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观察物体2》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小学数学第69页例2及例3.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围绕p69页例2、例3展开的,通过让学生观察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简单的立体图形,来感知从不同的位置所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学会辨认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立体图形的形状,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学具、教具:课件立体积木。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立体图形形状的过程,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能力目标:学会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位置所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丰富学生的对现实空间图形的认识,建立空间观念,发展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位置所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难点:学会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位置所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立体图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园。
提问:同学们还记得这些图形的名字吗?请大家说一说。
大家说的很好,今天老师就带大家继续来认识、学习和立体图形有关的知识。
二、观察体验、探索结论。
一)教学例2
1、小组合作**。
把正方体摆放在桌子的中间,再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长方体,并和周围的同学说说自己看到的是什么图形。
2、课件出示例题。
提问:小刚、小强和小英也在观察长方体,从他们的角度,你能说说,这几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
学生根据画面情境指出。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3、观察正方体小组合作,从积木中拿出正方体,正面在桌子中间,认真观察,说说你看到的是什么图形?指名回答:看到的是正方形。
设疑:为什么看到的都是正方形?(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正方体,看到的形状相同。
教师小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站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所有面,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 。
4、小结。刚才我们观察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长方体,我们看到的形状不同,而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正方体,看到的形状相同,因此,我们说:观察物体时,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
5、学生观察。
照样子,观察圆柱,你有什么发现?照样子,观察球,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正方体和球从不同的位置看上去都是一样的;长方体和圆柱从不同的面看过去是不一样的。
二)教学例3
1、猜猜看。
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说明:这是老师从一个方向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这个立体图形是外面学过的,它可能是什么?
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猜测,并说出理由。教师引导小结:可能是正方体,因为正方体的每一个面都是正方形,还可能是长方体,因为有的长方体有两个面也是正方形的。
提问:单凭一个面能不能确定这是什么物体?
2、汇报交流。
教师出示正方体和有正方形面的长方体)
小结: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方向、全方位地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这样得出的结论才能比较准确。
3、运用巩固。
1、连一连。
2、填一填。
四、课堂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第4题。
学生填出序号,并说明理由。
2、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第5题。
五、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我们以后观察物体时,应从多个方面、全方位的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这样得出的结论才会比较准确。
板书设计观察物体。
正面上面侧面。
后面。观察物体多方向全方位。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我设置的三个教学目标基本实现,重难点突出,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当中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同时也使得他们对于数学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
平坝县乐平镇大屯中心小学郑刚。一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一 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从不同方位观察简单的物体。初步把立体图与其视图联系起来 教材以学生观察熊猫玩具这一学生熟悉的事例入手,让学生体会到不同位置对同一物体进行观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体会不同结果和不同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观察物体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综合练习。教学目标 1 对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 进行巩固练习,使学生能正确理解。2 从具体 形象 直观的物体中形成表象,培养空间想象能力。3 培养学生的观察 操作能力及想想能力。教学重点 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培养空间。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 操作能力及...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十课时综合练习课。教学内容 教材第30 31页练习五第9 12题及 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巩固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笔算。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加减混合运算的熟练程度。重难点 能正确地对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的算式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教学过程。一 复习铺垫。1.口算。2...