静,对社会了解甚少,也的确需要您的指教。

虽然我们是两代人,虽然我们的想法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但我相信,我们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近。(小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写出两代人之间问题产生的原因。)

我真心希望母亲能够了解女儿的内心世界!(深切呼唤,点明主旨。)

点评。我的母亲”这是个老题目,写这样的文章常会落入俗套,但本文作者在选材上力求新意,别具一格。

小作者在选材上,避开了他人常用的题材。如小学时虽然妈妈在本校当老师,但“我”仍没有享受“特许”因而失去了做播音员的机会,表现了母亲管教严格,不搞特殊化。然后又具体描写了母亲对“我”严格的另一件事——妈妈斥责“我”看课外书。

而文中“我”的不满,反映了“我”与母亲感情上的隔阂,希望母亲理解“我”。这实际上是当代中学生和家长之间普遍存在的问题。

本文有详有略,主次分明。成功之处在于写母亲的角度新、立意新。

写作指导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2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2 材料作文并不是新生事物,它可以有效的防止学生猜题押宝。所以中考又出现了材料作文,或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结合型的作文。它们共同显现出这样的规律 一是材料作文覆盖了记叙文 说明文 议 应用文这些所有可考的文体。二是材料作文覆盖了命题 半命题 自由命题这些所有的命题形...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材料作文是近几年来中高考中常见的作文命题形式,有些学生由于平时训练得好,对此成竹在胸,多获得高分 而有些同学由于没能掌握这种作文的技法而束手无策,难以下笔,那么,如何写好这类作文呢?第一 读 要读懂材料,对所给材料进行 艰苦 的剖析 尤其是材料中关键的词句 领悟其主旨意义,理出其中所蕴涵的深层的写作...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是根据既定材料,对材料进行分析 提炼,从而得出一定的看法和观点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 一 寓言故事 历史事实。二 诗歌 漫画 名人名言。三 新发生的事件 报刊上的新闻。四 一段歌词 一组素材。五 一句格言 一个成语。审材常见病症 一。脱离材料随意而为。二。朦胧感知似是而非。三。抓一鳞而弃全鱼。四。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