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发布 2019-09-21 00:12:00 阅读 2029

第一篇数与代数。

第一节数与式。

一、实数。1. 实数的分类:

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都是有理数。

如:-3,,0.231,0.

737373…,,等;无限不环循小数叫做无理数。 如:π,0.

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等。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 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3. 绝对值: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数a的绝对值,记作∣a∣。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如:丨-_丨=;丨3.

14-π丨=π-3.14.

4. 相反数:符号不同、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a的相反数是-a,0的相反数是0。

5. 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笫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末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如:0.05972精确到0.

001得0.060,结果有两个有效数字6,0.

6. 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写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如:407000=4.07×105,0.

000043=4.3×10-5.

7. 大小比较: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8. 数的乘方:求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运算的结果叫幂。

9.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数a就叫做x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式)。

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只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10.开平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平方根的性质:(1)()2=a(a≥0)

2) =a∣(a≥0)(a为任愿意实数)

1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0的算术平方根是0.

12.立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的立方根是0.立方根的性质:(1)()3=a,(2) =a

13.开立方: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14.平方根易错点:(1)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不分,如 64的平方根为士8,易丢掉-8,而求为64的算术平方根; (2)的平方根是士,误认为平方根为士 2,应知道=2.

15.二次根式:

1)定义:式子(a≥0)叫做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何时有意义。

16.二次根式的化简:

17.最简二次根式应满足的条件:(1)被开方数中不含有能开得尽的因数或因式;(2)根号中不含有分母,(3)分母中不含有根号.

18.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就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19.二次根式的乘法、除法公式。

20..二次根式运算注意事项:(1)二次根式相加减,先把各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防止:

①该化简的没化简;②不该合并的合并;③化简不正确;④合并出错.(2)二次根式的乘法除法常用乘法公式或除法公式来简化计算,运算结果一定写成最简二次根式或整式.

21.有理数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22.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23.有理数乘法法则:两个有理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再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为0.

24.有理数除法法则: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25.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二。代数式:

1)用运算符号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同类项:是指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系数相加作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三。整式。1.

幂的运算性质:①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m、n为正整数);②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

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a≠0,m、n为正整数,m>n);③幂的乘方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即(n为正整数);④零指数:(a≠0);⑤负整数指数:

(a≠0,n为正整数);

2.整式的乘除法:

几个单项式相乘除,系数与系数相乘除,同底数的幂结合起来相乘除。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用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每一个项。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用一个多_项式的每一项分别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将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这个单项式。

平方差公式: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即;

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即。

3.分解因式: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4.分解因式的方法:

⑴提公团式法: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那么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

⑵运用公式法:公式;

5.分解因式的步骤:分解因式时,首先考虑是否有公因式,如果有公因式,一定先提取公因式,然后再考虑是否能用公式法分解.

6.分解因式时常见的思维误区:

提公因式时,其公因式应找字母指数最低的,而不是以首项为准.

提取公因式时,若有一项被全部提出,括号内的项“ 1”易漏掉.

分解不彻底,如保留中括号形式,还能继续分解等。

四。分式。1.分式:整式a除以整式b,可以表示成的形式,如果除式b中含有字母,那么称为分式.

注:(1)若b≠0,则有意义;(2)若b=0,则无意义;(2)若a=0且b≠0,则=0

2.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3.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团式约去,这种变形称为分式的约分.

4.通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异分母的分式可以化为同分母的分式,这一过程称为分式的通分.

5.分式的加减法法则:(1)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2)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按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则进行计算.

6.分式的乘除法法则: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

7.通分注意事项:(1)通分的关键是确定最简公分母,最简公分母应为各分母系救的最小公倍数与所有相同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2)易把通分与去分母混淆,本是通分,却成了去分母,把分式中的分母丢掉.

