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审题立意学案

发布 2021-02-25 02:55:28 阅读 4838

满分作文是这样“炼”出来的——审题篇。

班级:__姓名。

1、 什么是作文?

作文是鼓励自己的话语。在失落或受到挫败时,拿起笔,写下一些激励自己的话,使自己重新变得自信,燃起奋斗的意志,从失败走向成功。

作文是发泄愤怒的最好方式,一天下来,受了委屈,憋了一肚子的火,不知怎样才能消气。这时,拿起笔,把你所有的愤怒都写下来,发泄在之上,是否决的心情已经好多了呢?

作文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从我们呱呱落地的那一刻,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人关心着我们,爱护着我们。我们也曾经被他们所感动。

感动的感觉也许一晃而过,但我们把这些事写下来,就能永远地记下这些事,永永远远地去感谢他们。

作文是心灵的释放。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许多话我们说不出口,但我们可以用写的呀!对父母的感谢不知该如何说出口,就写一封信给我们吧!

对同学的抱歉,说出对不起,会脸红害羞,没关系,用写的吧,相信同学能够理解而且会很感动,因此你们的友情将更坚固!

作文离我们并不遥远,不,应该说就在我们身边。感叹吧!能有写作这么一个好方法,可以记下我们精彩的人生!

2、作文的题型:包括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

3、写作的基本程序。

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表达→修改。

4、、中考作文审题技巧___六审四瞄看分明。

所谓审题,就是对作文题目的意义、范围和要求的审定。审题的过程就是确定文章的体裁、题材、中心和写法的过程。

一、审题眼。

要善于锁定题目最核心的词语,即中心词。找找下面题目的中心词。

“那一幕,我难以忘怀温暖的时刻我眼中的色彩” 1、“那一幕,我难以忘怀”,“难以忘怀”也就是印象深刻,为什么印象深刻呢,你得给出充分的理由,如果写的是泛泛的人和事,比如,在街上看到一个乞丐觉得可怜,在课堂上被老师表扬有爱心,就“那一幕,我难以忘怀”了,那就没写出这个题目应有的震撼度。

2、“温暖的时刻”,“温暖”不仅是身体的,也应该是心灵的,而且重点应该放在后者。

3、“我眼中的色彩”,“色彩”不能单纯地写成“赤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如果简单地写成“我看到了红色、绿色、黑色”,那会让人笑掉大牙。你得琢磨其中的比喻意涵,比如黑色跟灾难往往联系在一起,绿色往往跟希望里联系在一起,从这个角度,可以写汶川**,表现我们这个民族在灾难面前不屈不挠的精神。

二、审对象。

少年不知愁滋味描写的对象是。

最可敬的人描写的对象是。

我的快乐之旅描写的对象是。

洒进___的雨描写的对象是。

那天,我捡到快乐的钥匙” 描写的对象是。

三、审范围。

范围就是给题材画个圈,圈内的你可以写,圈外的不能写。最近两年,为了防范套作,命题者越来越倾向于在写作范围上加强限制,这一趋势,我们不能不察。

美丽的瞬间”,你写的内容就得是瞬间发生的,不能像“三年前……一年前……现在”这样娓娓道来。

那一幕,我难以忘怀”

你就只能写一个场景,不能“家里……街头”写上好几幕,我们写过的“一道风景线”也是如此。

雨后”“上中学后的第一天”“一件不该发生的事情”请同学们特别注意题目里的时间词,如:“一天“冬天”;地点词,如“校园”“窗外”;数量词,如“那一刻”“一件事”“第二次”。

小练习。以“你在我心里”为题,写一篇文章。这道题目中的“我”可以怎么理解?(既“我”的范围)

“请以初中生活为素材,以‘你在我心里’为题,写一篇文章”,这道题目中的“我”又该怎么理解?

刚才的题目是2024年江苏常州题“请以初中生活为素材,以‘你在我心里’为题,写一篇文章”,这道题目,如果没有“以初中生活为素材”的限制,选材可谓海阔天空,题目中的“我”就可以非作者自己。比如可以虚拟“我”为项羽,项羽对虞姬说“你在我心里”;或者杜甫对李白说,树叶对树根说,白云对蓝天说···但“以初中生活为素材”,“我”就只能是“我”,非作者本人莫属了。虚拟成别人,就跑到圈外了,会被红牌罚下。

四、审修饰词。

副词初看不起眼,其实极重要。这两年出现较多的副词有“其实”“然”“真”“也”“最”。如“门其实开着” “其实很快乐” “其实”,包含着一个误会设计,起初认为是那样,后来因为某一际遇,明白是这样,行文必须把误会交代清楚。

如“我依然依然”,包含一种无怨无悔,即使错了,即使亏了,也不改初衷。

如:“下雨天,真好真有趣”, 有时,我也想最美的数字” ,我最好的朋友”··

“真”包含一种发自内心的意思,行文时少不得由衷的抒情;“也”表明曾经没有想过,经历过,现在却想怎么样···

最”包含一种对比,比较后确定这才是“最”那不是“最”。所以,要用“那些”来突出“这一个”。

五、审句式。

题目如果是简单的词语,如“回家”“永远的歌声”,这项审查可略过。题目里如果出现关联词语,或由两个小分句构成,就需要辨析其中的内部联系了。是因果关系,条件关系,还是并列关系呢?

