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高考作文之材料作文的审题

发布 2021-02-22 04:31:28 阅读 8836

第二节审读材料,深掘题旨。

—材料作文的审题。

一、读懂材料,选准角。

—事实材料作文题审题。

知识导学。给材料作文是高考作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形式.它具有考查角度全面、起点公平等特点,也为我们开拓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相对于命题作文而言,材料作文要求更高的理解、判断和分析能力。

给材料作文的最大特点就是“由此及彼”,审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合理联系社会生活,作出个人的认识和评判。阐明自己的主张。

方法导引。正确理解材料内容的方法。材料作文的审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准确把握材料的中心。

由于分类的标准、方法不同,对命题材料有种种划分。本节将常见的作文命题材料分为三类:事例型,内容为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种观点或一种现象。

这类材料,我们在审题中辱要注意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列举的现象中概括出规律性的东西。

如:阅读下列材料,从中概括出最佳观点。

茉莉、白兰、米兰等花香气袭人,但不艳丽;牡丹、君子兰、郁金香等花虽不很香,但显得华贵奇异;玫瑰花色彩缤纷,美艳动人,而且不失清香,但它浑身是刺。

有人说,香花不美,美花不香,色香兼有则多带刺。

本则材料围绕着一个内容。但由两部分组成:第一段列举现象;第二段以“有人说’’的形式对上文进行总结概括。

综合整则材料,我们可以发现,实际上,第二段中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最佳观点。即“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东西”。

2.把握隐含信息。多角度、多方面地分析材料。

许多人对显性信息能注意。而对隐含信息容易疏漏。如2024年的作文题它在提供“记忆移植”的材料之后,提出了“注意”,在“注意”中有“只要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关,即符合要求”,这是显性要求。

它的隐性信息是“那将会发生些什么事情?”

3.推敲词句,找出材料的突破口,即抓住材料中能够揭示内容的关键词句反复推敲。这些词句是材料中的“眼”。如下面一则材料。

科学家罗素的故事。

半个多世纪前,英国著名的数学家罗素曾经给他的学生们出过“1+l”这道题。题目写在黑板上,济济一堂的高材生竟面面相觑,没有一人作答。罗素见状,轻轻巧巧地在等号后面写上了2,并且说:

“1+1=2,这是真理,面对真理,我们有什么犹豫和顾忌的呢?”

材料中科学家罗素的话是值得推敲的关键。“面对真理,我们有什么由于和顾忌的呢?”概括成一个正确的主张(观点)是:

要勇于坚持真理。当然,如果从“高材生”们角度出发,分析一下“面面相觑”的原因,也可以得出另一观点:先入为主往往影响人的判断力。

4.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挖掘本质。

要写出立意深刻的文章,首先对材料要有深刻的理解。请看下题:

20xx年发生在北京动物园的一起“人伤熊”事件曾激起了人们的愤怒和国思考,清华大学四年级学生刘海洋用硫酸伤害五只狗熊和棕熊,他说:“我觉得好奇,因为是兑在饮料里,看它能不能辩出里面有东西。”

请就这则材料进行分析,自拟题目,写一篇议**。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人的修养、公德问题。这样写,当然可以,但只停留在材料表面不会深刻,当然也难得有新意。往深层次看,刘海洋是有知识的“文化人”,应该懂得这些起码的常识,由此看来,“有文化”不等于“有公德修养”,这就牵涉到才与德的关系;知识并不等于德操。

这样论述,就避免了人去亦云。

例:读下面这则材料,看看怎样审题确立它的论点?

有人问日本的“经营之神”,松下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肋先生:你成功的秘决是什么?松下先生说了他成功的秘决有三个要点:一、出身贫寒;二、学历低下;三、体弱多病。

对这个材料,要作辩证分析,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三个要点”背后的东西才是这则材料旨点。“出身贫寒;学历低下;体弱多病”本是成功的不利因素,但是恰恰是不幸促使松下幸之助努力学会了诸如坚强、谦虚、自强等美德,敢于与命运抗争。

5.抓住关联,求同寻异。辩证分析。 .