8.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9.对于化简求值的题型要注意解题格式,要先化简,第二节方程与不等式。

一、一元一次方程。

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次)系数不为0,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一般形式:ax+b=0(a≠0)

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一。

二、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二元一次方程组: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代人消元法:解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消元”一把“二元”变为“一元”,主要步骤是,将其中一个方程中。

的某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并代人另一个方程中,从而消去一个未知数,化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一元一次方程,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称为代人消元法,简称代人法.

(2)加减消元法:通过方程两边分别相加(减)消去其中一个未知数,这种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三、分式方程。

1.分式方程: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2.解分式方程的步骤:①去分母,化为整式方程;②解整式方程;③验根;④下结论。

3.分式方程的增根问题:⑴ 增根的产生:分式方程本身隐含着分母不为0的条件,当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后,方程中未知数允许取值的范围扩大了,如果转化后的整式方程的根恰好使原方程中分母的值为0,那么就会出现不适合原方程的根l增根;⑵ 验根:

因为解分式方程可能出现增根,所以解分式方程必须验根.

四、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且系数不为 0,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ax2+bx+c=0(a≠0,a、b、c为常数)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配方法:配方法是一种以配方为手段,以开平方为基础的一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k≠0)的一般步骤是:

①化二次项系数为1,即方程两边同除以二次项系数;②移项,即使方程的左边为二次项和一次项,右边为常数项;③配方,即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绝对值一半的平方;④化原方程为(x+m)2=n的形式;⑤如果n≥0就可以用两边开平方来求出方程的解;如果n≤0,则原方程无解.

公式法:公式法是用求根公式求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它是通过配方推导出来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是(b2-4ac≥0)

因式分解法: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方法叫做因式分解法.它的理论根据是两个因式中至少要有一个等于0,因式分解法的步骤是:①将方程右边化为0;②将方程左边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③令每个因式等于0,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它们的解就是原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初中数学大纲与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最详尽版

初中数学大纲。一 考试指导思想。初中毕业数学学业考试是依据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以下简称 数学课程标准 进行的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科的终结性考试。考试要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 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有利于数学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

初中数学知识点 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给大家的印象可能觉得要点较多,而且较乱,没有条理。实际要点仅包含,1 四点 顶点 x轴两交点 与y轴交点 2 一线 对称轴 3 a b c三个参数的含义 4 增减性 5 解析式五个方面,其余只不过是以上几点些变形而已。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是中考的热点,多以压轴题...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汇总中考复习用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数 0的绝对值是0。或 绝对值的性质 除0外,绝对值为一正数的数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 互为相反数的两数 除0外 的绝对值相等 任何数的绝对值总是非负数,即 a 0 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的步骤如下 先求出两个数负数的绝对值 ...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经典版

高中数学知识梳理总汇及复习。第一部分集合与函数。1 在集合运算中一定要分清代表元的含义。举例1 已知集,求。2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举例 若且,求的取值范围。3 充要条件的判定可利用集合包含思想判定 若,则a是b的充分条件 若,则a是b的必要条件 若且即,则a是b的充要...

数学知识点初一上

初一数学知识点。第一章有理数。1正数 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把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用过去学过的数 零除外 如123,15等来表示,这样的数就叫做正数。负数 把另一种与之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用过去学过的数 零除外 前面放上负号 来表示,如 233,60,0.5等。零既不是负数,也不是正数。...

人教版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新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 集合的概念。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 互异性和无序性。2 常用数集及其记法。表示自然数集,或表示正整数集,表示整数集,表示有理数集,表示实数集。3 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对象与集合的关系是,或者,两者必居其一。4 集合的表示法...

人教版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新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 常用数集及其记法。表示自然数集,或表示正整数集,表示整数集,表示有理数集,表示实数集。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2 已知集合有个元素,则它有个子集,它有个真子集,它有个非空子集,它有非空真子集。3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人教版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新

在。第四部分复数。第五部分统计案例。1 线性回归方程。变量之间的两类关系 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 制作散点图,判断线性相关关系。线性回归方程 最小二乘法 注意 线性回归直线经过定点。2 相关系数 判定两个变量线性相关性 注 0时,变量正相关 0时,变量负相关 越接近于1,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强 接近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