“生活因思考而精彩”

“失去后才知道可贵”

又如:“我参与,我快乐”

因为“参与”所以“快乐”,我们可以理解为“参与”是“快乐”的原因,“快乐”是“参与”后必然的情绪反映。你行文时,就需要注意两方面的联系,既描述“参与”的过程和细节,也抒发“快乐”的情绪和感悟,两者缺一不可,只写一点,都不完整。

六、审题意。

近两年,比喻入题、象征入题的现象很普遍。这样的题目要审清题目的比喻义和象征义。

如“水总有澄清的一天”,“每一种草都会开花”,“收藏阳光”,“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

“让——像门前小河般流过”,“心中有盏红绿灯”

我们要善于由虚到实,把题目里的比喻词跟自己成长的具体感悟链接起来。

一、瞄体裁。

中考作文命题已经好多年“文体不限”了,“文体不限”其实也不是什么文体都可以写,有时题目本身的规定性就把某些文体排除在外了。

如:“十六岁的我”,最适合写什么文体呢?最方便写洋溢青春激情的抒情文,叙事文,而议**、说明文就不好写。

二、瞄情感。

最近两年,中考命题老师都变成“情种”了,以往那种“马克思主义老太太”的淡漠不多见了。你看这些题。

你还会吗” ,我最想依靠的人是你”,“让我握住你的手”你得体会这里面的一往情深。

再看这些题目,向前,向前,向前!”,再小的力量也是支持”,“战胜自己,坚强起来”

你得领悟其中蕴含的积极、进取、不屈的精神力量。而所有的体会、领悟,最后又得落实在你饱蘸情感的笔触里。

三、瞄人称。

中考作文命题更关注学生的自我成长与心灵世界,所以题目里往往有“我”,如“我眼中的色彩”“我依然”。

再如:“我最想依靠的人是你”“你误会了我”,这样的命题对叙述的口吻就有特别要求,强调倾诉性。若题目里不是“我”,而是“我们”,如“我们这帮人”“那一刻,我们···这类作文你就不能太个人英雄主义,要突出“们”,突出群体。

四、瞄字数。

字数是作文的一个重要指标,你少了50字,会被扣2分,少,基本上就会被划拨到最糟糕的作文里了。

一般是“不少于”或者“左右”。从写的角度,应该比题目规定的字数下限略多写几十字,这样不仅内容更显得丰富,也可见你行文的优裕。

审题练习:1、审题(选择正确答案并打“√”

题目:《我经历的一件有意义的事》

(1)该写成一篇a、记叙文( )b、应用文( )c、说明文( )d、议**( )

(2)题目的关键词是 a、我( )b、一件( )c、有意义( )d、事( )

(3)文章应以( )为主 a、叙事( )b、写人( )c、写景( )d、说理( )

(4)这篇文章该用( )人称来写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

(5)题目限制数量的词是 a、经历( )b、一件( )

2、一般题目都有关键词,它是写作的重点。选出下列题目中的关键词打“√”

(1)说说我的“傻”二舅 a、“傻”( b、二舅( )c、我( )

2)不知疲倦的爸爸 a、爸爸( )b、不知疲倦( )

(3)一个既幽默又有正义感的人 a、幽默( )b、有正义感( )c、人( )d、既幽默又有正义感( )

(4)脾气暴躁的妈妈 a、脾气( )b、暴躁( )c、脾气暴躁( )

5)夸夸我的妈妈 a、夸夸( )b、我( )c、妈妈( )

6)第二课堂趣味性多 a、第二课堂( )b、趣味( )c、多( )

(7)解放军舍身救落水少年 a、解放军( )b、舍身( )c、救( )d、落水少年(

2、审题。划出“题眼”,并指出哪个题目点明了中心思想。

(1)一个刻苦学习的同学。

(2)他家富起来了。

(3)红领巾鼓舞着我。

(4)童年生活回忆。

点明中心的有。

3、根据审题填空。

(1)《放学回家的路上》是篇的文章,题目上的时间限制是 ,地点限制是 。

2)《我尊敬的一位长辈》是篇的文章,题目上的对象限制是内容限制是数量限制是。

3)《他为我做了件好事》是篇的文章。题目上的对象限制是 ,数量限制是内容限制是。

4、判断下面的审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摔倒以后》重点应写“我”怎么摔倒的。(

2)《咱班的新事多》应写发生在自己班里的新事,而且要写几件事。(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学案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材料作文命题形式的特点。2 要求学生审清材料的中心内涵,选准角度提取观点。掌握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二 立意的原则和要求。三,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1 提炼中心法。材料 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 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

作文学案审题立意

高三语文作文学案 一 答案。跟踪训练 一 构思指津 有些人不敢去舞会跳舞,不敢登台演唱,不敢下场赛跑,不敢在大庭广众中下棋,总是害怕自己技不如人,怕人家笑话,缺乏应有的参与意识。参与意识是奥林匹克精神的集中体现。其实,每天清晨练气功的老奶奶并非想当气功专家 练长跑的小伙子未必想当运动健将。习字的老翁...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一学案

材料作文审题与立意教学设计。高青一中。祝传飞。文以意为先。唐杜牧。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明王夫之。针对学生作文审题时出现的 审不准确 说不清楚 两大问题,设置了三个学习目标 1 认识作文材料特点 2 掌握材料作文审题的方法 3 学会贴切地表述观点。齐读学习目标 一 认识作文材料的特点。设置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