有时候,命题由多则材料内容组成,材料一多,材料之间必然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关系。我们在审题时,一定要学会辩证思维,从现象到本质地深入分析,抓住多则材料间的关联点。

此类试题,对材料理解方式上与前两类并没有什么差别,最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孤立、片面地理解其中的一则,而应全面地、联系地理解材料。

求同法:几项材料在形式、内容上虽不相同,但在内涵上有共同性,相通性。审题时,就是要找出材料间的共同点。如下面一组材料:

材料一泾溪石险入惧惊,经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材料二有人做过一个试验,青蛙被突然放进沸腾的水中,能迅速逃脱而活命,若放在慢慢加热的水中终被煮死。

两则材料有共同之处。当矛盾以尖锐激烈的形式存在时。人们易觉察,易保持高度警惕,特别小心谨慎;当它以潜在的形式存在时,表现为不易觉察的渐变,人们易松懈、麻痹、放松警惕。

本材料的题旨是:要有危机感;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当心平地跌跟斗;警惕糖衣炮弹等。

再如下列题目:

李时珍经过27年的调查研究,写成《本草纲目》;②埃文利希发明六零六药物,失败了605次;③巴甫洛夫研究条件反射30年,才写出了《大脑两半球机能讲义》;④马克思用14年时间才写成《资本论》,⑤爱迪生发明电灯也经历了数百次失败。

材料分别列举了五件事,但相互间都存在着共性——伟人之所以能够取得伟大的成就,是因为他们都能认准目标后就坚持不懈,长期奋斗,不怕失败。这个共性就是材料的中心内涵,也就是我们要归纳的中心论点。

求异法;如果几项材料中既有正面的又有反面的,那么在审题时,首先,就应找出正反材料之间的对立点,从正反材料的对比中得到启发,提炼观点,立意成文。

例如:下面两段话反映出两种对立观点,请找出其关联点,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左右的议**。

甲:有人想,如果全国每一个人都节约一根火柴的钱给我,那我就成百万富翁了。

乙:也有人想,如果我能够给全国每一个人作出一根火柴的贡献,那我一生就很有价值了。

这两种人的观点是对立的,进一步分析,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的问题。所以,两者的“关联点”就是人生应树立怎样的价值观,是奉献还是索取。

审题示例。材料一小新背双腿瘫痪的同学小牧到l千米外的学校上学,从小学五年级到现在高中一年级,一背就是6年1000多个日子。

材料二某杂志社做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

材料三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记名问卷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

1.根据材料2和材料3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注意:①把材料2和材料3结合起来思考。是否结合材料l自由决定。

分析把材料结合起来思考,提示了材料的对比特性,我们必须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做对比分析,即求异,找出二者的对立点:言行不一,律人与律己标准不一。由此我们可以提出一个正确的主张:

高尚的品质绝不体现在嘴上,要靠实际行动来证明。材料1中的小新背双腿瘫痪的同学上学,且一背就是6年1000多个日子,小新助人为乐,靠的不是如何说,而是靠的实际行动,可作为品质高尚的典型事例。

2.看下面两则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分析这两则材料的观点是对立的。材料a说明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思想品质,强调客观环境对人的巨大影响,材料b说明人即使处在污浊的环境,也能不受污染,形成并保持高尚的思想品德,强调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找它们的关联时两方都要注意到。

如果仔细分析,就会看出,这两则材料虽然是对立的,但又是统一的。即都是说人或事物与所处环境的关系。

佳作导读。材料一:著名歌手丛飞利用自己的演出所得捐资300万资助了178个贫困学生,但当丛飞患胃癌时他所捐助的在本地已经完成学业的学生却没有一个人来看他,**报道后他所捐助的一个学生居然埋怨说:

