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经典版

发布 2019-07-10 13:01:00 阅读 3275

高中数学知识梳理总汇及复习。

第一部分集合与函数。

1、在集合运算中一定要分清代表元的含义。

举例1]已知集,求。

2、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举例]若且,求的取值范围。

3、充要条件的判定可利用集合包含思想判定:若,则a是b的充分条件;若,则a是b的必要条件;若且即,则a是b的充要条件。有时利用“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等价,“逆命题”与“否命题”等价转换去判定也很方便。

充要条件的问题要十分细心地去辨析:“哪个命题”是“哪个命题”的充分(必要)条件;注意区分:“甲是乙的充分条件(甲乙)”与“甲的充分条件是乙(乙甲)”,是两种不同形式的问题。

举例]设有集合,则点的___条件是点;点是点的___条件。

4、掌握命题的四种不同表达形式,会进行命题之间的转化,会正确找出命题的条件与结论。能根据条件与结论判断出命题的真假。

举例]命题:“若两个实数的积是有理数,则此两实数都是有理数”的否命题是它是___填真或假)命题。

5、若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对称,则有或等,反之亦然。注意:两个不同函数图像之间的对称问题不同于函数自身的对称问题。

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的对称曲线是函数的图像,函数的图像关于点的对称曲线是函数的图像。

举例1]若函数是偶函数,则的图像关于___对称。

[举例2]若函数满足对于任意的有,且当时,则当时___

6、若函数满足:则是以为周期的函数。注意:不要和对称性相混淆。若函数满足:则是以为周期的函数。(注意:若函数满足,则也是周期函数)

举例]已知函数满足:对于任意的有成立,且当时,,则___

7、奇函数对定义域内的任意满足;偶函数对定义域内的任意满足。注意:使用函数奇偶性的定**题时,得到的是关于变量的恒等式而不是方程。

奇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图像关于y轴对称;若函数是奇函数或偶函数,则此函数的定义域必关于原点对称;反之,若一函数的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则该函数既非奇函数也非偶函数。若是奇函数且存在,则;反之不然。

举例1]若函数是奇函数,则实数___

[举例2]若函数是定义在区间上的偶函数,则此函数的值域是。

8、奇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内增减性一致,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内增减性相反。若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对称,则它在对称轴的两侧的增减性相反;此时函数值的大小取决于变量离对称轴的远近。解“抽象不等式(即函数不等式)”多用函数的单调性,但必须注意定义域。

举例]若函数是定义在区间上的偶函数,且在上单调递增,若实数满足:,求的取值范围。

9、要掌握函数图像几种变换:对称变换、翻折变换、平移变换。会根据函数的图像,作出函数的图像。(注意:图像变换的本质在于变量对应关系的变换);要特别关注的图像。

举例]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10、研究方程根的个数、超越方程(不等式)的解(特别是含有参量的)、二次方程根的分布、二次函数的值域、三角函数的性质(包括值域)、含有绝对值的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性质(包括值域)等问题常利用函数图像来解决。但必须注意的是作出的图形要尽可能准确:即找准特殊的点(函数图像与坐标轴的交点、拐点、极值点等)、递增递减的区间、最值等。

举例1]已知函数,若不等式的解集不为空集,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举例2]若曲线与直线没有公共点,则应当满足的条件是 .

11、曲线可以作为函数图像的充要条件是:曲线与任何平行于y轴的直线至多只有一个交点。

一个函数存在反函数的充要条件是:定义域与值域中元素须一一对应,反应在图像上平行于轴的直线与图像至多有一个交点。单调函数必存在反函数吗?

(是的,并且任何函数在它的每一个单调区间内总有反函数).还应注意的是:有反函数的函数不一定是单调函数,你能举例吗?