这让他们很没面子。丛飞却说别责怪他们,我已经是不需要医疗的人了。

材料二:华农大的学生利用收废品挣的钱全部捐献给一所希望小学,帮助学生上学。后自己却被查出患有白血病。

一名受捐助的学生将自己辛辛苦苦攒的压岁钱10元全部捐献给了她。有人问这个孩子为什么捐这么多钱。孩子说就是做到了姐姐说的一句话。

记者问姐姐说的什么。孩子说姐姐说过:当别人帮助自己的时候,你也要学会帮助别人。

要求:根据上面的材料,自己确定立意,自己确定标题。但不能脱离材料写一篇深刻蕴意的作文,不得抄袭。字数以上。

穿越百年的芬芳记忆。

你是谁,读者,百年之后读着我的诗?”一个头缠白布.身着素衣的老者向我走来,默默微笑着,“我无法从春天的财富里为你送来一朵鲜花,无法从远方的云彩里为你送来一缕金霞,打开门向四周看看,从繁华盛开的园里采撷百年前消失的鲜花的芬芳记忆,让欢愉的声音穿越百年时光…” 巧妙地采用了人物对话的形式,构思别致,意蕴醇厚,带来了一股清新而温馨的气息。让读者感到亲切,心灵容易受到触动。

)泰戈尔就这样一步一步向我走近,在我的耳边低语,告诉我奉献的美丽。它如一抹春日的阳光,亲吻着每一个生灵。

在熹微的晨光里,叶儿轻轻晃动,飘摇在秋风里。“落叶在泥土里迷失自己的时候,才融入到森林的生命里去了。”你说着,用手托住一片黄叶。

叶儿一生的意义便在于此:在深秋晚风中,用一种辉煌的告别方式,来终结自己的生命,为大地奉献自己微薄力量。零落成泥,不奢求什么,只是记住了大地对它的哺育,渴望用自己的生命予以报答。

也许正因为如此,叶子才得到了永生,飘散在诗人缠绵的笔墨里,一幅幅书卷里……

秋日的凄凉过去,是春日的繁花似锦。那枝头含苞的花蕾,抑或层层叶片之间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竞相争艳着。

“泥土饱受污辱,却以花朵作为回报。”你让我掏一坯土,我闻了泥土里散发的阵阵幽香。

土壤虽忍受着人们的摒弃,却毫无怨言。经历雨滴的拍打,冷风的肆虐,终于在和煦的春风里,吐纳一地的芬芳,在人们的心头,弹奏着潺潺的乐章。世间某些外表丑陋的事物,它们也一直在默默奉献着,一直在为世间的美好而努力着。

生命是上帝赋予的,我们唯有献出它时,才真正拥有它。”你依旧微笑着,向我讲述着永恒的真谛。是不是世间万物亦如此,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却一无所有,只有在学会付出之后,才能够得到回报;予人方便之后才能够予己方便。

只有我们以一颗真诚的心,为他人奉献的时候,才会收获,会收获喜悦与幸福,也会收获他人的付出。此时,我们才能拥有一份厚重的生命,才真正拥有了它,不是吗?(将诗人泰戈尔的诗句有机地织入自己的文章中,结合自己的感悟和体会,较为深刻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诠释了生命的真谛。)

中学高考作文之材料作文的审题

第二节审读材料,深掘题旨。材料作文的审题。一 读懂材料,选准角。事实材料作文题审题。知识导学。给材料作文是高考作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形式 它具有考查角度全面 起点公平等特点,也为我们开拓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相对于命题作文而言,材料作文要求更高的理解 判断和分析能力。给材料作文的最大特点就是 由此及彼...

高考作文之审题立意

高考作文之审题立意 审题立意永远是第一位的。教学目标 一 树立端正的写作态度,增强写作的兴趣与信心,提升审题思维能力。二 运用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对材料进行多角度 多方面的分析。提取中心,抓关键句,由果溯因,由因测果,由物及人,由人及己,由己及 他,明确褒贬,多向辐射 三 确立中心论点及分论点。教学重...

高考作文审题高考作文审题

高考作文范例。1 阅读材料作文。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黄鹂说百灵。声音悦耳动机不纯。百灵说最无原则的。要算那鹦鹉。鹦鹉说喜鹊。生就一副奴颜媚骨。苍鹰说麻雀寸光鼠目。根据 鸟的评说 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展示议论,写一篇不少于的议 换一种眼光。这是一个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