举例]函数,()若此函数存在反函数,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12、求一个函数的反函数必须标明反函数的定义域,反函数的定义域不能单从反函数的表达式上求解,而是求原函数的值域。求反函数的表达式的过程就是解(关于的)方程的过程。注意:

函数的反函数是唯一的,尤其在开平方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正负号的确定。

举例]函数的反函数为。

13、原函数的定义域是反函数的值域,原函数的值域是反函数的定义域;原函数与反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对称;若函数的定义域为a,值域为c,,则有。需要特别注意一些复合函数的反函数问题。如反函数不是。

举例1]已知函数的反函数是,则函数的反函数的表达式是。

[举例2]已知,若,则___

14、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可用有关单调性的性质(如复合函数的单调性),但证明函数单调性只能用定义,不能用关于单调性的任何性质,用定义证明函数单调性的关键步骤往往是因式分解。记住并会证明:函数的单调性。

[举例]函数在上是单调增函数,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15、一元二次函数是最基本的初等函数,要熟练掌握一元二次函数的有关性质。一元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一定存在最大值与最小值,应会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求最值。

举例]求函数在区间的最值。

16、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是不可分割的三个知识点。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是“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结合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写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可以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问题化归为一元二次方程来求解。特别对于含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讨论比较方便。

还应当注意的是;不等式解集区间的端点值是对应方程的根(或增根).

举例1]已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是,则实数的值为 .

举例2]解关于的不等式:.

第二部分不等式。

17、基本不等式要记住等号成立的条件与的取值范围。“一正、二定、三相等”,“积定和有最小值、和定积有最大值”,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要考虑到等号是否成立。与函数相关的应用题多有基本不等式的应用。

举例]已知正数满足,则的最小值为___

18、学会运用基本不等式:.

举例1]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是r,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

[举例2]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不是空集,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

19、解分式不等式不能轻易去分母,通常采用:移项(化一边为零)→通分→转化为整式不等式→化所有因式中的变量系数为正,(即不等式两边同除以变量系数,若它的符号不能确定即需要讨论)→“序轴标根”(注意比较各个根的大小,不能比较时即需要讨论);解绝对值不等式的关键是“去绝对值”,通常有①利用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②平方③讨论。特别注意:

求一个变量的范围时,若分段讨论的也是这个变量,结果要“归并”.

举例]解关于的不等式:.

20、求最值的常用方法:①用基本不等式(注意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②方程有解法③单调性;④换元法;一般而言:

在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因“不相等”而受阻时,常用函数的单调性;求二次函数(自变量受限制)的值域,先配方、再利用图像、单调性等;求分式函数的值域(自变量没有限制)常用“逆求”(即判别式法);求分式函数的值域(自变量受限制)通常分子、分母同除一个式子,变分子(分母)为常数。

举例1]已知函数的最大值不大于,又当时,,求实数的值。

[举例2]求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21、遇到含参不等式(或含参方程)求其中某个参数的取值范围通常采用分离参数法,转化为求某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但是若该参数分离不出来(或很难分离),那么也可以整体研究函数的最值。特别注意:双变量问题在求解过程中应把已知范围的变量作为主变量,另一个作为参数。

举例]已知不等式对于)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第三部分三角函数。

22、若,则;角的终边越“靠近”轴时,角的正弦、正切的绝对值就较大,角的终边“靠近”轴时,角的余弦、余切的绝对值就较大。

举例1]已知,若,则的取值范围是___

举例2]方程的解的个数为___个。

23、求某个角或比较两角的大小:通常是求该角的某个三角函数值(或比较两个角的三角函数值的大小),然后再定区间、求角(或根据三角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比如:

由未必有;由同样未必有;两个角的三角函数值相等,这两个角未必相等,如;则;或;若,则;若,则。

举例1]已知都是第一象限的角,则“”是“”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举例2]已知,则“”是“”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24、已知一个角的某一三角函数值求其它三角函数值或角的大小,一定要根据角的范围来确定;能熟练掌握由的值求的值的操作程序;给(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另一个三角函数)值的问题,一般要用“给值”的角表示“求值”的角,再用两角和(差)的三角公式求得。

举例1]已知是第二象限的角,且,利用表示___

举例2]已知,求的值。

25、欲求三角函数的周期、最值、单调区间等,应注意运用二倍角正(余)弦公式,半角公式降次即:;引入辅助角(特别注意,经常弄错)使用两角和、差的正弦、余弦公式(合二为一),将所给的三角函数式化为的形式。函数的周期是函数周期的一半。

举例]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___最大值为__;单调递增区间为___在区间上,方程的解集为_

26、当自变量的取值受限制时,求函数的值域,应先确定的取值范围,再利用三角函数的图像或单调性来确定的取值范围,并注意a的正负;千万不能把取值范围的两端点代入表达式求得。

举例]已知函数,求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27、三角形中边角运算时通常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转化为角(或边)处理。有关的齐次式(等式或不等式),可以直接用正弦定理转化为三角式;当知道△abc三边平方的和差关系,常联想到余弦定理解题;正弦定理应记为(其中r是△abc外接圆半径。

举例]在△abc中,分别是对边的长。已知成等比数列,且,求的大小及的值。

28、在△abc中:;,等常用的结论须记住。三角形三内角a、b、c成等差数列,当且仅当。

举例1]在△abc中,若,则△abc的形状一定是―――

a、等腰直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29、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虽然没有列入同角三角比的基本关系式,但是它们在求值过程中经常会用到,要能熟练地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式:.求值时能根据角的范围进行正确的取舍。

举例1]关于的方程有实数根,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举例2]已知且,则___

30、正(余)弦函数图像的对称轴是平行于轴且过函数图像的最高点或最低点,两相邻对称轴之间的距离是半个周期;正(余)弦函数图像的对称中心是图像与“平衡轴”的交点,两相邻对称中心之间的距离也是半个周期。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数与代数。第一节数与式。一 实数。1.实数的分类 整数 包括 正整数 0 负整数 和分数 包括 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 都是有理数。如 3,0.231,0.737373 等 无限不环循小数叫做无理数。如 0.1010010001 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 等。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2.数轴 ...

初中数学大纲与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最详尽版

初中数学大纲。一 考试指导思想。初中毕业数学学业考试是依据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以下简称 数学课程标准 进行的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科的终结性考试。考试要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 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有利于数学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

数学知识点初一上

初一数学知识点。第一章有理数。1正数 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把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用过去学过的数 零除外 如123,15等来表示,这样的数就叫做正数。负数 把另一种与之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用过去学过的数 零除外 前面放上负号 来表示,如 233,60,0.5等。零既不是负数,也不是正数。...

2019年人教版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6 在某个区间内,若,则函数在这个区间内单调递增 若,则函数在这个区间内单调递减 7 求函数的极值的方法是 解方程 当时 如果在附近的左侧,右侧,那么是极大值 如果在附近的左侧,右侧,那么是极小值 8 求函数在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步骤是 求函数在内的极值 将函数的各极值与端点处的函数值,比较,其中最...

人教版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新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 集合的概念。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 互异性和无序性。2 常用数集及其记法。表示自然数集,或表示正整数集,表示整数集,表示有理数集,表示实数集。3 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对象与集合的关系是,或者,两者必居其一。4 集合的表示法...

人教版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新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 常用数集及其记法。表示自然数集,或表示正整数集,表示整数集,表示有理数集,表示实数集。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2 已知集合有个元素,则它有个子集,它有个真子集,它有个非空子集,它有非空真子集。3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人教版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新

在。第四部分复数。第五部分统计案例。1 线性回归方程。变量之间的两类关系 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 制作散点图,判断线性相关关系。线性回归方程 最小二乘法 注意 线性回归直线经过定点。2 相关系数 判定两个变量线性相关性 注 0时,变量正相关 0时,变量负相关 越接近于1,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强 接近于...

初中数学知识点 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给大家的印象可能觉得要点较多,而且较乱,没有条理。实际要点仅包含,1 四点 顶点 x轴两交点 与y轴交点 2 一线 对称轴 3 a b c三个参数的含义 4 增减性 5 解析式五个方面,其余只不过是以上几点些变形而已。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是中考的热点,多以压轴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